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兆呈  蔡震 《新闻天地》2010,(11):25-26
六六,原名张辛,安徽合肥人。1995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国际贸易系。1999年赴新加坡定居,从事多年幼儿教育工作。闲来无事便在网上遛遛,用写作的方式记录眼中的生活,“六六”之名也便由此而来。从1999年起,以“少妇六六”的网名开始在网上撰文。2003年以小说《王贵与安娜》蜚声网坛,后来的《双面胶》、《蜗居》及其同名电视剧更将其推上炙手可热的作家和编剧的台阶。  相似文献   

2.
案例2013年5月24日晚上,一名网友发出微博,称有中国游客将"丁锦昊到此一游"刻到埃及神庙浮雕上。这名网友说,看到这几个字是他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此消息一出便迅速发酵,有网友"人肉搜索"到丁锦昊是哪里人等细节,甚至连丁就读过的小学网站也都被"黑"。其后传统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有多份纸媒  相似文献   

3.
<正>5月24日深夜,网友@空游无依发布微博——"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我对埃及导游‘亚瑟王'说:‘实在对不起!'没想到吃惊得嘴里叨叨‘怎么能这样怎么能这样'的亚瑟王,返过头来安慰我说:‘这不是你们是错,这一定是哪个导游的错,导游应该阻止。'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又不能用水。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配图正是那7个应是用砖石刻画于埃及卢克索神庙上的歪歪扭扭的汉字——"丁锦昊到此一游"。微博发出后,各大媒体和网络一片哗然,诸多网友对此表示气愤,并一边倒地声讨刻字人,出现最多的字眼是"耻辱"、"丢人"、"没素质"、"道歉"、"丢  相似文献   

4.
《工蜂》之廉思 刘昕亭:随着新书《工蜂:大学青年教师生存实录》的面世,廉思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品牌——以社会调查的方式,接近或者说显影一个弱势的群体,而这个所谓的"底层",多少有点让我们措手不及:"蚁族"是我们传统上认为的天之骄子,大学毕业生中的低收入聚居群体;"工蜂"作为在大学任教的青年老师,更是我们常识中的绝对"中产",但是却以"底层"的自我认知显影.去发掘并且凸显出这样一个个群体,关注他们的生存与情感,梦想与焦虑,从最初的"蚁族"到现在的"工蜂",我想这些研究对象的选取,恐怕并非草率,这是与您对中国社会的观察有关,也与您个人的理想和作为一位学者的抱负有关.我很想知道,是出于什么样考虑,促成您选择这些群体作为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黄悦 《报林求索》2012,(10):144-145
<正>"怀旧"作为一种正常的人类反应和社会学现象,如今已成了一个时髦的词,成了一种时尚,成了一种心理需求,甚至成为一种文化。近日,一条基底为浅水红色、印有牡丹图案的普通印花老式床单意外走红。网友在微博上发了一张图,图中的床单让网友纷纷感叹"我家也有",引起疯狂转发,被称作"国民床单"。"国民床单"的意外走红引发了网友的怀旧思绪,它本是个寻常物品,却在微博的广泛传播中,引起普遍共鸣。有网友这样说:"怀恋‘国民床单’,不是因为我已经开始变老,而是因为我开始懂得了人生。因为看到‘国民床单’,唤起了我们甜蜜的忧伤。"除了"国民床单",毛毯、茶缸、缝纫  相似文献   

6.
□袁剑:顾彬教授,首先,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的采访。以前我都是在媒体和相关书籍上看到您的事迹,也听我同学说起过您的经历,这次终于有机会当面与您交流。  相似文献   

7.
正案:2013年7月,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为举办"深圳读书月"活动,发起"百人百书——100个深圳人的100本书"活动,我也有幸收到一份表格,成为"百人"中的一员。少儿馆同仁殷勤叮嘱,自然不敢怠慢,如期交卷。其中"表2"为"我的阅读故事",共有两栏:一、我的阅读与人生:请简要说说您的阅  相似文献   

8.
李:陈老,这回您成了我"采风"的主要对象之一,是因为在当年"五七战士"的群体中,最富有独特的传奇色彩,您是一位残疾人!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组长达七年关注后完成的新闻摄影作品。早在2013年,记者看到一组网友拍摄的照片:村民坐着“铁篮子”,从几百米高的悬崖上凌空飞渡出行,网友配文:“没有公路,只能飞出山……”然而没有留下任何拍摄地点的线索。通过多方打听,记者终于找到了这个地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铁炉白族乡渔山村。  相似文献   

