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稷     
我们常看到古书中,皇帝及朝廷的官员,口口声声离不开“社稷”如何如何,实际上他们所讲的“社稷”就是“国家”的意思。为什么将国家称为“社稷”呢?先谈“社”,社,古代指的是专管土地的神,因此,古代又把祭奠土神的地方和祭礼的活动都称作“社”。什么叫“稷”呢?稷,古代指的专管五谷的神。  相似文献   

2.
孟子是先秦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其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内圣"思想。其中在宗教鬼神思想上弥补了孔子的不足,提出"变置社稷"的宗教鬼神思想。"变置"概念是孟子的首创,"变置社稷"的鬼神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思想原因。孟子的"变置社稷"的宗教鬼神思想,与其"人本"的天道性命、仁政思想以及"报应"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在民本思想体系中,"立君为民"这个命题处于极其重要的理论地位.从历史过程看,"立君为民"观念的产生早于"民为国本"观念;从理论价值看,"立君为民"是"以民为本"的终极依据;从思维逻辑看,"民为国本"、"政在养民"是"立君为民"的推论;从影响范围看,"立君为民"比民本思想的其他命题获得更广泛的认同.这个命题从政治本体论的角度论证了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即国家、社稷、君主皆为民而设.是否认同"立君为民"是判断是否属于民本论者的最重要的尺度.  相似文献   

4.
晏建怀 《初中生》2014,(8):19-19
历史上那些窄相,常常把江山社稷挂在嘴边,把严肃正经贴在脸上,仿佛拒人千里之外。宋代宰相石中立却和蔼可亲,幽默至极,颇为另类,堪称史上最幽默的宰相。  相似文献   

5.
历史小资料     
一、为什么称国家为社稷?社,最初是指能生万物的五土之神;稷,指五谷之神.故“社稷”的字面意思指土谷之神.早在8000多年前的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以农为本,特别重视农业.《白虎通·社稷》中说:“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夏朝时,立社(祭土神),立稷(祭天神),商灭夏后,改立商朝的社和稷.以后每一个朝代建立都建起本朝的社稷.古代的君王为了祈求天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  相似文献   

6.
平靓  晏建怀 《初中生》2014,(22):19-21
正历史上那些宰相,常常把江山社稷挂在嘴边,把严肃正经贴在脸上,仿佛拒人千里之外。宋代宰相石中立却和蔼可亲,幽默至极,颇为另类,堪称史上最幽默的宰相。还在任职郎官的时候,石中立曾经与同僚们一起参观皇家动物园里蓄养的狮子。大家边观赏狮子,边聊起了狮子的喂养。主管蓄养的人说:"一头狮子每天要喂五斤肉。"  相似文献   

7.
忧患意识是人对个体、尤其是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安危、祸福、苦乐及喜忧关系的理性认知,集中体现为一种危机意识。也正是这种危机意识激发了人的责任感,于是,忧患意识往往体现出一种群体关怀,是对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乃至人类群体盛衰荣辱的忧虑。自古以来,心系国计民生的文学家,无不心怀社稷之愁、黎元之忧、身世之慨及忧生之嗟。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的展开离不开教师的讲授,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历史的学习过程也是历史认识的过程,而正确的历史认识很难通过直接的方式自然生成,需要历史教师的讲解来点拨. 优化传统的讲授法,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如何优化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呢?笔者认为,应该实施优化策略."策"指计谋、办法,"略"指计划、计谋,"策略"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方式、方法.实施讲授法优化策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官饭难吃     
最高执政之所以对吃官饭的规矩毫不苟且,是因为这关系到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0.
殷健灵 《新读写》2013,(7):98-99
社会上那些事儿,大到江山社稷,小到邻里相处,参与的主体都是人。办事的是人,传事的是人,要事儿的还是人。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历史必修Ⅰ"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有一幅"太平天国大花钱"插图,其中的"国"字是简化字,与现行的"国"字不同,前者内含王,后者内含玉。那么太平天国为什么要改"国"为"国"呢?太平天国的官方文件《钦定敬避字样》说,"天国:独我天父、天兄、天王、幼主太平天国可称。其余列邦及人地名俱以郭字代","太平天国是天父、天兄、天王开辟之国,不得渎以社稷、宗庙、百灵等字"。张汝南《金陵省难记略》解释:"书太平  相似文献   

