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跳远和跳高的起跳动作,又叫做踏跳。跳远时运动员经助跑后,由固定在沙坑直道上的跳板踏跳;而跳高时沙坑边没有固定的跳板,横杆前的地面均可以踏跳。无论跳远和跳高,踏跳是很关键的一个动作,它是助跑动作的延续,腾空动作的开始,运动员除了需要确定好起跳腿与摆动腿,以及踏正步点外,动作本身是由摆臂、摆腿和迅速蹬直起跳腿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迅速蹬直起跳腿是关键的关键,与此同时,还要求摆臂、摆腿与蹬地动作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2.
佚名 《小读者》2010,(12):44-44
罗马尼亚跳高名将巴拉斯12岁那年,邻居的一个名叫威尔逊的跳高运动员.把她带到运动场上教她练习跳高。巴拉斯站在运动场上.胆怯地问:“威尔逊先生,我真的能像你一样成为一名跳高运动员吗?”威尔逊反问她:“为什么不能呢?”  相似文献   

3.
跳远运动是所有体育运动项目中能够充分展现运动员跳跑结合技术的一项运动,跳远中助跑和踏跳技术的准确度是影响跳远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探讨了助跑和踏跳技术准确性对跳远的重要意义,对影响助跑和踏跳技术准确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提高跳远助跑与踏跳技术准确性的策略,希望对跳远运动技术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胡少明 《甘肃教育》2014,(16):76-76
正跳远是田径项目中技术较为复杂的一个项目。它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正确的跑的技术和快速的助跑能力,同时还需要在高速运动状态下准确踏跳板和爆发性起跳的能力。因此,在正确地认识跳远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来训练青少年跳远显得尤为重要。完整跳远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有机结合的技术部分组成的。高速助跑和快速踏跳的转换以及紧密结合能力应该是各个层次运动员训练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即便是高水平运动员在全年的跳远技术训练中,这方面的训练比重也占了整个技术训练的60%左右。因此,跳远运动员在初级训练阶段应该更加重视助跑和快速踏跳结合能力的训  相似文献   

5.
跳远和跳高的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动作过程是连续的,互相联系的。运动员为了跳得更远更高,必须选择好某种运动姿式,进行专项素质训练,其中正确掌握腾空过程中合理的跳跃动作,对提高运动成绩十分重要。所谓合理,就是要合乎运动科学的原理,尤其要注意合乎运动力学的原理。在跳远训练中,要求运动员在腾空至落地前的瞬间,两臂后引,造成两腿前伸,以增加跳远的远度;在专项素质训练时,常要求他们做俯撑穿腿(两腿从俯撑的两臂之间穿过)等动作。在跳高训练中,要求运动员在腾空开始的瞬间(即蹬直起跳腿完成起跳瞬间),将向上摆动的双臂和摆动腿突然收停,以增加身体其他部  相似文献   

6.
跳远和跳高是大家熟悉的两项田赛运动,它们都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这四个部分组成。这是这两项运动的共同点。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或亲自实践一下,就不难发现这四个部分对于它们又是不完全相同的。最明显的区别是在助跑上:跳远需要较长的助跑距离(成人约30-40米),而且要在直道上尽力发挥跑速;而跳高需要的助跑距离较短(约10米左右),跑速不宜过大,并且要根据不同的姿势分别采用直道或弯道助跑。那么,助跑是怎样帮助跳远和跳高运动的?为什么两者在长短上又有较大的区别呢?所谓助跑,就是指起跳前必须进行的在一段距离上的跑进。这种跑将有助于跳,因此,确切地说,助跑应叫做助跳跑。  相似文献   

7.
跳远和跳高必须在沙坑上进行。近代的大型田径运动会上,跳高特别是撑高跳时还常用许多泡沫塑料垫子来代替沙坑。这中间的道理似乎大家都明白,主要是避免运动员落地时直接接触坚实的地面,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当然,这么说是正确的。但是,为什么有了沙坑或泡沫塑料垫子就能防止发生意外了呢?怎样从物理学来对完成落地动作作出科学的解释呢?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一只玻璃杯如果不小心掉在水泥地面上,那肯定会被地面碰得粉碎;如果掉在铺有地毯的地板上,就可能不会被碰碎,倘若掉在棚子床垫上或沙发上,那是肯定不会被碰碎的。这个生活中的实例与上面提出的问题,性质  相似文献   

8.
王胜 《物理教师》2005,26(10):3-33
跳高是田径运动中的重要项目,是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地球的引力,使身体越过横竿的一种运动.最初的男子跳高世界记录是1.70m左右,现在地球上跳得最高的人是古巴跳高名将索托马约尔,他在1989年成功的越过了2.44m的高度.但当有人告诉你,优秀的跳高运动员都是从横竿下钻过去的,你会相信吗?  相似文献   

