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社会文化中的群体,在评论写作上都有其独特的操作方法。不管他们自觉与否,他们在观察社会,选取对象,提出问题,形成命题,展开阐述等写作过程中,都会依循一定的规则并形成传统。这些,我们称之为“评论写作方法”。它上关特定社会文化群体的思想意识特征,下关评论作品的主题内容及其基本样态,并因此左右评论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从而影响大众借助媒体交互意见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的写作风格,是作者在写作中观察、认识现实社会生活,表达意见与见解的一贯原则和方法。评论的写作风格首先表现在选题上,是谓选题风格,指作者观察现实社会,选取评议对象,提出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写作风格规定为一定的原则与方法,而最终实现在作品上。通过对作品的品读与分析,能够透视其写作风格。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分别是中美两国最高新闻奖,获奖的评论作品能反映出两国新闻评论的基本面貌,体现其各自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3.
新闻评论写作的立论方法指作者在新闻评论写作中分析、评价对象,进行思考、判断,提出见解与意见,形成立论思想的原则和方法。它最终实现在作品上,体现为作品立论思想的特征。所以,通过对一定数量作品之立论思想的特征的分析,可以透视其写作的立论方法。本文选取获第16届中国新闻奖和获第90届普利策新闻奖的报纸评论作品为分析、比较的基本资料。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分别是中美两国最高新闻奖,其获奖的报纸评论作品能反映出两国新闻评论的主流面貌,表现出其各自基本的写作方法。本次所选取的均为2005年的作品。该年中美两国没有大的突变事件,两国的新闻评论写作都在常态下进行,能表现出它们一贯的特点。获中国新闻奖的报纸评论作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专栏言论、副刊言论,共21篇;获普利策新闻奖的评论作品为社论写作、评论、文艺批评,凡30篇。两国作品的体裁样式接近,可比性较大。就实际而言,新闻评论作品立论思想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表达立论思想的核心范畴的特征、评价对象的尺度、立论的态度取向几个方面,它们分别标示思考的张力地带、先在的主观操持和写作旨趣及风格。这几个方面,是本文分析、比较的基本项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陈静 《出版科学》2010,18(2):95-102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的普及引领中国文化进入抄本传播的新时代。新媒介对作者、读者和作品都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对作者而言,书写材料方便易得,作品传播迅速广泛,可以当世成名,这无疑极大地鼓励了他们的创作积极性,直接促成魏晋以来作品数量激增的盛况。对于读者而言,抄本传播的便捷使得他们能够及时阅读同时代人的作品,并能进行当世的交流与评论,形成文学批评实践,进而推动以刘勰、钟嵘为代表的系统、成熟的文学理论的形成。对作品而言,抄本传播使社会进入阅读文化时代,诗歌开始与音乐分离,真正变成阅读文化。  相似文献   

5.
新闻评论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在于更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成为评论的论题.还在于更多的社会角色成为新闻评论的作者。他们给新闻评论带来了什么新的东西?新闻评论写作又给他们带来了哪些影响?都是值得研究的.这样的研究应该是基于大型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一、新闻评论教学的传统互动模式新闻评论人才该如何培养,学界观点不一。有人认为要实施课题型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积累新闻评论的教学经验并形成系统的理论。以指导后续教学;有人认为要夯实基础。可以通过讲授、研读或观摩名家作品以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来进行:有人认为要强化实践。多开展实际的新闻评论写作与摄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新闻采编、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有人认为可安排学生到媒体评论部实习或包干一个媒体专栏,或联系媒体著名评论员以“一对一”的方式帮带学生。  相似文献   

7.
李彦水 《传媒》2023,(14):72-73+75
<正>第3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对评论是这样定义和要求的:评析新闻事件、热点话题、社会现象的新闻作品;应观点鲜明,逻辑清晰,论据准确,论证有力。中国新闻奖是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部分获奖评论作品的解析,探究优秀评论作品的特点,为媒体写作和发表更多精品评论提供可资之鉴。  相似文献   

8.
李艳 《今传媒》2003,(4):30-34
范敬宜是当代著名的报人。他写作的大量评论作品,不仅在内容上贴近中央精神、贴近实际工作和群众脉搏,而且在文风上别具一格。 范敬宜的评论继承了我国报刊评论的优秀传统,发扬了梁启超、李大钊、毛泽东、邓拓等评论家的特色文风,融入了新时代评论的现代气息,形成了自己的个性风格。研究范敬宜的评论作品,对于今天改进文风、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的精神有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范敬宜是当代著名的报人.他写作的大量评论作品,不仅在内容上贴近中央精神、贴近实际工作和群众脉搏,而且在文风上别具一格. 范敬宜的评论继承了我国报刊评论的优秀传统,发扬了梁启超、李大钊、毛泽东、邓拓等评论家的特色文风,融入了新时代评论的现代气息,形成了自己的个性风格.研究范敬宜的评论作品,对于今天改进文风、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的精神有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艺评论是报纸副刊上常见的一种文体。这里要谈的,不是文艺评论系统的知识,而是自己对文艺评论写作的一些实践感受。第一,文艺评论是什么? 教科书上有一个文艺评论大体的定义,比如:“文艺批评是对文艺作品的评价,它向社会描述和解释作品、作家和文艺现  相似文献   

