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期后记     
值得深入探讨的一门学问——板书一堂课上得好不好,板书是一个重要方面。有人说,板书是引人入胜的教学“导游图”。好的板书可以将文章结构组合的“纽结点”、丰富内涵的“聚合点”、文章哲理的“闪光点”勾画出来,增强文章思路分析的形象性和教师教学思路的层次感;有助于学生找出教材的重点,理解教材的层次,加强对语言的印象,促进思维和记忆,还能促使学生养成整洁、美观、有计划、有条理的学习和书写习惯。有经验的老师,对板书是十分考究的。  相似文献   

2.
《丰碑》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一首童话诗。我在教学本课时以言简意明、准确生动、系统科学为原则设计了板书。一、画龙点睛,揭示中心。在本课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一个“贪”字,指导学生采用个人学习、小组交流、合作表演的方法学习。让学生在朗读、研讨、表演、评议的过程中,凭借板书中老太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相对应的“贪”字,去理解感悟诗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贪”字的逐渐变大,把老太婆贪得无厌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点出了文章的重点,点破了难点,点到了实质,点通了关键,促进了学生…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 ,板书是微型教案。的确 ,一个好的板书 ,不仅是文章的精华 ,也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反映了教师的讲课思路和教学风格 ,以及本课的教学目的。因此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板书。如果把备课分为苦干环节 ,那么钻研教材 ,确定教学目的之后 ,就要精心设计板书。在设计板书的过程中 ,教学步骤也将会成竹在胸了 ,因板书是随着教学的进程逐步出现的。板书的内容及形式要根据文章的不同、教学目的的不同而定。教学目的不同 ,板书作用也不同。例 :《林海》一文出自老舍先生笔下 ,林海的景色美 ,老舍的文笔更美。文章围绕“亲切、舒服”写了岭、…  相似文献   

4.
板书教学法,也叫板示教学法、板书图示法、图示导读法、结构图示法,国外有“纲要信号”图示法。这是一种利用板书或屏幕显示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学习的直观教学方法。它是“板书学’的重要织成部分,是语文”板书学’的主体。笔者曾对此进行了多年研究,兹将初步研究听得简述如下,以就正于专家和同行。  相似文献   

5.
成功的讲读课教学离不开“精当”的板书.所谓“精当”,就是板书的文字要精确而恰当.它能够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又能体现文章的写作特点,使学生一目了然.因为教学时间和板面都是有限制的,板书的文字多了,就会杂乱,重点不突出;板书的文字过于少了,又不可能把重要内容概括出来.另外,板书还应注意字迹规范,位置适当.精当的板书应该富有创造性.板书做到精当很不容易,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这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应该力求精要与美观,做到既醒目又悦目,这样才能对语文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如此,板书还体现了文章思路、教师施教思路、学生学习思路,板书的重点也就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一课讲完,学生就能根据板书内容掌握文章的重点.而板书的内容和文章的结构层次则一般以提纲形式出现,做到既精练概括又体现原作者的思路,精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词语,分步骤、有条理、适时地板书.  相似文献   

7.
语文九册《大仓老师》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老师问:‘你们知道的单词中,哪些是用来称呼自己的呢?’……大仓老师指名叫同学回答。‘自己’、‘我’、‘鄙人’、‘余’、‘吾辈’、‘咱’,老师把这一个个词写到黑板上。”大仓老师先后板书了“自己”等七个词,显然是想通过教学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用来称呼自己”的单词。然而,按照现代汉语的使用概念,大仓老师所板书的那些词并非都能用来称呼自己。“鄙人”是旧时用于自称的谦词;“咱”和“俺”都是方言中的自称词,它们与“余”一样,都  相似文献   

8.
张业厚 《教育文汇》2006,(11):39-39
以前教学上有一些个人所得便暗自窃喜,可是最近发生的几件“小事”,却促成我决心从此单独准备一本《教学“失”录》,记下我教学中的失误或败笔,并时常翻阅,加以反思,以示警戒。失误一那天我在黑板上板书“严肃”一词后,有同学告诉我:“老师,你‘肃’字里的两点写错了,应呈八字型。你写的是倒八字点。”又有同学提醒:“老师,这学期你已经4次把‘肃’字写错了。”  相似文献   

9.
“老师,‘忧伤’的‘忧’您写错了!‘忧’字没有点的。”在教研话动课上,一位小男孩面对十几个老师,毫无畏惧地指出了老师的书写错误。那位年轻的语文老师听了,不假思索地把板书中“忧”字上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有的语文教师忽视了板书的作用,在板书设计和书写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笔者根据语文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建议:1、根据板书内容精心设计板书;2、根据课型和文章体裁精心设计板书;3、要合理设计板书布局;4、要练好板书基本功,努力提高板书的美观度。  相似文献   

