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初识经典《老子》又称《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相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老子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全文五千余字,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老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因此胡适称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2.
郭峰刚 《现代语文》2010,(1):136-136
《老子》又称《道德经》《五千言》,书分上下两篇,共81章,是道家思想源起之说。称之为《老子》,而不用《道德经》,为的是突出其个性特征,淡化其说教色彩,使学生更易领会《老子》的淳厚与诗意。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龙吟:我们都知道老子是春秋时期的大哲学家。他在辞官归隐途中,写下了洋洋五千余言的《道德经》。中国人民大学的葛荣晋教授,做客今波主持的《文化中国》,讲述老子和他的《道德经》。  相似文献   

4.
《老子》一书用词简约,博大的思想蕴于五千余字中。但在惜字如金的《老子》中,出现了不少描写水以及与水相关物象的内容,并包含着深刻的意蕴,体现着老子的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5.
《老子》书名出现时间、异称、分篇和分章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五千言名为《老子》,时间可上溯至战国中早期;《老子》一书,除开其本名和《道德经》外,尚有许多异称;《老子》分为"道上德下"两篇形式在史迁之前就已出现,其外还有过三篇、十九篇形式;《老子》分章始于七十二章本《道德指归》,八十一章本最早出自《河上公注》,后来还出现过多种分章形式。  相似文献   

6.
老子尊道贵德尚和的"玄同"愿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五千言,同《易经》、《论语》同属中国传统文化的元始经典,是上古先哲的智慧结晶。老子的《道德经》所昭示的尊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贵德而无为的爱民治国理念,尚和而不争的少私寡欲警言,具有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子》一书虽只有五千字,但它不仅是先秦诸子百家中宇宙观相当丰富的哲学著作,也是反映先秦社会政治观点相当丰富的著作.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8.
老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用五千言的《老子》记录了他的思想及理想,希望能给君王提供统治的原则及方式,期盼人类能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荀子.劝学》篇云:"书者,政事之纪也",说明《尚书》是记录政治事务的。老子曾为史官,  相似文献   

9.
太史公著《史记》,传历史人,列传中有将思想同一源流合为一传者,《老庄申韩列传》即此类。早年读史,不求甚解。老子无为,清静自正,韩子用世,强调人为,何得以类相从?年来读老子五千言,浏览《韩子》,始知太史公目力如炬,无不察照。韩子不啻有《解老》、《喻老》以己意释五千言,而举凡论说均有与老子合者。老子无为,是为有为;韩子用世,以求胜人:择计为用,此其大同。难怪有人说:《老子》实兵家之书,《韩子》为策士之作。又,老子说理,取喻成譬,韩子论策,敷事成教,其手段盖有伺然者。由是,于太史公,遂服膺不已。 近读韩子《说林》,愚以为韩子意与老子合者,概有如有诸端:  相似文献   

10.
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疆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盲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这是老子及其《道德经》(也称《老子》)比较可靠的记载。由于“莫知其所终”,老子及其《道德经》便为后人披上了神奇的色彩。老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道德经》是一本怎样的书?历来争论很大,有人说老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留下的《道德经》阐述了他独特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政治观;  相似文献   

11.
历来老子《道德经》五千言被认为是道家出世思想本源,然而事实是否如此?旨在通过对比老子与孔盂学说原典中对“欲”这一基本哲学命题的立论观点,论证老子与孔盂在“欲”的概念实质上有着“积极入世”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自老子《道德经》五千言问世以来,在研究领域中一直弥漫着对其高山仰止,高深莫测的迷雾。面对这博大精深,中国传统道教的开山之作,因其文字艰涩难懂,语义隐晦曲折且富于辩证,为一般古文爱好者所怯步。最近捧读景克宁教授与孟肇咏教授合著的《东方智慧巨人——老子探奥》(以下简称《老子探奥》1993年12月,陕西人民出版社)不胜欣喜,令人顿开茅塞.迷雾全消。综览全书。无论是阐述道教创始人老子的生平及对历代文人的影响,还是对“五千妙言”的评介,译注、译文及探幽、句玄,均独辟蹊径,自成体系,成一家之言,无疑是老子研究中一部追源明流,探幽发微的力作。  相似文献   

13.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奠基人。多数学者认为老子即老聃,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传说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概括在《老子》这部书里,这是一部言简意奥、博大精深的著作,只有五千言。从马王堆出土的《老子》帛书甲、乙本来看,它没有分章。这说明是在西汉或西汉以后才分的章,共分为八十一章,章与章之间有的有衔接,有的并没有衔接。不分章有不分章的好处,便于对老子  相似文献   

14.
《老子》从本体论的思考中发展出了一套以"自然"、"无为"为中心的政治理论。在五千言、上下八十一章的论说中,老子有九章直接涉及"身"的问题。这些有关"身"的谈论主要属于《老子》政治论的范畴。但由于第十三章既提到"贵身",又提到"患身",这种纠结的态度历来为解老者所争论。因此,宜重新审定《老子》的身体概念,考察《老子》关于身心关系的主要态度,重新思考《老子》中关于"贵身"与"患身"的争辩。理清其对于身心关系的认识,思考其身体论的最终指向,是理解老子如何看待身体问题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沈善增 《中文自修》2006,(10):46-47
你知道《老子》吗? 你知道《老子)吗?我想,很多人会回答,当然。 你真知道《老子》吗?这就难说了。 说起《老子》,你可能会感到,这是一本十分深奥的书,“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云里雾里,稀里糊涂。也可能会觉得,这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书,仅仅五千多字,似乎包罗万象,世界上什么事情都说到了,任何问题都可以在书里找到答案;甚至认为读通《老子》,可以得道成仙。  相似文献   

16.
人类生命的智慧──《东方智慧巨人──老子探奥》自序景克宁老子是古代第一位辩证法大师。《老子》一书,是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先河的哲理诗,是中国这一智慧巨人对宇宙、人生、社会、政治认知的哲学格言。五千精妙,博大精深,邈远眇要,是中国思想史上一次灿烂的日出。...  相似文献   

17.
老子的哲理思辨与表达艺术●关耳老子是登上中国哲学舞台的第一个有极大智慧的古代大哲学家,又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老子》,又名《道德经》,成为研究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该著作总共不过五千来字,但历代研究它的著述竟达千余种之多,足见其在中...  相似文献   

18.
老子     
老子生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间,老子的父亲是周朝的下层官吏,使老子具有少年时期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后来他成为周王室守藏室之史(相当于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征集、保管进而饱览了周王朝及诸侯国的典籍,为他创立学说奠定了基础。春秋末年,周王朝内乱,老子弃官西去,经函谷关,关令尹喜慕其大名,强留著书,遂留下五千言《道德经》。后出关,不知所踪。老子论著及思想老子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这本书名叫《老子》或《道德经》。是老子思想…  相似文献   

19.
老子价值观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所著《道德经》一书中。《道德经》虽仅有短短五千余言,但其中涉及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等诸多内容。这表明,老子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价值观教育思想体系。深入剖析老子价值观教育思想,对于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惟恍惟惚的道,道为天下母,为万物之宗。纵观五千言,弥漫了浓浓的水的气息。老子选择了水这一原型意象作为玄虚之道的实物载体,水几于道,道即似水,水使《老子》这部书于理性的字里行间散发出一种如水的自然美、诗意美、精神美和哲理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