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永远的钢琴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使学生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优先注意,并具有向往的心情。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 :“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渴望明确某种事理并与积极的情感态度相联系的认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 ,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心理因素。它属于动力系统 ,但却是语文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于维持注意力 ,增强理解与记忆 ,激发联想与创造性思维 ,深入钻研语文理论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那么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师…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人民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者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语文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本身的爱好,从而表现出一种自觉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4.
陆玉 《文教资料》2006,(23):93-94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意志,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正如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他们的学习需要,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语文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本身的爱好,从而表现出一种自觉性和主动性。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改变后进生语文学习的落后状况,提高后进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的一种反映形式,是学习活动成功的重要心理前提,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对低年级小学生尤为重要,因为一个对语文感兴趣的学生,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培养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晓秋 《成才之路》2009,(18):I0006-I0006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而直观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随着语文新教材的使用,语文活动课已成为了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如何创新语文活动课,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下面就语文活动课的创新谈几点看法。一、激发兴趣,寓教于乐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  相似文献   

9.
当代教学论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将学生的认识活动与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情感、动机等的影响紧密联系起来。因为学生的认识活动离不开积极的非智力因素的激发。而作为非智力因素中兴趣的培养,则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理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呢? 一、兴趣培养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必然趋向 所谓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从它的生理机制看,兴趣能增进并引起大脑皮层的积极态度,心情愉快地学习,大脑皮层则产生兴奋优势中心,学习效果就会很好。现代心理学研究也告诉  相似文献   

10.
严朝晖 《学语文》2006,(1):52-52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人们不断的探索、追求,促进人们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不少学生和家长信奉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教条,轻视语文等人文学科的学习,严重制约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为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师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员从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2.
我已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采用兴趣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活动的一种倾向,是行为的动力.学生只要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自主探究,现在我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接触、认识、掌握语言文字工具和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在新问题不断出现和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的。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更是创造欢乐与光明的教育前景的有效途径。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兴趣教育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力求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1]人一旦对事物或活动产生兴趣,就会给予优先注意,积极探索,并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心情,可以说,兴趣是活动的心理因素。所以对学生的语文兴趣进行探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一、重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一种喜好的情绪,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语文学习兴趣与语文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大脑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语文学习中高度的注意,使感官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深刻,想象更加活跃,记忆更加牢固,能抑制疲劳,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以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学习兴趣则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求某种事物或参与  相似文献   

17.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逐步形成的。它不仅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还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深感语文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现在的初中  相似文献   

18.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习兴趣是学生对语文产生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它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排除其他干扰,直接指向语文所要研究的内容,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是语文认识活动的动力。这里,仅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20.
林起汛 《考试周刊》2010,(40):187-188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探索某种事理的倾向。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学习兴趣的存在,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的内在动力.因而要提高历史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