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态势。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麻醉方法与管理的不断进步,许多难度很大的阴道助产,被剖宫产所代替,母婴安全系数大大提高。本文试用小剂量氯胺酮(0.3~0.5mg/kg)辅助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术,观察其镇痛效果及婴儿的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 选择单胎、足月、母婴健康、具有剖宫产指征(头盆不称、臀位、骨盆狭窄、过期妊娠、胎儿宫内窘迫等)的产妇40例。年龄21~32岁,其  相似文献   

2.
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全切除术,术中牵拉反应较为明显,病人感觉极为不适。我们采用在手术前2min静注亚剂量氯胺酮预防牵拉反应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的麻醉方式选择及处理。方法:选择40例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A组n=20)或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n=20)。术中监测MAP、HR、SpO2气道压(Paw)和PETCO2、血糖(GLu)、血浆皮质醇(Cor),苏醒时间及苏醒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后Paw、PETCO2均升高,A组患者术中MAP、HR、GLu和Cor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苏醒时间及苏醒质量优于A组。结论:对于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方式以选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氯胺酮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应用于婴幼儿短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氯胺酮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组(20例),Ⅱ组为氯胺酮静脉麻醉组(20例).术中连续监测HR、MAP、RR、SPO2并分别记录,观察患儿苏醒时间及有无并发症.结果:Ⅰ组患儿切皮时、手术5min、10min及术毕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诱导前相比元明显变化(P>0.05),术中未出现低氧血症,呼吸道分泌物少,苏醒后有1例哭闹,余醒时平稳;与Ⅰ组相比,Ⅱ组切皮时、手术5min、10min及术毕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增高,与诱导前相比,有明显变化(P<0.05),术中有1例出现呼吸抑制,经面罩吸氧后缓解,有4例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所有患儿苏醒时间均长于Ⅰ组,且有哭闹现象.结论:在婴幼儿短小手术中应用氯胺酮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1年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病例60例,随机平分2组。硬膜外麻醉阻滞完善后,Ⅰ组病人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0.2 mg/kg,Ⅱ组病人未给予任何镇静药物,同时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变化、焦虑程度,术后24 h随访病人的术中记忆。结果:Ⅰ组病人应用咪达唑仑后血压、心率轻度下降,焦虑程度明显下降;Ⅱ组病人术中血压、心率升高,相对Ⅰ组病人明显焦虑紧张(P〈0.01)。术后24 h随访对术中记忆的遗忘率,Ⅰ组病人明显高于Ⅱ组病人(P〈0.01)。结论:咪达唑仑用于硬膜外麻醉,可以消除病人在手术中的不良记忆,是一种方便、安全、疗效高的麻醉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6.
臂丛麻醉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上肢手术麻醉方法,但由于客观指征所限,失败率及早期阻滞不全较其它麻醉方法多见,既耽误手术时间又增加病人痛苦。本研究采用单次阈下剂量氯胺酮静注,并观察止痛及镇静效果。1 资料与方法 选择15~45岁成年人,ASA分级1~2级病人26例,术前无心肺及中枢神经系统等氯胺酮禁忌症,均拟在臂丛麻醉下行上肢手术。入室开放液路后,行肌间沟阻滞用药为1.2%利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探讨一次性使用持续注入器输注氯普鲁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效果,以积累临床经验,指导临床工作.②方法:选取90例硬膜外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应用一次性使用持续注入器持续输注氯普鲁卡因,对照组(45例)应用一次性使用持续注入器持续输注利多卡因.③结果:实验组在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及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④结论:氯普鲁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较好,适合持续输注,但要警惕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各脏器功能未发育完全 ,对缺氧敏感。小儿腹部手术既要求镇痛又需肌松 ,同时要保证呼吸 ,不出现缺氧。所以小儿腹部手术的麻醉选择非常重要。我们总结了 5 8例小儿腹腔手术的麻醉 ,体会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儿年龄 4~ 12岁 ,其中急性阑尾炎腹膜炎 39例 ,胆总管囊肿 2例 ,肠梗阻 5例 ,急性嵌顿疝 12例。1.2 麻醉方法 术前 30min肌注安定 0 .2~ 0 .3mg/kg ,阿托品 0 .0 2mg/kg。不合作小儿肌注氯胺酮 4~8mg/kg ,待入睡后入室。开放静脉后 ,32例采用静脉氯胺酮 1~ 2mg/kg间…  相似文献   

9.
以往在某些下腹部和下肢手术中,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的方法,常常会遇到腰麻作用时间不足或和硬膜外阻滞不完全的问题.我院近来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方法,避免了单纯腰麻或单纯硬膜外的不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休克病人急重、病理生理改变复杂,给麻醉增加许多困难。近年来,我们选用以氯胺酮、安定为主的麻醉方法,效果较好。本方法操做简便、诱导迅速,镇痛效果好,循环功能稳定,对呼吸系统影响轻微,术后清醒快。现将170例各种休克病人的麻醉小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170例,男79例,女91例,其中出血性休克91例,创伤性休克28  相似文献   

