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写的《高级中学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下称《教参》)在《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下称《为》)的“课文说明·结构”部分中指出,《为》文的高潮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教参》中写道:“特效药是决定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生命安危的关键,千万人心所系;北京,是寻找特效药的最后希望,北京特种药品商店接到求援电话,正是这一事件的高潮。”《教参》又写道:“全文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个小标题),写北京接到平陆求援电话。这是事件的高潮。第二部分(第二、三两个小标题),回叙平陆向首都求援的原委。这是事件的发生、发展的第  相似文献   

2.
读罢仝建设《取消语文教参如何 ?》(见《语文教学通讯》2 0 0 0年第 1期 )一文 ,初觉耳目一新 ,拍案叫绝 ,但冷静思考之余 ,又颇有一些异议。尽管不少教育工作者对现行“教参”抱怨甚多 ,“教参”对广大语文教师的消极影响也显而易见 ,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语文“教参”实在取消不得。理由有三。一、目前 ,中小学语文老师素质普遍不高是不争的事实。能娴熟地把握教材 ,演绎出丰富多彩的各具个性的语文教师毕竟是少数。在短时间内 ,我们无法对这些素质不高的教师大“换血” ,也不敢奢望在一段时期内通过行政和教研部门的“速成”培训 ,让…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教《岳阳楼记》一文时,查阅了好多参考资料,在查阅的资料中,发现都没明言《岳阳楼记》属何种文体。我们在相互学习和检查教学过程中,遇到不少教者依据教参中分析,说《岳阳楼记》是议论文:有的教者干脆避而不谈文体之事。说议论文者其理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室编写的《初级中学语文第五册教学参考书》(1988年7月版)中所析:“第三部分(第五段)……,用第二个设问句,水到渠成,引出全文中心论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对人教社所编教参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中心论点之说有异见。如  相似文献   

4.
读了高孟平同志《“散文重要”有矛盾》一文(《语文教学与研究》八七年第三期)受到了很大启发。原先,我照“教参”观点讲述,也觉得有矛盾,但未加深究。读罢高文,细读课文,对《散文重要》中矛盾的症结有点新的认识。下面谈谈我的粗浅看法。我认为《散文重要》中的“散文”一词,只要避开“教参”上的观点及习惯的看法,给它从新下个定义,一切矛盾都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5.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韩非子的《五蠹》中有“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一句。对这句话,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1988年7月版)译为:“近古时代,桀、纣残暴,(天下)混乱,而汤和武(起兵)讨伐(他们)。”显然,《教参》是把这句话中的“乱”字释为“(天下)混乱”。查《辞源》“乱”字条,共有⑨个义项,其中  相似文献   

6.
现行高中《语文》第二册(必修)《五人墓碑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教参》上注释为:“凡四方的士人经过(五人墓时),没有不跪拜而且流泪的。”显然《教参》上把“过”释为“经过”。这样理解准确吗?笔者揣摩再三,觉得不妥。  相似文献   

7.
释“一苇”     
徐迟的《黄山记》(普高语文第二册,人教社,1991年4月第1版)中有这样一句:“一苇可航,我到了海心的飞来峰上。”这“一苇可航”是什么意思?教材及教参均未作解释。苏轼的《赤壁赋》(职高语文第四册,人教社,1993年6月第1版)中有“纵一苇之所如,凌万  相似文献   

8.
高中三册语文课本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下称“教参”)。对课文《五蠢》的几处注释或译文,均觉有欠妥之处,特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一、关于“故人重之”课文第三段有个复句:“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教参”把“故人重之”译为“同时相识者也都很敬重他们”。此译欠当。复句第一个层次,根据古之天子养薄而劳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始终要关注三个问题:用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师用书真的只是教学“参考”书,文本才是我们教学的根本;依据教参而不囿于教参,出得了教参,入得了文本,就有我们的事情可做。下面对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林黛玉进贾府》进行例说。林黛玉进贾府,是小说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的人物和环境做第一次直接的描写。其描写人物出场,历来受到高度赞誉。“讲授中应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描写人物的方法作为重点,体会《红楼梦》一书的反封建意义”(教参“教学建议·三”)。“宝玉出场”其实是落实上面“教学建议”的最好的材料,只可惜教参“…  相似文献   

