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突厥语文献、波斯语文献及汉语文献相关记载的梳理、辨析、比较和相互印证, 首次对乌古斯部族诸部落的得名原因、分布区域、活动迁徙情况及其与现代各有关突厥语民族的 承继关系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此外,已往的学者,几乎一致认为回鹘诸可汗名号前所加的Kyn(汉 文史籍中作“军”、“坤”或“君”)和Aj(汉文史籍中作“爱”或“蔼”)等词为其自然崇拜的标志。本文则 认为Kyn和Aj的使用和自然崇拜全然无关,而是专用以标示其所属支系的(亦可理解为祖先崇拜 的标志)。本文的研讨,对于促进突厥史、回鹘史及现代诸多突厥语民族史研究的深入开展都将会 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突厥语文献、波斯语文献及汉语文献相关记载的梳理、辨析、比较和相互印证,首次对乌古斯部族诸部落的得名原因、分布区域、活动迁徙情况及其与现代各有关突厥语民族的承继关系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此外,已往的学者,几乎一致认为回鹘诸可汗名号前所加的Kyn(汉文史籍中作“军”、“坤”或“君”)和Aj(汉文史籍中作“爱”或“蔼”)等词为其自然崇拜的标志。本文则认为Kyn和Aj的使用和自然崇拜全然无关,而是专用以标示其所属支系的(亦可理解为祖先崇拜的标志)。本文的研讨,对于促进突厥史、回鹘史及现代诸多突厥语民族史研究的深入开展都将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狼图腾文化是乌古斯部族的标志。“阿史那”之姓氏,为突厥Aвuzne-Aвuznε-Aвuзne-Aзвuznε-Oвuzne-Oвuznε的音译,意为“乌古斯的”。狭义的突厥人,指的是操用突厥语方言的、生活在七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在克普恰克(Q1ept∫aq)、炽俟(t∫igil)、基马克(Jεmεk)、突骑施(Toxs1e)、谋落(Bulaq)、样磨(Jaвma) 、恰鲁克(t∫aruq)等部落的人以及部分乌古斯人。“突厥蛮”(Tyrkmзn)一词是对所有接受了伊斯兰教的乌古斯人、葛逻禄人、克普恰克人等操用突厥语的人的通称。  相似文献   

4.
回鹘西迁目的地问题,“葱岭西回鹘”问题以及喀喇汗王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问题等,是史学界长期讨论而至今仍未能解开的历史之谜,本文从探讨其西部疆域问题入手,进而展开对上述诸问题的讨论,认为东部天山地区(包括天山北麓伊塞克湖以东地区)为回鹘统治集团亦即九姓乌古斯的世居之地,因而亦 回鹘西迁的目的地和最终落脚点;漠北回鹘汗田破灭前,原徙居于葱岭西(包括于阗至喀仁噶尔、阿图什一带)的九姓古斯的一支-克尼柯(Qiniq)部落便已脱离了回鹘集团,且不再以回鹘自称,故而也就不宜再用“葱岭西回鹘”相指称了,喀喇汗王朝正是由克尼柯(Qiniq)部落于9世纪20年代所建立的。  相似文献   

5.
回鹘西迁目的地问题,“葱岭西回鹘”问题以及喀喇汗王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问题等,是史学界长斯讨论而至今仍未能解开的历史之谜。本文从探讨其西部疆域问题入手,进行展开对上述诸问题的讨论。认为东部天山地区(包括天山北麓伊塞克湖以东地区)为回鹘统治集团亦退九姓乌古斯的世居之地,因而亦是回鹘西迁的目的地和最终落脚点;漠化回鹘汗国破灭前,原徙居于葱岭西(包括于阗至喀什噶尔,阿图什一带)的九姓古斯的一支-克尼柯部落便已脱离了回鹘集团,且不再以回鹘自称,故而也就不宜再用“葱岭西回鹘”相指称了。喀喇汗王朝正是由克尼柯部落于9世纪20年代所建立的。  相似文献   

6.
史诗《乌古斯传》是以乌古斯部的起源神话为基础,又从古代突厥诸部的各种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广泛吸取精华而逐渐发展成的。神话为这部史诗提供了素材,也给了史诗夺目的光彩。在古代突厥神话的丰厚土壤上长成的英雄史诗《乌古斯传》向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神话主题和线索,可以同包括哈萨克在内的突厥语民族神话、传说材料互为佐证,对包括哈萨克在内的突厥语各民族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由于它的内容涉及同哈萨克族源相关的某些古代部落,所以可以为哈萨克神话、传说提供许多弥足珍贵的参证材料。  相似文献   

