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它们生活在哪里》开篇有一首小诗:我不能在沙漠里跋涉——那里太热,/但骆驼可以。/我不能在南极安家——那里太冷,/但企鹅可以。/我不能在非洲草原上漫步——那里狮子太凶,/但斑马可以。这首小诗是对本单元中各种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具体描写,表现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生物,让人一目了然,是学习时一个很好的辅助材料。在教学这个单元的第三课《海藻和海豚》时,孩子们带来了很多海洋生物的图片,教师也为学生准备了一段海洋生物的视频资料。在上课的过程中,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它们瑰丽的色彩和奇…  相似文献   

2.
莽汉诗人李亚伟于2006年1月出版了他的个人诗集《豪猪的诗篇》。这算不算他的第一本诗集呢?从书号(即合法出版)意义上说,这算是第一本。但是,从事实上说,他的第一本个人诗集,我早在1984年就读到了,那是用打字机打印的,名字就叫《手虫诗》,16开本,粗糙的纸张,也没任何装饰。这本自印的个人诗集我保存了20年,然后,在亚伟决定编选这本《豪猪的诗篇》的时  相似文献   

3.
《带着露珠的诗苗》,是一本打印的诗集,共有一百六十八首.它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想不到这些诗出自一个十一岁的小姑娘之手.她叫王晨路,是长沙市大同小学五年级学生.她的诗想象丰富,耐人寻味:我的家乡,/有一口永不干涸的井,/家乡的人在井中吸水,/清甜的水呵,/猛使我想到了——/知识是永不干涸的井,/智慧是永不间断的泉.由井水联想到知识和智慧,很贴切,也很自然,既符  相似文献   

4.
田间在我国新诗的发展史上,是一位重要的诗人,是一位在抗战烽火中锻炼成为有特色、有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活动经历了抗战前后和解放战争的全过程。不论是在哪一个历史时期,田间的创作实践与理论主张都坚持着诗要为时代而歌唱的现实主义精神。所以田间一直坚持认为:诗人首先必须是一个战士,然后才是诗人。这一点他一开始诗歌创作活动就非常明确。他说:“一九三四年,我是十几岁,在上海读书时,参加‘左联’,便正式学习写作。由于有党的影响,知道写作是为革命。”在诗人与人民,诗歌与革命事业的关系这一问题上,田间一直坚持革命功利主义。在《诗,我的诗呵》中,他表示:“诗,/强烈的节拍,/战士的生命,/是属于民众和祖国。”“诗,/军队一样,/向明天/和世界去。”他在《拟以一个诗人的志愿书》里,清楚地表白了他的诗歌观念和创作态度,简而言之,诗歌应该  相似文献   

5.
管惟吾同志(以下直呼其名,1922-2004)在《足迹和心迹》(1991)一诗中写道:“我没有惊人的足迹,/也没有耀眼的心迹。/在黑暗通向光明的征途,/我只是路基里一颗沙粒。”其实,惟吾游击办学的足迹永存,一生的心迹鲜明,毕生的事迹长留,这在他《教育战线上的笔迹》f管惟吾文稿整理小组编,2005年5月出版)中都有生动的反映。惟吾是苏中进行游击办学的著名教育家之一。还在1939年,中共上海地下党  相似文献   

6.
我特别喜爱微型诗。一行诗虽短,却浓缩了人生无限丰富的感悟和想像。现从流沙河与王尔碑主编的《小诗百家点评》及各种诗刊中选取若干首,试作品尝,以资谈趣。我认为小诗的最大特色是富有理趣,即耐人寻味的哲理。马君伟的《种子》:“种子不怕埋没,/就怕吹捧。”咏的是种子,却使人联想起世间的“棒杀”与“捧杀”。《源》:“真正的长河大江的源头,/倒没有壮阔的波澜。”《路碑》:“路碑倘若站错位置,/将使许多人走冤枉路。”《暗礁》:“暗礁之所以可怕,/因为有水包庇它。”这些“两句诗”都深  相似文献   

