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明是阳光灿烂的花样年华,一有空却总是与手机为伍,成为名副其实的“低头族”.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让老师、家长一言难尽,新华网最近也刊出文章《教育界人士提醒:给中小学生配智能手机宜谨慎》. 玩微信、听音乐、刷微博、打游戏、逛淘宝,这一项项手机APP信息生活享受早已不再是成年人的专属.从高中到初中,甚至小学,大部分的学生都在上学时间带上了手机.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更是用上了智能手机.那么,手机到底该不该作为孩子日常生活的“伴儿”呢?智能手机走入学生时代究竟该喜还是该忧呢?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学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每个学生手里的智能手机都可作为移动终端,即时、准确、便捷的获取、传递信息.为了提高校园信息系统的服务质量,学校可以考虑在原有学生管理网站和网络模块管理中,拓展手机移动校园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3.
《四川教育》2014,(5):5-5
对于现代人而言,手机随身带差不多已经成了大家的基本共识.近两年,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以破竹之势覆盖了市场,丰富的娱乐和社交网络平台,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手机依赖症中的一员.“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和你在一起,而你却在埋头刷手机.”“找到wifi,就像找到了组织.”各种调侃令人哑然.三月以来,国内多所大学纷纷开始倡导“无手机课堂”:在上课之前,将手机调成静音;放在指定区域,以期达到促使学生们集中精力认真听课的目的.学生把矛头指向了手机,将其看做是“离间”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关系、影响学习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育背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已逐渐成为中学生的新宠。利用智能手机上网聊天、打游戏、看电影、刷微信微博成了学生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本班共有30人,其中26人拥有智能手机。据统计,大部分拥有智能手机的学生经常是"机"不离手,他们白天上课时偷偷玩手机,课后埋头玩手机,晚上彻夜玩手机……整个人完全被手机束缚住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班主任此时非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价格的不断下降、短信服务和各种功能的日渐完善,智能手机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通信工具。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率的升高,使用者范围也开始扩大。中小学校园"拇指族"种种乱象初探主要针对中小学校园学生玩手机的现象分析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四川教育》2014,(6):5-5
近来,不少以解题为目的的手机应用软件风靡校园.学生只要将作业题拍照上传到“解题神器”上,就会有“学霸”或“老师”在线答题,几分钟便可以得到答案.随着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抄作业”的形式也被颠覆了,由传统的“抄同学”升级到web2.0时代,问“度娘”、问微博,现在是问“神器”.学生跟作业的较量从未停止,并且与时俱进,而家长的担忧也步步升级.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阐述了智能手机的普及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然后提出了削弱智能手机普及对大学生消极影响的对策,包括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8.
“校园手机”追踪学生方位近来,美国不少学校开始放弃传统的电话,给学生配发有特别功能的手机。校方可以借此时刻了解学生在不在校园内,并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日前,在辛辛那提大学,学校就为他们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手机。在手机的欢迎屏幕上有憨态可掬的熊猫吉祥物图片,深得新生们的喜爱。据统计,这样的“校园手机”日前正在美国兴盛起来,日益挑战着传统的“宿舍电话”的地位。这种学校发放的“校园手机”功能非常强大,学生们不仅可以照常通话,甚至还可以迅速接通学校的服务部门和获取信息。同时,由于这种“校园手机”有…  相似文献   

9.
