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公益诉讼是与“私益诉讼”相对应的一种制度设计,是“社会本位权利观”在诉讼制度上的体现.广义的公益诉讼除了民事公益诉讼外,还包括行政公益诉讼,但行政公益诉讼目前尚在理论探讨阶段,并未形成诉讼制度.本文以民事公益诉讼为视角,从公益诉讼的概念、产生的背景、我国的立法实践、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公益诉讼进行探讨,并提出通过司法解释等途径明晰“公共利益”、“公益诉讼的范围”以及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于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不少地方出现“癌症村”现象。这一现象警示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紧迫性,构建完善的公益诉讼机制对于解决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应赋予农民个体、村民委员会、环保团体、环境执法机关、检察机关等五大主体农村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以充分发挥公益诉讼制度的作用,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五位一体”式协调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3.
建立纳税人诉讼制度,是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推进宪政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纳税人诉讼在经济法学上具有经济公益诉讼的本质,同时也具有税法学和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美国和日本纳税人诉讼制度的有关立法及司法实践经验,体现了纳税人诉讼制度是实现公民监督权的重要方式,也是完善税收法律救济必然途径。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纳税人诉讼制度,应特别注重纳税人诉讼的受案范围、主体范围、举证分配、诉讼奖励及制约机制等微观层面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纠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伴生物,而传统的单一诉讼制度对这类纠纷的解决显然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当事人众多,一个诉讼空间无法容纳这么多的诉讼主体。司法实践呼唤着新的诉讼制度的诞生。通过对多国有关群体性纠纷的诉讼制度进行剖析,将对新的诉讼制度的产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反垄断私人诉讼制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垄断实施体制包括私人诉讼,反垄断私人诉讼又被称为“第二防护网”。私人诉讼在主体、目标和激励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其作用也是特殊的。我国反垄断法在实施体制上是行政加有限的司法控制模式,私人诉讼范围的狭小将削弱反垄断法实施的效果,有必要扩大反垄断私人诉讼制度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民事送达,指的是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将民事诉讼文书送交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一种诉讼行为。它具有程序正义、程序效率和程序效益三个方面的价值。我国民事送达制度存在送达主体单一、诉讼文书签收人的范围过窄以及送达方式守旧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域外民事送达制度,对于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也在各地频发,促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2012年9月新通过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原有理论推进的基础上增加了“公益诉讼”的规定,进而为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规定开创了司法先河.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公司法》规定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但过于简单及抽象,难以在审判中具体适用。随后出台的司法解释对其中部分内容作了进一步规定,但还是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许多程序和实体问题仍需立法进一步明确。文章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股东代表诉讼各诉讼主体的地位及职责、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股东代表诉讼的法律效力及赔偿分配三个方面着手,就我国应构建怎样的股东代表讼诉制度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公益诉讼主体是构建公益诉讼制度的基本环节之一,依据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由于主体条件的限制常被法院拒之门外,即便博得公众喝彩也多以失败告终。2012年《民事诉讼法》顺应了实践的发展需求,增设了公益诉讼制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为明确检察院作为公益诉讼的主体提供了政策契机。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进行理论探讨,完善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是否适用调解与和解权利等问题有助于更科学地构建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法哲学的角度探究冲突主体实施诉讼行为的理论依据。在对“实体权利根据说”、“法律地位根据说”与“国家责任根据说”等观点进行考察和评析的基础上,对冲突主体实施诉讼行为根据的综合性加以论证,提出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冲突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愿望以及这种需要与愿望双向实现的技术性要求,共同构成了冲突主体实施诉讼行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法面临修改之际,当事人主导的诉讼模式将成为必然的选择。在民事诉讼中,我们应当引入合意机制,构建民事诉讼契约制度,强化当事人的程序主体性。民事诉讼契约制度的正当性在于意思自治、利益衡平、程序主体性和和谐法秩序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的刑事附带民事制度在立法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笔认为,应当明确是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选择权。明确规定因犯罪引起的民事案件的管辖权专属审理该犯罪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取消对附带民事诉讼请求权内容的限制,取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3.
审级制度的产生和设定与诉讼效益这一价值目标密切相连。诉讼效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审级制度是否科学与文明的重要尺度之一。科学的审级制度能够达到诉讼效益。诉讼效益对审级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审级制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效益危机。重构审级制度已经成为必然。重新界定四级法院的性质和功能,使其有机运行,提高诉讼效益。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建构多元化的审级制度。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救济尚存在诉讼当事人制度的不完善,民事诉讼和仲裁程序的不足,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不当,劳动合同法落实不力等缺陷。因而,完善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救济路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健全诉讼当事人制度;完善民事诉讼和仲裁程序;完善劳动争议的法律解决机制;建立健全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减免法律救济的费用;规范管理农民工的权利行使机制;进一步落实《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目的是研究民事诉讼制度的前提和出发点。正因为如此,大陆法系国家一直比较重视民事诉讼目的的研究,并形成了诸如私权保护说、私法秩序维护说、纠纷解决说等诸多学说。笔者结合国内外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主要学说,提出了应当将程序保障确立为我国民事诉讼目的的观点,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相似文献   

16.
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具特色的处理民事纠纷的传统方式,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曾经得到西方国家的肯定并被誉为"东方经验"而加以学习借鉴。它对于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曾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我国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制度以及对法治的相对忽视,法院调解制度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具有强烈的职权主义特点。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进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法院调解制度在实践中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诸多弊端,严重阻碍了其作用的发挥。因此,进一步完善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充分发挥其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然价值和效用,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环境行政诉讼的集团诉讼制度是在吸纳了环境行政诉讼和环境民事集团诉讼共同特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我国环境行政诉讼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借鉴英美等国的先进经验,改革集团诉讼中的“登记制度”,提倡公益诉讼,以完善在我国实践中应用并不多的环境行政集团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与大学生的法律关系是带有行政管理性质的民事法律关系,包括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服务合同关系、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管理关系和法人组织内部管理关系。免费教育条件下师范大学生与师范院校的民事法律关系包括教学服务合同关系、后勤服务关系及公共财产损坏赔偿和学生校园伤害赔偿等方面,可以对其提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体现在违规录取、退学处理、开除学籍、不予发放毕业文凭和不授予学位证书等方面,可以对其提起行政诉讼;师范院校的内部管理体现在学籍管理、教学管理、校园秩序管理等方面,可以向师范院校及其主管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相似文献   

19.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复杂的法律责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民事责任有重要地位。实现法定民事责任的主要途径是民事诉讼。作者认为,在民事诉讼中,应注意不正当竞争案的特点,通过支持起诉,适用诉讼代表人制度,全面追究不正当行为人的民事责任,以充分实现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民事控制  相似文献   

20.
代表人诉讼制度是我国解决群体性纠纷的群体诉讼机制,它体现了民事诉讼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对于群体性纠纷的解决有着其他诉讼机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缺陷,以及司法环境不容乐观,使得该制度在实践中的适用率并不高。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立法完善,改善目前的司法环境,促使该制度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