7.
狼图腾文化是乌古斯部族的标志。“阿史那”之姓氏,为突厥A↓Ruzne-A↓Ruznε-A↓Ru3ne-A↓Ruznε-O↓Ruzne-O↓uznε音译,意为“乌古斯的”。狭义的突厥人,指的是操用突厥语δ方言的,生活在七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克普恰克(Q1ePt∫aq)、炽俟(t∫igil)、基马克(Jεmεk)、突骑施(Toxs1e)、谋落(Bulaq)、样磨(Ja↓Rma)、恰鲁克(t∫aruq)等部落的人以及部分乌古斯人。“突厥蛮”(Tyrkmεn)一词是对所有接受了伊斯兰教的乌古斯人、葛逻禄人、克普恰克人等操用突厥语的人的语称。  相似文献   

8.
狼图腾文化是乌古斯部族的标志."阿史那"之姓氏,为突厥AБuzne~AБuznε~AБuzne~AБuznε~OБuzne~OБuznε的音译,意为"乌古斯的".狭义的突厥人,指的是操用突厥语方言的,生活在七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克普恰克(Qlpt aq)、炽俟(tigil)、基马克(Jεmεk)、突骑施(Toxsl)、谋落(Bulaq)、样磨(JaБma)、恰鲁克(taruq)等部落的人以及部分乌古斯人."突厥蛮"(Tyrkmεn)一词是对所有接受了伊斯兰教的乌古斯人、葛逻禄人、克普恰克人等操用突厥语的人的通称.  相似文献   

9.
狼图腾文化是乌古斯部族的标志。“阿史那”之姓氏 ,为突厥 A uzne~ A uzn ~ A u ne~A uzn ~ O uzne~ O uzn 的音译 ,意为“乌古斯的”。狭义的突厥人 ,指的是操用突厥语 方言的、生活在七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克普恰克 (Ql¨ pt aq)、炽俟 (t igil)、基马克 (J m k)、突骑施(Toxsl¨ )、谋落 (Bulaq)、样磨 (Ja ma)、恰鲁克 (t aruq)等部落的人以及部分乌古斯人。“突厥蛮”(Tyrkm n)一词是对所有接受了伊斯兰教的乌古斯人、葛逻禄人、克普恰克人等操用突厥语的人的通称。  相似文献   

10.
狼图腾文化是乌古斯部族的标志."阿史那"之姓氏,为突厥Auzne~Auznε~Aune~Auznε~Ouzne~Ouznε音译,意为"乌古斯的".狭义的突厥人,指的是操用突厥语方言的,生活在七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克普恰克(Q(i)Ptaq)、炽俟(t∫igil)、基马克(Jεmεk)、突骑施(Toxs(i))、谋落(Bulaq)、样磨(ja(R)ma)、恰鲁克(t∫aruq)等部落的人以及部分乌古斯人."突厥蛮"(Tyrkmεn)一词是对所有接受了伊斯兰教的乌古斯人、葛逻禄人、克普恰克人等操用突厥语的人的语称.  相似文献   

11.
狼图腾文化是乌古斯部族的标志。“阿史那”之姓氏 ,为突厥 A uzne~ A uzn ~ A u ne~A uzn ~ O uzne~ O uzn 的音译 ,意为“乌古斯的”。狭义的突厥人 ,指的是操用突厥语 方言的 ,生活在七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克普恰克 (Ql¨ pt aq)、炽俟 (t igil)、基马克 (J m k)、突骑施(Toxsl¨ )、谋落 (Bulaq)、样磨 (Ja m a)、恰鲁克 (t aruq)等部落的人以及部分乌古斯人。“突厥蛮”(Tyrkm n)一词是对所有接受了伊斯兰教的乌古斯人、葛逻禄人、克普恰克人等操用突厥语的人的通称。  相似文献   

12.
乌古斯突厥蛮塞尔柱克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洲中古时期的民族史中,常常会遇到乌古斯人、突厥蛮人、塞尔柱克人的称谓,这些人曾在亚洲广阔的历史舞台上纵横驰骋,其活动范围甚至超出了亚洲,对北非、东欧等地的历史都产生过影响.探讨乌古斯人、突厥蛮人、塞尔柱克人的问题,无疑对亚洲特别是中亚广大地区历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U j ur一词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 ,约始于公元 4世纪末。该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汉译形式。其涵义和指谓约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最初表示的是部落联合体之意 ,而并非如通常所说的指部落名称 ,且使用这一名称的部落联合体还不止一个 ;至公元 8世纪初时 ,发展为封建世袭制性质的汗国 ( il,el,εl)名称 ;至于将该词用于现代意义上的民族称谓则更晚 ,约始于 1933~1934年间。从构成上看 ,汉文史籍所称之回纥 (即 Uj ur) ,包括“十姓回纥”( On Uj ur)和“九姓乌护”( Toquz O uz)两大支系 ,分别由乌古斯部族 ( O uz Qεbilisi)内的若干部落所组成。最初 ,前者分布于色楞格河、土拉河一带 ;后者则分布于东部天山地区。其王统 ,在唐开元十五年 ( 72 7年 )以前 ,属“十姓回纥”支系 ,其后则转属“九姓乌护”支系。导致其王统更迭的原因便是本文所称的“甘凉之变”。此外 ,本文对史学界所谓“内九族”和“外九部”之说亦进行了辨析 ,认为该说不能够成立 ,使用这一组概念 ,非但于史学研究无益 ,且易混淆许多史实  相似文献   