7.
傅山与顾炎武唱和诗共有六首。第一次唱和诗两首,是在清康熙二年(1663)所作。丁宝铨《傅青主年谱》:“(康熙)二年癸卯,五十七岁:崑山顾宁人访先生于松庄,赠五律一章,先生依韵答之。”丁宝铨刻《霜红龛集》(本文引《霜红龛集》,均为丁宝铨刻本)卷九载有傅诗,并附有顾诗)《亭林诗集》卷四载有顾诗。第二次唱和诗三首,也是在清康熙二年。《傅青主年谱》没有记载,《霜红龛集》也未收这次唱和诗,《亭林诗集》卷四收有顾诗两首。第三次只是顾炎武寄侮山诗一首。《傅青主年谱》:“(康熙)十三年甲寅,六十八岁:是年顾宁人有寄先生《土堂山中诗》。”《霜红龛集》附一、《亭林诗集》卷五均载有此诗。现把这六首诗按写作时间分三组,注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是新月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他在生前自编了三部诗集:《志摩的诗》(1925年)、《翡冷翠的一夜》(1927年)、《猛虎集》(1931年)。在他不幸罹难之后,别人又为他编了第四本诗集《云游》(1932年)。诗人以其短促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大约120多首诗作。他的作品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尤其是他那些诉说恋情与悲欢的诗篇,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甚至有一段时间,徐志摩也成了有争议的诗人,他的爱情诗被视为禁品,一提就是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把文学当作沽名钓誉、捞取资本工具的“作家”并不乏其人,而真诚地把文学当成宗教的圣徒却并不多见,许地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二十年代初曾写过这样的一首诗:“看我消瘦到指尖:/看我焦燥到唇边。/都为书涩,梦艰,/诗苦,情甜,/把人弄得七分儿糊涂,/三分儿疯癫。”(《看我》)这首诗是作家对爱妻真情的坦露,也可以说是作家自己一生在文学圣地中孜孜摸索真理的最好写照。  相似文献   

10.
李金发是将法国象征派诗人的手法介绍到中国诗里来购“第一个人”①。他以其《微雨》、《食客与凶年》和《为幸福而歌》等三部诗集,奠定了自己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被公认为中国象征派诗的开创者。然而,他的《微雨》等三部诗集均创作于他留学法国和德国期间.1925年回国以后,他的诗歌创作情况究竟怎样?在当时的诗坛上究竟处于何种地位?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1923年2月,李金发在德国柏林编定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微雨》,三个月后又编定了第二本诗集《食客与凶年》。他将这厚厚的两本诗稿一并寄给在国内文坛上声望正盛的周作…  相似文献   

11.
《小读者》2006,(7)
我和我的朋友都是《小读者》的忠实书迷。这本书让粗俗的人变得文雅,让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让自私短浅的人变得心胸开阔。为此,我为《小读者》写上一首小诗:没有哪种补品,/能像优秀的书籍那样,/给我们送上心灵的“鸡汤”。/没有一只灯盏,/能像优秀的书籍那样,/照亮我们的心房。/没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机器,/能像优秀的书籍那样!/让我们领略大千世界的奥秘。——湖南长沙市东风小学五(1)班张姣妍湖北的陈默泉同学也有一首寄语《小读者》的小诗:饥渴的小鸟久久寻觅,/一股清新的微风扑面而至。/你的泉水潺潺,/你的花园林茂果繁,/饥渴的小鸟贪婪地啜…  相似文献   

12.
艾青是一位有才华的老诗人,他在我国新诗界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世界诗坛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从一九三二年五月在左联刊物《北斗》上发表第一首诗《会合》起,从事诗歌创作四十八年,尽管有近二十年没有发表作品,但他在半个世纪的诗歌创作活动中,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优秀的诗歌作品,有不少诗具有历久不衰的生命力。到目前为上,艾青共有十三个诗集:《大堰河》、《北方》、《他死在第二次》、《向太阳》、《献给乡村的诗》、《反法西斯》、《旷野》、《黎明  相似文献   

13.
骆驼     
假期到了,爸爸妈妈带我到宁夏中卫去看沙漠(mo)。我们到达水稍子沙漠景区后,乘坐沙漠冲浪车穿越了一片绿洲,来到了沙漠腹(fu)地。无数个沙丘高高低低,一眼望不到边。这时,我看到了许多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luo tuo)静静地卧在沙地上。听爸爸说,骆驼最大的本领是能在沙漠中不停地跋涉(ba she),可以十天半个月不喝水,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用"沙漠之舟"这个美称来褒(bao)奖它,它可是受之无愧!我  相似文献   

