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生幸福感既受外在客观因素影响,也受内在主观因素影响。家庭环境、经济状况、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等客观因素,以及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感、认知模式、应对方式等主观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升大学生幸福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生为本,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四方面的协同作用,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追求幸福、实现幸福和享受幸福,过真正有意义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2.
幸福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话题,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大的社会背景之下,人们也更加关注社会精英群体大学生的主观幸福体验。而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因此对大学生学校幸福感的关注也成为了一种趋势。通过对学校幸福感的来源、概念以及学校幸福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研究,并对国内外学校幸福感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就现有研究来看,影响大学生学校幸福感的主客观因素包括人格、自尊、情绪智力、社会支持以及家庭经济背景等。目前,大学生学校幸福感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相关概念的完整性、测量方法上的缺陷等。  相似文献   

3.
《商洛学院学报》2017,(2):61-66
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对230名商洛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大学生社会幸福感和个人幸福感的现状、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会幸福感总体较高,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个人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社会幸福感在性别、年级、独生子女与否、专业类型上的差异显著;个人幸福感在月生活费方面的差异显著;社会幸福感与个人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性;社会实现和社会幸福感对个人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大学生的社会幸福感和个人幸福感可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个方面提升。  相似文献   

4.
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主观因素主要来自大学生自身性格和价值观的影响,客观因素主要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外在环境影响。针对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不同因素,从健康人格的形成、价值观的培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四个方面提出全方位的解决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随着理想失落日益成为时代性的突出问题,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解决理想失落的重要举措。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各因素的负面影响,都导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大学生理想信念失落的问题引发了大学生理想教育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6.
运用量表对安徽省四所本科院校的685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以研究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从而探讨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机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孤独感和主观幸福感上存在学校差异,在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得分上。重点院校显著高于新升本科院校。在孤独感上,重点院校显著低于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在孤独感、主观幸福感上存在社会支持水平差异,高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在孤独感上显著低于低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高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显著高于低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间,两两呈显著相关关系;在孤独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社会支持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贫困大学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非贫困生,该问题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广泛关注。该文通过分析当前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外在表现,探究影响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围绕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提供发展性社会支持、培养积极人格等三个培育目标,从四个"度"方面提出了心理帮扶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肩负祖国希望的大学生的幸福感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社会条件、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大学生自身心理因素等四个方面.全社会要形成合力,培养大学生幸福感受能力;家庭要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珍惜生活;高校管理和教学工作要人性化、合理化;大学生要学会应对挫折,调节情绪,提升自身素质,从而实现培养大学生幸福感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当前地方高校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现象较为普遍,其原因与学校条件不理想或者专业情况不理想、家庭因素、性格缺陷、人际交往的薄弱等密切相关,因此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教育,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学校、专业、家庭条件的不足;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调整自身期望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获得幸福感的条件;培养大学生的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大学生获得幸福感,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培育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而且有助于增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升生活幸福感。探索大学生生命教育需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多个维度入手,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社会实践的能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笔者对河南省四所普通本科院校学生闲暇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部分大学生对闲暇教育认识不足,对自身的闲暇生活安排不当;闲暇教育还没有引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足够重视;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的自我教育作用不足.为此,学校、家庭和社会要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闲暇教育,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闲暇观念;学校要配合社会其他部门共同实施闲暇教育,同时要发挥家庭对大学生闲暇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要发挥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的自我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探析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失落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表现出明显的利己主义思想,对他人和社会的冷漠心理,都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所强调的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探究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因素,如学校教育的虚化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失落的直接原因,家庭教育的偏失是重要原因等,并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使他们承担起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自然的责任,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完成的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13.
调查分析大学生这一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女生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男生,城镇学生主观幸福感要高于农村生源学生,而且自评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主观幸福感相对较高。因此,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帮扶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培养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有助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某高校为例,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展开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客观方面以及大学生自身主观方面,剖析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学生的优势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网络“五位一体”同心同力联动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新模式的建议,以期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主观幸福感是评估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社会支持具体指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学、伙伴等组织给予个体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支援。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比男生的水平高。在得到的社会支持方面,女生得到的社会支持明显高于男生得到的社会支持,二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90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需要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就要构建一种合力模式,使社会因素发挥辅助力,家庭因素发挥协同力,学校因素发挥专业力,而学生自身则要充分发挥自主能力,四者相互融合,协调作用,共同促进90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柳州师专学报》2017,(3):126-129
大学生的信任危机影响了学生个体心理健康成长,造成学生人际关系紧张,严重威胁校园安全稳定。大学生信任危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校园安全危机,是社会环境的习惯性不信任、家庭幸福感低下、学校教育管理的不完善、自我同一性混乱等多重因素造成的。学校应积极采取加强风险意识教育、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健全学生个体同一性人格等策略,缓解大学生信任危机,降低校园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8.
采用苗元江编制的综合幸福问卷以及自编的家庭情况调查问卷,对1807名大学生进行了量化研究,探讨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心理幸福感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家庭结构和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两种幸福感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处在中等水平。性别并不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各个因子;独生子女大学生积极情感的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得分。提升自身的自我认知能力、学会积极正向的思维模式、扩展社会支持系统对培养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感恩意识缺失已经是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本文从传统德育说教模式的失落与苍白以及。感恩教育”的滞后与断层这个角度来反思感恩意识缺失,期待在整合视野中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维一体的感恩教育系统工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