9.
跳远的力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国富  骆兴高 《物理教师》2006,27(7):4-64,M0003
跳远是田径运动最传统的项目之一.为了尽可能取得好成绩允许运动员从踏板上起跳前有40m的助跑距离,以达到最快的助跑速度,在这一项目中运动员的先天素质无疑是最主要的,其次才是技巧.影响跳远的两个最重的因素是速度和跳跃高度,跳远史上最出色的两位运动员杰西·欧文斯和卡尔·  相似文献   

10.
根据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指示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方针,我校于十一月十七日在校运动场举行了田径单项比赛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政教、中文、外语、历史、艺术、数学、物理、化学和地理等九个系224名男女运动员。比赛项目有男女一百米赛跑、跳高、跳远、铅球和投弹等。比赛结果获得总分第一至第六名的是: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收集部分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的主要运动学参数,运用平均数分析、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运动成绩与主要运动学参数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踏板速度、腾起垂直速度、腾起角度与跳远成绩显著相关(P〈0.01);腾起初速度与腾起水平速度均在第一主成分的公因子上,此类参数反映了运动成绩91%以上的信息量;我国选手的有效距离利用率(实测成绩与实跳距离之比)高于国外选手,但助跑速度和腾起角度均低于国外选手(P〈0.01)).因此,进一步提高我国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发展运动员的腿部力量、增强起跳能力进而增大腾起角度,是提高我国选手运动成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跳高专项力量训练水平的高低是决定跳高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好坏的首要因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青少年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进行探索,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以利于青少年跳高运动员学习和掌握专项运动技术,提高专项运动成绩,为青少年跳高运动员进行科学、合理的专项力量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跳远或跳高,也无论是用什么姿式去跳远或跳高,只要运动员完成起跳动作,从起跳腿蹬离地面的瞬间开始,人体重心在空中的运动轨道就被确定下来了。这个轨道便是一条抛物线。什么叫抛物线?为什么跳远或跳高的腾空阶段人体重心运动是一条确定的抛物线?它由什么来确定?跳远与跳高的抛物线又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数学和物理知识。抛物线,顾名思义是物体抛出后在空中划出的  相似文献   

14.
在忽略风速对运动员生理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一次要因素之后,从有风与无风两种情况下运动员在直线跑道上往返一次的时间之差入手,就风速大小对运动员赛跑成绩的影响问题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其讨论结果对运动员如何提高自己的赛跑成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一、引言跳远是一项速度和力量相结合的大强度的运动项目,一名优秀的跳远运动员除了要具备完善的技术和优良的身体素质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表现自己的最高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赛时助跑和踏板起跳时的心理状态,即心理素质的反映。跳远的完整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的。在重视技术的同时,教练员和运动员往往忽视心理因素的方面。美国格鲁波先  相似文献   

16.
赛前训练的宗旨在于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达到竞技状态。心理训练属赛前训练的一部分。在跳高这个项目中,心理训练对运动成绩影响很大。一些专家认为,跳高运动员获胜起码百分之三十要归功于心理训练,心理训练的安排占全部训练的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一、跳远的启示——退中求进运动场上,跳远的运动员并不从沙坑边原地起跳,而是看准了起跳线向后退去,接着,急速地助跑,一跃而起!他的“退”是为了进,是为了跳得更远.这种以退求进的方法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我们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感到难解时,不妨先退下来,去研究一个与其本质相似的简单问题,以便从中找到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大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被召集在一起,它们要选出一个全能健将。为这,它们要举办一场动物运动会。兔子、乌龟、猫、狗和蛇等都是运动员。运动会在一阵优美的歌声中开始了。第一项是赛跑,一声枪响之后,赛跑开始了。运动员都奋力往前跑。兔子两腿一蹬,往前一跳,一下子就蹿出好几米。乌龟四  相似文献   

19.
随着跳远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仅仅是体能的较量,而且还包括心理能力的较量。跳远心理训练就是把心理学的原理与规律运用到跳远训练和比赛中,以达到提高运动技术、正常发挥水平的目的。心理训练已成为跳远训练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和调整跳远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长期困扰跳远教练员的一个难题,也是创造优异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题 1.跳远时,跳在洮坑里比跳在水泥地上安全,这是由于( ) A.人跳在沙坑的动量比跳在水泥地上小 B.人跳在沙坑的动量变化比跳在水泥地上小 C.人跳在沙坑受到的冲力比跳在水泥地上小 D.人跳在沙坑受到的冲量比跳在水泥地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