11.
罗哌卡因是一种酰胺类新型长效局部麻醉药 ,因其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麻醉效果确切等特点逐步应用于临床。我们将 0 .5 %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12 0例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人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 0例。两组病人的年龄、体重、身高相似 ,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1.2 麻醉方法 选择L2~ 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 3.0cm。注入试验剂量局麻药5ml,排除全脊髓麻醉和局麻药毒性反应后 ,注入局麻药 5ml,间隔 5min后再注入局麻药 5ml…  相似文献   

12.
近期我院在硬膜外麻醉下实施直肠癌手术治疗27例。麻醉体会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7例,男7例,女20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40岁,平均56岁。ASAⅠ-Ⅲ级,合并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疾病7例。术前对合并症进行合理治疗。1.2 方法术前一般不用镇静镇痛药物。入室后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持续给氧吸入。27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两点穿刺;上点T_(11-12)向上置管,下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1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选择硬膜外麻醉,观察组(47例)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3.5±0.4)min与对照组(6.7±1.9)min比较明显较短,各个阶段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较低,两组镇痛起效时间与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娩镇痛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起效时间短,效果好,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1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选择硬膜外麻醉,观察组(47例)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3.5±0.4)min与对照组(6.7±1.9)min比较明显较短,各个阶段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较低,两组镇痛起效时间与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娩镇痛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起效时间短,效果好,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报道已表明,局麻药溶液碱化后可提高麻醉效能。为进一步观察临床效果,我们以碳酸氢钠碱化利多卡因溶液行硬膜外麻醉32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中下腹部手术病人64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18—56岁;对照组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20—61岁。两组病人ASAⅠ~Ⅱ级。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置入导管后取平卧位,常规测量血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盐酸罗哌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的临床效果,为盐酸罗哌卡因应用妇科手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至今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择期妇科手术病人50例,均分两组分别接受A组盐酸罗哌卡因(观察组25例)和B组盐酸布比卡因(对照组25例)施行低位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在低位硬膜外麻醉方面的临床效果,同时监测手术期间心电图P-R、QRS波间期的变化及其它局麻药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感觉阻滞达到T6平面以上的病例分别为80%和88%,Bromage≥2分的病例分别为76%和88%,两组在麻醉效能方面无显著差异.A组未见任何局麻药不良反应,而B组共有6例发生心动过缓、P-R及QRS波间期延长、恶心、胸闷、头晕、耳鸣等不适.结论 盐酸罗哌卡因与盐酸布比卡因在低位硬膜外麻醉行妇科手术中均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但使用盐酸罗哌卡因行低位硬膜外麻醉比使用盐酸布比卡因的临床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1993年以来1030例硬膜外麻醉期间病人出现的低血压的情况,在处理低血压的同时,寻找血压下降的原因并加以预防。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030例低血压病例,占同期硬膜外麻醉病例的24.8%,其中男434例,女596例,平均年龄48±11岁,体重57.6  相似文献   

18.
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硬膜外麻醉(EA)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肌松优于硬膜外麻醉,具有麻醉成功率高、起效快、肌肉松弛良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硬膜外麻醉手术病人硬膜外腔应用阿片类药物用于手术后镇痛,具有方法简单、安全、镇痛效果良好,已被普遍应用于临床。我科应用硬膜外腔保留管小剂量吗啡手术后镇痛107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术后镇痛病人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人107例,ASAⅠ-Ⅱ级,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8.6±1.4),均术前30min肌肉注射鲁米那钠0.1g.阿托品0.5mg。手术分类:腹股沟斜疝修补术48倒,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落术30例。常规硬膜外麻醉操作,术中呼吸、循环平稳。手术结束前5~10min经硬膜外腔导管注入吗啡2mg 氟哌啶5mg 生理盐水共8~10ml,保留导管回病房,以后在疼痛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吗啡+氯胺酮+可乐定对晚期癌痛的自控镇痛效果。方法:60例三阶梯疗法欠佳的晚期癌症疼痛病人随机均分4组,分别配制吗啡、吗啡+氯胺酮、吗啡+可乐定、吗啡+氯胺酮+可乐定镇痛液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记录第1、3、6、10、15、17、20 d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并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治疗前后的抑郁情绪评估,记录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结果:吗啡+氯胺酮+可乐定组VAS评分和HAMD评分均较其他3组低、不良反应次数最少。结论:吗啡+氯胺酮+可乐定用于晚期癌症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