11.
《林海》     
一、文章中的思路部分:“岭”、“林”、“花”、“联想到建设”、“联想到‘兴安’”,可在分析课文前,结合检查预习思考题时板书。二、在讲读各层内容时,逐一板书中间部分的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叙述的。三、在总结课文内容时,板书“感到亲切与舒  相似文献   

12.
板书是教材内容的高度提炼,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取知识的思路图,又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在教学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有人把整个教学活动比作“画龙”,那么板书便是“点睛”了。所谓板书的艺术化,不单单指板书具有形象性,更重要的是它还蕴含着一种形式的美,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美感。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性,并具有艺术的魅力。目前,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已从下列几个方面探究了板书的导引点。一、图文结合,突出重点文学艺术的形象是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形象加以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经常错用“板书”一词。例如:“随着学生的交流,我有重点地在黑板上板书,特别强调‘剥’字左下部分的写法。”“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勇敢’和‘富有同情心’,让学生齐读。”“板书”何意?板:黑板。书:写。“板书”就是“在黑板上写字”的意思,也指“在黑板上写的字”。(见《现代汉语词典》“板书”条)前者是动词,是偏正式合成词,相当于古汉语中的名词作状语。这种结构的词在现代汉语中很多,如“炮击“”雪白”等。后者是名词,也是偏正式合成词,不过不属于“状十动”结构,而属于“定十名”结构。(定语为“在黑…  相似文献   

14.
在“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阅读教学思想启发之下,有的教师便大胆提出:要淡化阅读教学中的板书职能;要随着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和理解来确定板书内容,即要“顺着学生回答的内容而板书”。这是些新的教学思想理念,是尊重和鼓励学生多元感受和理解的具体表现,它有利于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然笔者对此也有些担忧和几点不成熟的意  相似文献   

15.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直观感知、启迪思维、概括知识、示范模仿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板书的教学功能,我们对板书的设计进行了一些探讨,过去有许多文章介绍过板书的各种形式,但很少谈及在教学的动态过程中教师如何用好板书的技巧问题。所以我总结下文也想在这方面提出讨论,只是抛砖引玉,目的是为了引起大家对数学教学中的板书设计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它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准确、凝练的文字,生动,形象的图表,对教学内容作科学的概括,具有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特点。现就我的语文教学实践,对板书设计谈几点体会和做法。一、画龙点睛。一堂课教师怎样板书,要经过缜密构思,决不能马虎。既不能“满天星斗”,也不能“寥若晨星”。若板书过多,就会喧宾夺主,无法突出重点;若板书甚少,学生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值得注意的是,板书的文字要有高度的概括性,精深的蕴藉性。这就要把课文中最能  相似文献   

17.
板书应注意“四性”浙江邵毅精心设计的板书,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就要做到恰当、合理,揭示教学过程能起到导学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板书的,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协调性。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深入,板书的内容也要逐步完善。教师在教学时的板书,必须与文章思路的展现同步...  相似文献   

18.
正板书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必要的辅助手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板书学专家王松泉曾指出:"板书教学的作用,在于它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是教师教学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学生学习中掌握真谛的‘显微镜’,是开启学生思路的‘眼睛’,读写结合的‘津梁’。"这一连串的比喻,不仅生动地指出了板书在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篇范文,《过秦论》语言壮美,文彩斐然,是古文中千古传诵的名篇。下面举五例板书,供大家教学时参考。例一:简析此板书注重课文内容,强调了文章的思维顺序。本文在大量叙述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转入议论,得出结论。此板书的优点是课文内容一目了然,表达方式一清二楚。教师要讲清“攻”与“守”。“攻”,即以雍州为中心,吞并九国,以武力征服天下;“守”,即统一天下后,实行愚民、弱民、防民的政策,以暴政保帝业。教师可在疏通文意、解释重点词句时按自然段顺序逐条列出。例二:简析此板书注重课文内容,强调了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其…  相似文献   

20.
我和学生一起学习课文《两块银元》。在梳理文章条理时,我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同时随即板书:“赔”银元——缝银元——还银元。正当我准备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时,“机灵鬼”祝航高高地举起了手。“方老师,我认为那个‘赔’字不应该加双引号。”“哦?为什么?”,“加上双引号就不是真赔了,我觉得这里刘伯承、邓小平是真赔银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