11.
出版当代作家的翻译作品并不像许多英国出版社所认为的那样冒险。但是,一旦出版社决定出版此类作品,那么他们是如何在获得书评有一定难度的情况下着手进行推广和营销的呢?比如,出版社对图书的“异国特色”是采取强调、低调还是简单忽视呢? 哈维尔出版社(Harvill营销经理拉克尔·克尔(Rachael Kerr)说,从长远来看,出版社的目的是想使外国作家达到被实际认可为用英文写作的程度。“年轻的评论人员常说自己不喜欢评论翻译作品,因为他们得到的是二手的东西。不过他们对马尔克斯和昆德拉的作品却不这  相似文献   

12.
邓辉林 《新闻前哨》2009,(10):80-82
常见的新闻评论论著及论文中,对新闻评论写作中的立意、论证、谋篇布局等宏观方面谈得较多,而鲜有作品就新闻评论如何开头进行具体论述。本文结合具体写作实践,概括出六种新闻评论的开头方法,可为新闻评论写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洁雪 《新闻世界》2013,(8):221-222
邓拓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其在评论写作方面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评论写作仍有现实意义。笔者根据邓拓的评论作品,总结出邓拓以下几方面言论思想:一,评论应有鲜明的立场性;二,评论要有高度的思想性;三、评论要具有现实指导性;四、评论要以丰富的实际材料为基础;五,评论要有可读性。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体制的变迁,使商业利益成为文学出版追求的目的之一,这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文学的发展也必然受其影响。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文学创作和文学出版也没有放弃应有的社会责任,写作、出版引导文化的健康发展,提高社会的文化品位的作品仍是他们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政论家。从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起到1944年不幸病逝,先后主编过《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三日刊、《全民抗战》和《大众生活》(香港版)周刊等七种报刊,发表了大量的报刊评论(包括短评),曾经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影响。也为我们今天学习新闻评论写作提供了优秀的作品和宝贵的经验。本文拟通过具体的短评作品,着重介绍韬奋短评写作的特色和经验,也许对今天加强和改进我们的新闻评论工作特别是短评写作会起到借鉴作用。今年11月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评论是新闻评论的一个分支。通常被定义为“媒体对体育运动本身以及体育运动有关的人和事发表的看法、意见和观点”。体育评论是纸媒之间以及传统纸媒与新兴媒体之间竞争的“法宝”。只有把握新时期体育评论的发展趋势.写出有自己特色的体育评论作品。才能在竞争中为自家媒体赢得一席之地。在报纸体育评论写作中如果能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有助于实现体育评论的社会价值和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7.
中美因为政治体制、文化传统、受众接受习惯的不同,导致新闻评论写作形式的大相径庭。政治体制赋予评论形式某种规定性,文化传统对评论形式进行渗透,受众的接受习惯也会对评论形式予以制约和影响,中美评论的写作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一、评论议题的来源:美国重视读者的需求和愿望  相似文献   

18.
社会性格是一个社会或群体多数成员所具有的共同的性格结构,是个人与文化环境互动的结果.成年人按照他们对"青年"的期待和对"青年期"特点的理解,制作出他们认为青年人应该和容易接受的文化,通过为其提供文化产品、文化式样,来影响青年的社会性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思想评论是毛泽东政论和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评论以其独特的现实政治性、深刻哲理性和鲜明思辨性而深入人心,启示良知,久远地显现它的思想光彩,给人以无限的睿智、顿悟、教益和启迪。今天读来,仍然具有“温故而知新”的功效。本文想结合有关作品的介绍和分析,着重探索一下毛泽东思想评论的写作理论和写作艺术,以期对人们的写作实践有所借鉴。“有的放矢”、“旗帜鲜明”一般说来,写作报刊评论首先要求选题立论“有  相似文献   

20.
作为书评写作的方法与范畴,图书评论的接受心理实际上是“文化——心理”的扇形展开,即书评写作的理论思维跨度。这种跨度,就是以宏观的文化背景到微观的心理过程。这意味着一种整体论的方法,也是认识论的根据。为了避免书评文章的浅尝辄止,只有把审美判断的“焦距”对准,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所评作品的意蕴与价值。所以,真正对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作出判断,有必要将审美眼光扩展到接受心理的范畴。书评写作,是一种接受的认识活动,说到底是一种认知心理活动,它必须具备知觉、理解、想象、情感、动机、兴趣等心理要素,才能实现评论者对所评作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