《广西教育》2013,(28):28-28
近日,武汉市武昌某高中将没收的学生手机用铁锤砸毁,并设立“手机尸体展示台”进行展示,尽管事后校方表示“砸手机是为了让学生更专心地学习”,但此事还是引发不小的争议。其实,如今手机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品,在中小学校园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现在不是争议“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的问题,而是应该讨论“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以及“如何管理学生在学校中使用”手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文茹 《亚太教育》2019,(9):158-158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现在的中职学生已经普遍使用智能手机。手机作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方便学生的知识获取,另一方面过度使用手机进行低级网页浏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将手机引入课堂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正确使用手机以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围绕中职英语“手机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不再仅限于通讯,具有了与电脑一样的功能,而智能手机因其具有便携性、功能全,迅速进入千家万户。我们学校位于鲁西南的农村,目前绝大部分教师拥有智能手机,为了方便教学,县教育局在学校已建设了无线网,使得智能手机应用更加便捷。由于初中生自制力不强,学校不许随便带手机进入校园,但是家长大部分有智能手机,学生在家长监督下,也可以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为课堂管理带来了困难。高校学生课堂玩手机现象日益严重,针对这一现象结合网络调查数据,对其原因进行全面分析。解决智能手机的课堂乱象必须因势利导,一方面采取加强学校规章制度的“刚性”强制性手段,另一方面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来“柔性”引导学生,刚柔并济才能有效降低智能手机对于课堂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手机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不但促进了人们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而且还实现了网上冲浪的高科技功能,这也正是学生们喜爱手机和出现“校园手机热”的主要原因。据调查,城镇中学约有80%的中学生有手机,农村中学也有约50%的中学生拥有手机。虽然手机方便了家长与学生的联系,但也严重地干扰和影响了学校的管理与学生的学习。那么,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如何才能有效地引导和规范学生使用手机,为“校园手机热”现象降降温呢?笔者认为,要让学生主动从手机热中解放出来,就要找准施教的基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以3G技术为支撑的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智能手机的使用给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交流方式、学习方式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些都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对学生管理工作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创新学生工作管理管理方式,加强手机使用的安全教育,提出趋利避害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大学生使用触屏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触控式智能设备已成为高校校园的普遍现象,校园“指尖文化”由此兴起。调查发现,大学生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对其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学业学习都产生消极影响。需要学校、家庭、教师和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扬其长避其短,合理使用触屏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触控式智能设备。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渐普及以及手机功能的日臻完善,手机的使用已悄然渗入到中职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手机这一“小屏幕”在给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中职生对手机过于依赖、手机辐射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等诸多不良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小屏幕”时代中职生合理使用角度来对当前中职生手机健康使用引导展开分析和讨论,进而为中职生的手机合理使用提供辅助.  相似文献   

17.
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是指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统称“移动应用”或“手机客户端”。随着移动软、硬件的不断发展,原本作为人际间信息交流中介的智能手机,现正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信息载体与传播媒介,并逐渐演变成手机媒体[1]。手机媒体体现着不同以往任何媒体的传播功能,简称移动新媒体。随着移动新媒体的与时俱进,手机终端APP在高校的应用,如由自动唤醒系统、新闻中心、课程系统、食堂管理系统、云空间、朋友圈分享功能、图书馆系统、IM系统,二维码应用等等组成的智慧校园,即是当前情势下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新思路,在不断的改变着高校学子们的生活。它在高校的应用具有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智能手机从掌上电脑演变而来又逐渐可取代掌上电脑的大部分功能。作为小巧的,随身携带的可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方便快捷,而且它具有更多的综合性处理能力功能,尤其是各种App的开发使用,利用智能手机可社交,可娱乐,可学习,可消费支付。这些便利功能让智能手机在中职学校普及率极高,几乎人手一部或更多。然而,学生极度依赖手机,教师在课堂上对手机的统一管理也存在一定难度。从这个现状出发,提出中职学生在课堂正确使用和管理手机,合理利用手机延伸课堂,借助手机app提升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9.
手机一刷,就可以进世博园参观;手机再一刷,可以在世博园里购买可爱的世博吉祥物“海宝”;手机再一刷……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校正在构建“智慧校园”示范工程。“智慧校园”的目标是实现随时随地的个性化学习,互动、协作、探究式的教学,及时的家校互通和智能化的学校管理等。课堂上,学生不用抄板书,课件可以直接发送到学生电脑、电子书包甚至手机屏幕上。下课后,学生们可以拿走“电子书包”,在校园内外移动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