12.
官饭难吃     
汪朗 《中文自修》2007,(7):100-101
最高执政之所以对吃官饭的规矩毫不苟且,是因为这关系到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福建卷     
《内蒙古教育》2005,(8):25-26
浩浩历史长河,多少英雄豪杰,金龙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多少帝王将相。稳坐龙椅,挥指江山社稷。有的人挥剑沙场,战功赫赫,却只能屈居人臣,甚至身陷圈圊;有的人垂拱而治,食言谏诫。广施良田,福仁惠于百姓,却能位及人王。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12,(1)
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项特征呢?  相似文献   

15.
怎样才算是一节好的美术课?可谓众说纷纭,专家有专家的说法,教研部门有教研部门的"官方"标准,教师则有着教师自己的理解。笔者以为:好的美术课应该"优乐美"!那么,"优乐美"是指什么呢?"优"是指教师素养优,"乐"是指学生学得乐,"美"是指教学内容"美"。  相似文献   

16.
社稷一词,旧时用作国家的代称。《礼记·檀弓下》:“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唐太宗李世民:“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这两句中的社稷便是此意。那么社稷为什么会成为国家的代称呢?这还得从社稷的本义说起。古人认为,社是社神,是土地之神;稷是稷神,是五谷的代表。据《国语·鲁语》等古书记载:社神名叫句龙,他是水神共工的儿子,因为能平九土,所以被黄帝选作了土官,官名为后土。稷神是传说中夏代以上的一名叫柱的神人,他是烈山氏之子,因为能殖百谷百蔬,所以  相似文献   

17.
刘勰所期待的"江山之助"应是在某种特定情感的驱动下,创作主体恰当地利用"江山"的启发与帮助,走出片面模山范水的文坛怪圈,创造出物、情、辞相统一的作品。刘勰之后,受不同时代各种文论思潮影响,"江山之助"得到进一步开掘,内涵发生了较大变化。刘勰首倡之功绝不可没。  相似文献   

18.
棱角     
《新作文》2006,(1)
浩浩历史长河,多少英雄豪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多少帝王将相,稳坐龙椅,挥指江山社稷。有的人挥剑沙场,战功赫赫,却只能屈居人臣,甚至身陷囹圄;有的人垂拱而治,良言谏诫, 广施良田,播仁惠于百姓,却能位及人王。犹如棱角多变的星形与浑厚稳实的圆形,新  相似文献   

19.
(一)商周的"社"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这是洞见本原的名论.先有人民而后有公社,有了公社而后才有国家,民贵君轻的论点,是孟子就他所见所知的历史发展进程提出来的.照古代的语义,社是田神,古籍或称"田祖"(诗甫田),或称"地主"(说文).古人立社为的是祭祀田神.每年春秋两次举行祭肥:春祭在开始春耕时求田神保佑,秋祭在收获时谢神.这两次祭神名为"祭社",有时就简单称为"社"(如春社、秋社),祭社也必祭稷(五谷神),所以社稷连称,通常只单称"社",说社,稷就包括在其中.每一共同体各有各的社,不容改变,所以"变置社稷"在古人  相似文献   

20.
个人自由与国家富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自由"与"国家富强"到底是什么关系?这必须放到"世界历史"之中去审视才能得到合理的回答:只要世界历史仍然是通过无序竞争着的现代民族国家来实现自身,"个人自由"与"国家权力"在价值上就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恰恰相反,所谓个人自由,其绝对前提是这个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是一个主权国家,而个人所能享有自由的程序在其现实性上只能是国家富强程度的对应物.在"个人自由"与"国家权力"的对立中来把握"自由",是在世界历史中居于领先地位者的特权,但另一方面那些所谓"真正的"自由主义者同时也都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