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子分析在农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赖永剑  贺祥民 《大众科技》2005,(10):200-201
文章用因子分析法对广西十四个地级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借助统计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对十四个地级市的农业竞争力分几个因子进行评价,并给出综合因子得分的排序情况.  相似文献   

2.
工业的发展关系着整个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工业支柱产业是区域经济的重中之重。衡量区域的某一产业是否在全国具有竞争力,是 否在区域内部与其它产业相比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本文从产业规模、市场绩效、经济效益、技术水平和发展潜力等方 面选择了11个具体衡量产业竞争力的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各地25个主要工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给予了定量判断,并结合区位熵与产值比 例两个判断标准,分析了环渤海各省市区工业支柱产业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农业竞争力对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首次基于生态位视角,创新构建农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测算了浙江省各个地级市农业竞争力生态位值、生态位重叠度和生态位宽度,并据此对各个地级市农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与演化分析。[结果]结果表明:①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农业竞争力水平整体表现出从东北向西南的距离衰减性,舟山、宁波和杭州综合生态位值处于领先地位,金华、衢州和丽水综合生态位值处于落后地位,在2010-2019年10年间各个地级市之间综合生态位排名次序相对稳定,农业经济出现固化态势;②地级市的综合农业生态位与生态位宽度,产生背离现象,衡量农业竞争力发展水平,需综合考虑其影响支配力( 生态位值) 和资源获取力( 生态位宽度);③地级市之间农业竞争力生态位高度重叠,竞争显著。[结论]最后研究发现:各个地级市应强化核心区辐射带动,开展生态位扩充、生态位协同发展策略,优化生态位结构,提高其农业竞争力,破除农业经济固化态势。  相似文献   

4.
浙中城市群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城市群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浙中城市群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发现义乌市的综合得分较地级市金华市区高等现象,继而提出了基于评价得分的浙中城市群发展战略,即加强"金义"主轴、"义东永"产业整合和加强区域外向度.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套新的科技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3个指标分别反映科技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结构和效益、科技服务能力、产业发展基础和科技发展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往科技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选取上的局限。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科技服务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从区域特色发展的角度对江苏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简约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因子分析法和改进熵值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城市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运用Kendall协调系数W检验对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法和改进熵值法相结合,对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作为样本,将经济发展与创新、环境相结合,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构建区域发展评价模型,并对样本的聚类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为加快各地级市整体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为评价主体,基于生态位理论,从农业的经济效益、自然资源、生产水平、结构与成长等四方面竞争力维度构建区域农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其农业竞争力生态位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并依据核心-边缘理论分析各市农业竞争力演化与时空格局,划分为核心城市、次级城市和边缘城市3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间浙江省11市的农业竞争力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空间分布格局,各市排名次序相对稳定,整体表现出从东北向西南的距离衰减;(2)各市的综合农业生态位与生态位宽度出现背离,因此衡量区域农业竞争力发展水平需综合考虑其影响支配力(生态位值)和资源获取力(生态位宽度);(3)各市之间农业竞争力生态位高度重叠,竞争显著。最后提出浙江省应强化核心区辐射带动,开展生态位扩充、生态位协同发展策略,优化生态位结构,提高各市农业竞争力,破除农业经济固化态势。  相似文献   

9.
构建区域海洋产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2012年沿海11个省份的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和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沿海各省份的优势和差异,对提升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胡萌  朱安红 《科技广场》2012,(12):21-24
本文以科普的基本概念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科普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结合江西省科普实际情况,构建包括科普投入、科普社会环境、科普活动效果和科普综合产出效果等四个模块在内的科普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指标体系特点,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西省11个地级市在2011年的科普效果进行计量分析,并据此作出客观评价与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