10.
"一位困惑的大学毕业生"的来信 2001年12月9日,本刊编辑部收到了一封署名"一位困惑的大学毕业生"的来信。信是这样写的尊敬的编辑同志: 您好。我是迫不得已才给您写这封信的,我之所以给您写这封信,乃是因为我心中有太多太多的困惑和迷茫,——我想得到您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传馨 《今传媒》2016,(11):1-4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梁院长,您好!非常荣幸采访您.我看到您的博客名是厚夫,这也是您的笔名,请问您取"厚夫"为笔名有何含义? 梁向阳:你好,感谢《今传媒》的采访,让我有机会和读者进行交流!文人善用笔名,不外乎一些原因:如不想让读者知道作者的真实身份;在笔名中寄寓心志等等.我起笔名时,这两种心思均有.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提出了一个让人动容的口号——让居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无疑是中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三十年,特别是近十年高速发展的最有感情色彩的一个倡导。"1如果说这是政府从保护传统文化出发而提出的要求的话,那么,众多网友2014年的春节回乡之旅则感受到了"留住乡愁"另一个需要关注的层面,即广大农村地区环境的恶化及环保事业的滞后。节后  相似文献   

13.
两会即将到来,本届人大代表的提案内容逐渐成为社会焦点。2月11日,一条"向网友征集人大两会议案"的新浪微博引发网友的"围观"和热议,截止记者发稿,共吸引了6万多名网友的积极参与。创新微博征集议案网友亲切称其"微代表"据悉,微博征集议案由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在新浪微博上发起。他在微博中表示:"两会即将召开,我作为人大代表将在人大会议提出改善民生的议案或建议。在此我愿意开放微博平台,听取各位博友的声音。"以微博征集两会议案,李东生成为人大代表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该微博一经发出就得到了网友们极大的  相似文献   

14.
“天行健”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但也困扰了我很久。因为,广告业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步骤发展起来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我看到越来越多的"退隐说"、"养生说"、"知足说"之类的出世哲学在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 2008年1月5日晚,我赶到首都工人体育馆,为的是那场"时代的晚上·20年经典回顾——崔健北京演唱会".我的票买在307区的38排,那是侧面比较靠后的位置.快开场时,见正面一点的前几排还有空位,我便游荡到那里.这意味着那晚的演出并非座无虚席.据我观察,那天晚上像我这把年龄的中年观众居多;而崔健唱的也大都是老歌,很容易引起共鸣,但场面并不算特别火爆.一位当时置身现场且在1990年也看过崔健"首体"演出的网友曾如此比较过这两场演出:"1.1990年的演唱会,全场从头到尾观众都是站着看,这场大家都坐着.只有最后返场的时候唱《一无所有》和《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时才全场起立,万人一起K歌.2.1990年的演唱会,观众席基本被当年‘北大崔健后援会’渲染成第二个舞台,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16.
瞿秋白(1899-1935年)说:"书是要学会读的。一切书都不会告诉你现成的公式,或是什么秘诀——例如成功的秘诀,学成’文豪’的秘诀。一切书都是帮助你思想,而不是为着代替你思想而写的。"在我读书、思考和写作的经历中,对此体会尤其深刻,得益也最多。我是一个普通的高校教师,在教课之余酷爱读书,并以笔名"日月河"先后出版长篇小说及影视剧编剧作品十多部。我之所以能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正是因为自小就养成经常读书的好习惯,那书中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关切着您的关切、聚焦着您的聚焦、悲喜着您的悲喜.我们尝试把这条新媒体专线,打造成新华社提供个性化、对象化、专业化新闻信息集成服务的创新平台. ——选自2月27日新华社新媒体专线《致读者》 开始:"业务一小步,观念一大步" 当我问及新媒体专线为何要在全国两会之前推出,新华社副总编辑兼新媒体中心主任慎海雄说:"这条专线是将李从军同志集成服务理念落实到新闻信息采集、发布和市场落地上的举措,是市场倒逼采编机制形成的探索,是新华社战略转型一个重要突破口.同时,李从军同志也强调能否在全国两会中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庞杂的时代 这是一本庞杂的小说 闫文盛(以下简称"闫"):邱先生您好,早在10年前,我就读过关于您的访谈,此后一直留意您的创作,所以对我而言,您早就不陌生了.不久前看到刘震云先生为您的新长篇<教授>作的序,中间有一句话,"也许,他要的就是浑浊和新生",读过后印象很深.那么,我们就从您的这部著作谈起吧,为什么会想到写<教授>?这是您写作的一个自然延伸吗?  相似文献   

19.
谈到写作,"终生为报纸而工作"的高尔基十分认真地指出:"你要想写得很好,就必须懂得各种技巧."这位"老报人"直言不讳的忠告,促使我们又去研读他的书信集——《论写作技巧》(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进一步细细品味他在这方面的谆谆嘱咐."先从写小故事开始"学写作,必须从简单的东西练起,然后写复杂的.这是高尔基一贯的写作思想.他在与那些初学写作者的通信中,真诚地建议他们要从写小故事入手.1916年9月18日,高尔基给24岁的马克西莫夫的信中说:"我劝您着手写一个小故事,主题普普通通的,比方说,就用《平常  相似文献   

20.
郝帅 《新闻爱好者》2011,(1):119-120
他就是新闻界"大师"——范敬宜了。我疾步迎上前去,自报家门:"我是从河北大学来的,专门在此等候您。"范老就腾出那只拎着一个印有清华大学标志的蓝色手提袋的右手,热情地与我行常规之礼。他问我:"你的手怎么这么冷?"我说有点紧张。他说:"不要紧张,我不是官,我是个小老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