14.
《大堰河》,1936年11月10自费出版。发行人张正,上海群众杂志公司特约经售。32开,41页,印数1000册。收《大堰河——我的保姆》、《透明的夜》、《芦笛》、《巴黎》等诗9首。据周红兴《艾青的跋涉》(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艾青把诗集编好之后,由留法老同学,在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的俞福祚交给该社总编辑审阅,未被采用。艾青很不服气,决心自费出版。”这是艾青的第一部诗集。茅盾说:“新近我读了青年诗人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相似文献   

15.
我读诗集《彼岸挥手的孩子》 ,仿佛看到了李思强本人。我接触过一些企业家 ,然而接触企业家兼诗人 ,诗人兼企业家 ,李思强正是第一人。我为李思强感到高兴 ,他在逆境中习修完大学文科 ,他在改革开放中闯出了一条开发房地产的路。在艰苦创业的道路上 ,他尝到了酸甜苦辣 ,尝到了人生况味 ,他抑制不住自己心头的激动 ,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诗中喷吐出来 ,渲泄出来。他认为 ,这是他享受生命的惟一途径。因此 ,我们从他的诗中能感受到他的激情 ,他的思绪 ,他的情感脉络。请看 ,这首他作为人生格言的诗句 :  别人走近名人  我走进思想  别人走…  相似文献   

16.
十年动乱结束后,著名诗人艾青重返诗坛,陆续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之作;诗集《归来的歌》荣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的一等奖。艾青的“归来”,无疑是我国当代诗歌史上一件大事。但是,近年来研究界似乎形成这样一种说法:艾青从一九五七年至一九七八年间“在诗坛沉默了二十一年”,读者对艾青的诗作“阔别了二十余年”。比如,骆寒超同志的《评艾青<归来的歌>》(载《诗刊》一九八三年四月号)一文开头写着:“艾青从一九五七年那个不平凡的夏天以后,匿迹于诗坛竟达二十一年之久,直到一九七八年四月三十日,《文汇报》上突然发表了他的一首诗—《红  相似文献   

17.
1917年,《新青年》主编陈独秀收到了胡适寄自大洋彼岸美国的一组稿件,他感到耳目一新,便立即把这组稿件发表在《新青年》第2卷第6号上。其中有一首名为《朋友》(后改名为《蝴蝶》,收入1920年出版的胡适自编诗集、也是中国现代第一本白话诗集《尝试集》中)的诗,应该算是中国诗坛上第一首公开发表的真正的白话诗。全诗是这样的: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当时,胡适正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因远离故土而思念家乡,又因为他独力倡导白话诗文,得不到留学同仁的理解地和响应,所…  相似文献   

18.
天堂在哪里?     
泰戈尔(1861-1941年),是伟大的印度诗人、美术家。他的诗集《新月》、散文诗集《古檀迦利》、《迷途的鸟》、《园丁》等书,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他是我一生最崇敬的作家之一。他的散文诗,汲取了印度古典文学和中世纪孟加拉民间诗人抒情歌曲丰富的营养,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这里介绍推荐他的一篇散文诗《你问我》,供大家欣赏。  相似文献   

19.
智性的闪光     
《题照相册》是九叶派诗人杭约赫所作,写于1949年初,此诗距今已四十年,但现在读起来,还未曾黯淡一点光彩或消失一点韵味;引人辽远的遐思,这恰是优秀哲理诗的妙处所在.这首诗是诗人对人生对生命的反思,全诗十四行,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一至二段,第二层三至四段.诗句一开始就引出了“小河”、“玻璃”两个平凡的意象:“我们从平静的小河里,/从反光的玻璃上,看到/多少熟悉得陌生的脸,/那是你的、我的,有时象/他  相似文献   

20.
诗要有意境,这是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古诗是这样,新诗也是这样。可以说,没有意境,就称不上好诗。标语口号的诗,与意境绝缘,没有诗意,严格地说,它算不上诗。这里,让我以郭老解放后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骆驼》为例,谈谈新诗创作的意境。大家知道,郭老从少年时代开始写诗。青年时代,正值“五四”革命高潮,他诗情爆发,创作出了著名诗集《女神》,奠定了我国新诗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