10.
读罢仝建设《取消语文教参如何?》(见《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1期)一文 ,初觉耳目一新 ,拍案叫绝 ,但冷静思考 ,我觉得我们一方面寄希望于“教参”的编写者在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和优秀语文教师建议的基础上 ,迅速编写出版理想中的“教参” ;另一方面 ,我们决不能坐等 ,要放开眼光 ,创造性地灵活运用。一、吸收。无论哪种“教参” ,毕竟都是由资历颇深的专家、学者、教师编写的 ,有很多东西值得借鉴、吸收 ,为我所用。如对教材重难点准确的把握与分析 ,对作家及作品写作背景的介绍 ,“教学建议”中对“教学设计”的建议 ,特别是优秀…  相似文献   

11.
职高语文第一册(人教社版)《赤壁之战》一文课后练习第四题要求学生说明句中加点词的词义,其中有个句子是:“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人教社编写的《教参》提供的“参考答案”为: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3课《风》这篇课文,“节选自老舍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第五章”(教参P83).“这篇课文写的是解放前北京春天的风”(课后习题1),“展示了旧北京破落衰败的景象”(教参P81).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第四册课文(人教社语文二室87年10月本)《货殖列传序》(节选自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的“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一句,课本(P304)注释为“山上出产铜铁,产地相距往往不出千里,如棋子那样密布。”同册的语文教参(88年6月人教社语文二室编P286)译文为“铜铁则往往在千里山峦中布满,如同摆满棋子的棋盘一般。”  相似文献   

14.
上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参》对鲁迅《祝福》中这个复句所作的层次分析。其分析有不妥之处,对此安徽的李敦凯老师(在1994年1期《语文知识》上)和内蒙的李金老师(在1995年12期《语文教学通讯》上)先后进行了评判。我认为他们的评判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对复句的分析牵涉到对“并列”“承接”这两  相似文献   

15.
洪宗礼先生在其主编的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以下简称教参)编写说明中指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教科书),“构建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实验教科书所有编辑设计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学习过程,自己探索学习方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初二语文新教材第三册第 2 5课《诗五首》,选入了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开元二十五年 (737年 )的春天 ,王维奉唐玄宗之命 ,赴西北的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大将军崔希逸。(实际上王维是被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记述的就是王维此次出使的情景。(参看教参说明 )对诗中“属国”“征蓬”的解释 ,教材注释与教参有关资料中施蛰存先生的解释有迥然不同之处 ,对此谨与广大语文教师商榷。一、诗中首联“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教材注释 (2 )〔单车〕一辆车 ,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3)〔属国〕附属国 ,这里指吐蕃 (b…  相似文献   

17.
《语文知识》2000年第5期陈乃香同志的《究竟是谁“神游故国”》(以下简称《陈》文)一文,指出《教参》把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故国神游”理解为“我(苏轼)神游故国”不妥,主张理解为“周瑜神游故国”。其理由是“周瑜与赤壁之间的关系密切,赤壁因周瑜而闻名,周瑜也借赤壁而扬名。由此可知,赤壁是周  相似文献   

18.
《教参》误区——《教参》不应成为教师教学的拐杖,而应成为教学的“指南针”《教参》是语文教师的主要参考书,它可帮助教师正确理解《大纲》的内容,熟练掌握和驾驭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正因如此,《教参》也就成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拐杖。但我们知道,《教参》对一篇课文的分析主要是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段落层次、表达方式、写作特色等内容,这些知识点无疑也是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许多教师也惯于讲这些知识,一是讲起来方便自如,二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贵刊 1999年第九期“为什么苹果成熟后红、甜、软两解”一文对苹果成熟后变红的原因作了解释。其实苹果成熟时颜色变化的另一原因是花色苷的形成 :强烈的光照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 ,苹果向阳部分的果皮细胞液中含有较多的花青素。由于此时细胞液中仍含有少量有机酸 (柠檬酸、苹果酸 ) ,使花青素呈红色 ,所以苹果向阳部分总是颜色鲜艳一些 ,呈现红色对“苹果成熟变红”的点滴补充@杨宗辉$安徽省全椒中学!239500  相似文献   

20.
问: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梅雨潭》一课中有这么两句话:“但是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像是杨花了。”“杨花”是指的什么花呢?同教材的几位老师都说不清楚。我们先是看“教参”,“教参”上没有说。又查《现代汉语词典》和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