14.
根据《突厥语词典》的记载,并参考碑铭文献,回鹘文出土文献及现代诸突厥语言的材料,将古代突厥语划分为“原始突厥共同语”(2世纪以前)、“前古突厥语”(3-6世纪)、“上古突厥语”(7-12世纪)、“中古突厥语”(13-15世纪)、“近古突厥语”(16-18世纪)5个历史发展阶段。“前古突厥语”时期的突厥语分为“r音化语言”和“d音化语言”两种类型;“上古突厥语”时期,“d音化语言”分化,演变为分化型的“j方言”、“ji方言”、“shi方言”、“z方言”、“混合方言”和混化型的“n方言”、“h方言”7种类型。现代突厥语族诸语言则是在“r音化语言”及上述7类方言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5.
根据《突厥语词典》的记载,并参考碑铭文献、回鹘文出土文献及现代诸突厥语言的材料,本文将“古代突厥语”划分为“原始突厥共同语”(2世纪以前)、“前古突厥语”(3-6世纪)、“上右突厥语”(7-12世纪)、“中古突厥语”(13-5世纪)、“近古突厥语”(16-18世纪)等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前古突厥语”时期的突厥语分为“r音化语言”和“d音化语言”两种类型;“上古突厥语”时期,“d音化语言”进而分化、演变为分化型的“j方言”、“dЗ方言”、“Э方言”、“z方言”、“混杂方言”和混化型的“n方言”、“h方言”等七种类型。现代突厥语族诸语言则是在“r音化语言”及上述七类方言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姑师(车师)族就是乌古斯族、高车族,也就是后来的乌纥、乌护。他们使用的是突厥语,属突厥语族。维吾尔族的先祖—姑师(车师)族,在其历史的发展中。同化、融合了许多当地和西迁而来的其它民族的人民。文章最后对公元840年回鹘西迁的人数及当时在西域地区原有土著居民的人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乌古斯传》(oguz-nam)是流传在古代维吾尔人民中间的一部散文体英雄史诗。它于13-14世纪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用回鹘文(古代维吾尔文)写成。对其语言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乌古斯传》文献语言动词的语态、式、人称、时等语法范畴,并与其他回鹘文献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乌古斯传》语言动词语态、式、人称和时态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有关回纥汗国古突厥文碑铭的研究,因碑文残缺、释读困难,其成果较多被人忽视。古突厥文碑铭的研究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碑铭的发现和解读、成果的整理和使用、碑铭的重勘和深究。碑铭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语言学、历史学和文化等方面。碑铭的解读成果主要为研究回鹘史或维吾尔史、古代突厥语或突厥历史语言学以及回鹘或维吾尔文化所利用,中国学者的研究今后将在七个方面会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9.
古代突厥语方言研究(五)--乌古斯和回鹘研究系列之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突厥语大词典》的记载,并参考碑铭文献、回鹘文出土文献及现代诸突厥语言的材料,将古代突厥语划分为“原始突厥共同语”(2世纪以前)、“前古突厥语”(3~6世纪)、“上古突厥语”(7~12世纪)、“中古突厥语”(13~15世纪)、“近古突厥语”(16~18世纪)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前古突厥语”时期的突厥语分为“r音化语言’,和“d音化语言”两种类型;“上古突厥语”时期,“d音化语言”分化、演变为分化型的“j方言”、“dЗ方言”、“δ方言”、“z方言”、“混杂方言”和混化型的“n方言”、“h方言”七种类型。现代突厥语族诸语言则是在“r音化语言”及上述七类方言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20.
根据《突厥语词典》的记载,并参考碑铭文献、回鹘文出土文献及现代诸突厥语言的材料,将古代突厥语划分为“原始突厥共同语”(2世纪以前)、“前古突厥语”(3~6世纪)、“上古突厥语”(7~12世纪)、“中古突厥语”(13~15世纪)、“近古突厥语”(16~18世纪)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前古突厥语”时期的突厥语分为“r音化语言”和“d音化语言”两种类型;“上古突厥语”时期,“d音化语言”分化、演变为分化型的“j方言”、“d3方言”、“ǒ方言”、“z方言”、“混杂方言’,和混化型的“n方言”、“h方言”七种类型。现代突厥语族诸语言则是在“r音化语言”及上述七类方言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