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过去我们曾经认为,心理学主要讲儿童和青少年的事情.很少讲到成人。无论是儿童心理学还是教育心理学.讲到18岁就中止了.以后的事情似乎不那么重要。直到今天.在我国,由于受以往的心理学研究者的观点影响,很多人依然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有那么几个阶段是最重要的.而这几个最重要的阶段都在18岁以前。例如,从出生到3岁左右,6-7岁,青春期.等等。  相似文献   

2.
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幼年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它具体的内容和特点。青春发育期,简称“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占人的生长发育时期的一半或更多些时间,是决定人一生的体格、体质、心理和智力的关键时期。世界卫生组织将青春期的年龄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他们身上呈现出情绪不稳定、青春期烦恼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到中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归纳总结,发现大多数问题又来自于人际关系方面,所以文章从心理学角度谈中学生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生理的变化,性心理也随之发生复杂的变化。中学生心理正处在第一次"断乳"期,班主任应该站在青春期教育的前沿,主动承担起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角色,引导他们顺利地度过这一特殊阶段。  相似文献   

5.
作为心理学概念的理想、信念、世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信念、世界观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最高层面,理应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前苏联心理学将它们视为人的个性倾向的高级成份。西方心理学中与这些概念最接近的是价值观。由于这些概念涉及到人的精神生活的最复杂的领域,无论是现象描述还是实证研究都相当困难,致使这一内容成为普通心理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生理的变化,性心理也随之发生复杂的变化.中学生心理正处在第一次"断乳"期,班主任应该站在青春期教育的前沿,主动承担起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角色,引导他们顺利地度过这一特殊阶段.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是自卑的,每个人都渴望来自外在和他人的肯定和赏识。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音乐教育实践中,要牢牢树立"每个学生都有独一无二的优点,树立每个学生都有可塑造和提升空间"的教育理念,经常运用心理学的黄金法则,即鼓励和赏识所有学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即时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语言学习有一个由生物因素决定的关键期,它始于2周岁到青春期结束。过了这个时期,语言学习就会很困难。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无论多么抽象复杂的语言,无论文化背景如何,每个儿童都能快速的掌握语言,而多元化的活动方式更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郭玉良 《初中生》2015,(27):92-93
树木总是在春天焕发蓬勃生机,人总是在青春期趋于成熟.青春期的出现是一种新的诞生. 亲爱的杰,谢谢你信任我!看完你的信,我乐了,郭妈妈祝贺你正式进入青春期,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阶段呢!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边缘人格的文化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人格社会化过程的因素复杂多样 ,诸如家庭、学校、各种社会群体、社会氛围 ,乃至个体特质等 ,但社会文化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文化具有强烈的穿透力 ,宏观层次上的社会文化反射到生存于其中的个体生活情境 ,并经过内化形成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流传甚广的“青春期危机”理论认为青春期的心理冲突及人格障碍是由遗传决定的生理因素引起的特定心理反应 ,是每个人都必然经历的、无法回避的调整阶段 ,具有生物学意义上的普遍性。现在人们对此不再偏听偏信 ,事实上大量的青春期行为是习得的而非生物因素诱发的 ,换言之 ,除了生物学因素之外…  相似文献   

11.
“早恋”现象的成因及行为表现: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生理的变化,性心理也必然发生复杂的变化。中学阶段正是十三、四到十七、八岁的时候,人生经历了“第二次诞生”,心理接受了第二次“断乳”。中学生的性生理的萌发与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12.
积极心理学     
《宁夏教育》2009,(7):160-160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发起者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积极心理学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我们常说的许多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因此,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心和美德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3.
张淑平 《辅导员》2014,(14):161-161
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是每个优秀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这些理论中以研究心理学特别是学校教育心理学尤其重要教师们应该意识到任何人类的活动都离不开心理的活动,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都是其心理特征的表象。  相似文献   

14.
凡对心理学有一定了解的人都感到,心理学中的理论观点,只要深究其道理,就能引发出许多质疑,似乎每个问题、每个结论都可以找到这样或那样不清楚的、带有模糊性的地方。在进行心理问题的具体研究中,又可以发现,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都不能得到与实际非常吻合的、真实反映心理活动的结果,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本文试以模糊论观点,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兴起的积极心理学运动,在心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积极心理学把研究对象从传统心理学的偏重关注心理问题的修复发展为关注全人类的心理健康,包括有心理问题的人及普通人群,力求让心理健康的积极观念进入每个家庭,每个心灵,使人们真正走上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提出的。积极心理学倡导用一种积极心态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作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激发每个人所固有的、实际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其目的在于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探索人的健康发展途径。基于积极心理学与思想品德新课程理念的一致性,笔者将积极心理学引进课堂,在培养学生积极品质、诱导学生积极情绪和增进学生积极体验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职生自我概念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成为教育心理学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心理健康研究者在论及心理健康的标准时,不约而同地将自我概念作为重要指标,并一致认为: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悦纳、健康的自我形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自我概念也称“自我心像”。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一幅关于自己的画像,这个自我心像就是“我是哪种人”的自我概念,它是建立在对自己的信念之上,通过过去的经验、成功和失败以及别人作出的反应而形成的。中职生的年龄结构一般从15岁至22岁,此间正值青春期,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青春期…  相似文献   

18.
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最难把握的阶段——青春期,他们复杂脆弱的心理所带来的影响给高校管理带来了一些难题.本文拟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情绪上的众多变化试加探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德育与心理学的关系出发,阐述了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到德育工作中的意义,并深入分析了青春期独特的心理特点,提出科学育人,注重分析违纪行为产生的心理动因,注重对违纪心理的疏导,使德育真正起到"治本"的功效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考试的压力常让学生与家长们焦头烂额。从启蒙到毕业,学生考试的压力几乎横亘在每个家庭十多年之久!国内外许多教育学、心理学专家都在研究轻松学习,应对考试的问题,但依然困惑重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