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即将和刚步入社会的“白领”来说,如何立足于当今强者的社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绍兴师爷在佐幕时须掌握真才实学,工作能力过硬;具备良好信誉,洞察处世原则;自尊则人尊之,人格独立自主等成功的处世方法,可以给“白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老庄的处世情怀与人类之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老庄一切顺应自然的基本观念,认为其处世理念是尚柔守静、柔弱胜强,其处世情怀博大包容;其道德法则是自爱而爱人,即通过每个个体的修身养性,从而实现社会整体的和谐文明。老庄这一积极的处世治国思想,在当今世界有其独特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他的专业技术,而35%却要靠他的人际关系和做人处世的能力。”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同理,处世心态则决定着处世方式的选择、处世效果的优劣、工作的成败等等。因此,我们教师要有良好的处世心态。  相似文献   

4.
个性是一个人的处世风格。有的人热情奔放,有的人冷峻内敛;有的人做事干净利落,有的人则优柔寡断、拖泥带水;有的人积极乐观,惯于正面看问题,有的人则消极悲观,常常心灰意冷、无精打采。好的个性是自信而不轻狂,果敢而不专横,温和而不软弱,沉稳而不迂腐。  相似文献   

5.
永远的老师     
谷雨茶 《教书育人》2005,(12):51-52
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学校也要面对社会和走向社会,形成开放格局。作为一校之长,不能只习惯于办公桌前的思考,满足于校园内部的管理。只有立足于学校,主动积极地投身改革创新中,才能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却要靠他的人际关系和做人处世的能力”。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同样的,处世心态则决定着处世方式的选择、处世效果的优劣等等。因此,校长要有良好的处世心态。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从几个侧面谈谈对它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学校也要面对社会和走向社会,形成开放格局。作为一校之长,不能只习惯于办公桌前的思考,满足于校园内部的管理。只有立足于学校,主动积极地投身改革创新中,才能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却要靠他的人际关系和做人处世的能力”。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同样的,处世心态则决定着处世方式的选择、处世效果的优劣等等。因此,校长要有良好的处世心态。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从几个侧面谈谈对它的一点体会:l.对领导:敬上而不唯上敬重上司,服从上司的正确领导,切实履行上司交给…  相似文献   

7.
庄子在洞察社会现实之后,指出人生中充满人与自我、人与外物的矛盾,而所有社会困境均是人力所无法扭转之必然。为此,庄子只好以“命”来解决人与社会的矛盾,主张人要安命无为。庄子认为,人虽在社会中生活,但要追求精神上的逍遥自由,他提出“缘督以为经”的具体处世原则,主张过一种超脱世外、又混迹世中的游世生活。  相似文献   

8.
一、命题的实质 中国秘书工作的主体是各级领导机关的办公厅(室)及其秘书工作机构,这是个群体。与此成为一个体系,也有其个体,这就是在领导人身边工作的秘啦。个体与群体,做的都是秘书工作。我们现在常说的秘书,是在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中工作的人的一种职务名称。担任这个职务的人是一级组织按工作需要和国家规定为领导人派任的。一般地说,他接受同级办公厅(室)秘书部门或其他相应部门和直接服务对象(领导人)的双重领导。前者一般是业务指导和组织生活领导;后者则体现在领导人使用秘书,秘书在工作上为领导人服务。这种群体与个体的关系,这种公派及其双重领导,是中国秘书体制的一大特征,与资本主义国家公司部门的个人秘书的雇佣关系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9.
中华楹联文化能够成为秘书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是由楹联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本文以此立论,并从五个方面阐释楹联文化的秘书资源学意义,即楹联是秘书写作能力精进的重要资源,楹联学习有助于秘书儒雅气韵的形成、合度处世理念的培育、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公关与交际能力的增强。以期证明,楹联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于秘书“立人”极有助益的类型文化。  相似文献   

10.
《论语》中的君子观,直接影响了历代知识分子特行独立的人格精神,特别是爱国、进取的忧患意识和仁爱、和谐的处世原则,形成了历代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成为君子安身立命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11.
个性是一个人的处世风格。有人热情奔放,有人冷峻内敛;有人做事干净利落,有人则优柔寡断、拖泥带水;有人积极乐观,惯于正面地看问题,有人则消极悲观,常常心灰意冷、无精打采。好的个性是自信而不轻狂,果敢而不妄为,温和而不软弱,沉稳而不迂腐。  相似文献   

12.
肖川 《师道》2008,(3):19-21
个性是一个人的处世风格。有人热情奔放,有人冷峻内敛;有人做事干净利落,有人则犹柔寡断、拖泥带水;有人积极乐观,惯于正面地看问题,有人则消极悲观,常常心灰意冷、无精打采。好的个性是自信而不轻狂,果敢而不妄为,温和而不软弱,沉稳而不迂腐。  相似文献   

13.
肖川 《师道》2007,(11):15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这包括宗教信仰、政治倾向、处世风格。民主社会的基本原则就是尊重每一个人的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但教育是一项价值引导的工作,每一个老师,不管他称职还是不称职,都希望他的学生成为他所希望成为的人。我希望我的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4.
江上丈人     
处世是一门学问。学会了处世也就是学会了生存。但如何处世.不仅是个方法问题.而且关系到人的素质。从不同的处世态度中。可窥见不同的人的品格修养。有人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有人施恩而不图回报。但也有人贪图蝇头小利而因小失大。古人的某些处世态度可以启发我们究竟应该选择何种处世方式以求得生存。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时代与社会环境下,我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受到普遍关注,被认为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重要的伦理资源,利于实现差别共存与相互尊重;是人类生存和共处的基本条件,发展政治文明应该遵循的重要准则;将其作为处理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市俗观念在宋之世还刚刚步入青楼文学的领域,这种怀才不遇,忠心无所依附的尴尬失落之感固然有不同的宣泄渠道,或表现为高蹈远引,非贤毁圣;或表现为纵酒狎妓、玩世不恭,但其文化意象仍未出士大夫的范畴,仍然是"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儒家处世原则的变通。  相似文献   

17.
《杜氏述训》的处世智慧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氏述训》是明清时期滨州杜氏家族的家学瑰宝,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处世智慧,这些处世智慧是杜堮告诫子孙处世的原则、方法和技巧,这些内容对于今天青少年的为人处世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秘书是中国古老的社会职业之一,它的历史同中国史一样源源流长。当原始社会后期人类摆脱愚昧、走向文明的时候,伴随着文字的产生、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社会生产发展及公共管理的需要,作为以占卜、祈祷和记事为主要职责的原始秘书从社会生产劳动体系中独立出来,秘书及秘书工作便产生了。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秘书及秘书工作也经历了一个漫长渐变过程。在原始社会只有以神职为主而以记事辅政为辅的巫祝类秘书。奴隶社会则主要是以记事编年为主而以传达王命、撰拟诏制为辅的史官类秘书。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里,随着强大、统一的…  相似文献   

19.
张丽 《中国德育》2015,(23):26-27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自困。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发展,每一个人都与身边的社会互通互联,难以置身事外。"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当下,公共精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加强公共精神培育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屈原和苏轼都中国是古典文坛上的巨匠,两人在思想气质、人格精神、文学魅力等方面有很强的相似性,但毕竟时代不同、环境有异,作为后学的苏轼既给予了屈原崇高的评价,同时也表达出了自己的处世原则,达,则为国为民鞠躬尽瘁,而在挫折与巨变面前,要珍爱自己,做到随缘旷达,保身养生,全其性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