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语新解     
前两天朋友抄了—份“成语新解”给我看: “知书达理(礼)”:光知道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会送礼。  相似文献   

2.
<正>人们把上学称为“读书”,可见不“读”不知书.又把“知书达理”有机机组合在一起,说明要“达理”得先“知书”.两者都源于一个“读”字,足见“读”之重要.“读”有种种:朗读、默读、泛读、研读……我们按是否读出声音把它分为两种:出声读(即朗读、朗诵或吟诵);不出声读(也就是默读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朗读、背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文字是音义形的结合体,它不是静寂的符号,它自身的特点就决定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知书,达理。”这是古人的训导,也是现代人的教育理论。阅读对于开发宝宝的智力有很大的帮助,每个父母都希望宝宝和书能成为好朋友。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加了“知书达理”这一词条。其解释是:“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也说知书识礼。”这里出现一“理”一“礼”,显然是编者有意加以区分。笔者认为这一做法欠妥。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最大的作用是什么?教书育人。教师教书育人最大的目的是什么?知书达理。知书即为使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达理即为使学生明白为人处世道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最终都要落实到建立正确和明确的耻辱观上,耻辱观是根基。惟有知羞知耻,才能明白人生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徐昭佩是梁朝侍中信武将军徐琨的女儿,出身名门,知书达理。十六岁应召入宫,被立为东王萧铎之妃。她本不愿入宫,更厌恶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是,在封建社会,身为女子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她,无力拒绝,只好听任命运的摆布。  相似文献   

7.
人生识字什么始○黄土文字,是人类社会文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以至于我们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称为文明史。所以,应当说“人类识字文明始”。自从先人发明了文字,人因知书而达理,胸装社稷,心忧天下,故苏东坡老先生留下“人生识字忧患始”的名句。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在...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音乐专业”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无论是从“专科”的学历层次,还是作为未来小学音乐教师的需要来说,文化基础知识必须加强。科学文化是教育的载体,教师首先是要“知书达理”,这是一个职业需要。当然,知识也要不断更新。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核心是面向现代化建设。当今世界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年代,文化科技基础课也应当吸收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语文教育是一项薪火相传的事业.掌握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目的,不只是会说话、能写字、可以读书看报与别人交流,更是藉此承继传统,接续血脉;就个体生命来说,则是消除愚昧,提升精神.古人讲“知书达理“--通达事理、物理、道理、情理,也就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10.
初中学生因其生活经历的丰富,知识水平、认识水平的提高,以及生理的逐步发育而显示出特有的年龄特征:一方面表现为“知书达理”,有了一定的自制能力和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男一方面又体现为独立人格的初步形成、自主意识的觉醒,他们既渴望社会、家庭、老师、同学的尊重  相似文献   

11.
开学那天,我们班来了一位转学生,是女同学,老师把她安排到我旁边,开始的一两周她倒表现得文文静静,知书达理,然而好景不长,我的噩梦开始了……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2006,(12):39-39
我的爸妈都接受过大学教育,应该说是化人,知书达理。但只要是有男生给我打来电话,他们就不让我接,而且还要盘问半天。他们凭什么那么做啊?——陈冲  相似文献   

13.
知书·达理没有人规定我们一定要读书。但,读书是让你的思想无远弗届的不二法门。穿越"世界上最美的雪山",你可以想象"我是一片云"——这是"错觉"么?不,你"营造"了充满瑰奇色彩的世界。或许你并不认同读一本书"愉快是基本标准",不过这恰恰证明,"平等是现代(城市)文化的基本特征"。你驳难,你反思,你同意——或者不同意。赋予你思考的能力并且让你的思考日益有深度的,如果不是书,又能是什么?"知书"而"达理",这几个字并未止步于字面上的意思通达,它们经得起你最锐利的思考的检验。  相似文献   

14.
《学苑教育》2012,(14):96-96
在所有绮丽传说中,最动人的是关于芙蓉的故事。“芙蓉不及美人状,水殿风来翠珠香”——诗里的芙蓉,据说就是指昌龄的夫人穆芙蓉。她是昌龄的老师穆云深先生之女,贤淑端丽,知书达理,陪伴诗人度过了许多颠沛流离的岁月。在江宁府邸,夫妻两人悉心培植了一株木芙蓉。芙蓉长高了,芙蓉夫人却去世了。在贬往龙标的艰涩日子里,王昌龄把木芙蓉连根...  相似文献   

15.
语文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语文具有教化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特点。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在书店,文史类的书籍比较畅销,而其他一些专业类的书籍则相对较少。学好语文.可以使人获得形态、神情、语言、气质的统一美。通过日常交往、文字阅读、交流反思等方面的学习,可以使人动作优雅大方.神态端庄纯洁。语言优美得当,气质华贵轩昂.所谓“知书达理”“仪态大方”“滔滔不绝”“腹有诗书气自华”等就是这些影响的综合反映。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而是由长久的努力学习并潜移默化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一、命题作文: 1.心中有阳光,世界就光明2.心灵的原色3.知书与达理4.知耻近乎勇5.我手塑我心6.十年港讯(——为香港回归十年而作) 7.我的天赋8.给近代名人的一封信9.生命,我想对你说10.心情也有颜色  相似文献   

17.
传统至今,“文选”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其一,因为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旨本在“通经致用”,两周以来的“诗教”主要是为了“兴观群怒”;汉及以后的蒙学,《苍颉篇》、《急就篇》、《三字经》、《千字文》主要以常识为主,目的是为了“知书达理”、“懂情知故”。高一级的学校以《四书》、《五经》为主,兼之《尔雅》、《孝经》其旨也在“通经致用”,修身治国平天下。语文教学一身数任,语文能力只能在常识及“经”的学习中潜移默化获得,这种文史哲政四位一体的格局,自然只能用“文选”式的教材,使用“文选”式的教学方能适应。  相似文献   

18.
倾一腔热血献身教育事业──记克山县西联乡中学朱瑞和老师马力提起朱瑞和老师,克山县西联乡附近十里八村,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讲课不但学生愿意听,容易懂.就连同行也赞叹叫绝;他教出的学生不仅升学率高,而且知书达理,有所作为;他管理的班级,纪律好,无流...  相似文献   

19.
敬畏生命     
无论是无神论者还是有神论者(那些狂热的宗教激进主义者和痴迷的邪教徒除外),只要他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对生命都会无一例外地持一种敬畏的态度。因为不管你认为生命是来自于大自然亿万年步履维艰的演化还是缘自上帝的精心策划苦心经营,反正它都是一件值得我们怀着虔诚的态度去好好珍视、倍加珍惜的东西。这似乎应当是人人明白的道理,毋须我在此饶舌,可是就是在这一问题上,即便是那些“知书达理”的知识分子,也未必都是心领神会身体力行的,在倡导“敬畏生命”这一方面,不少人恐怕还必须好好的补上一课。  相似文献   

20.
天下文章千万,写母爱的不在少数。每每读来,心理总不平静。我也总想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但铺开纸后,面对一片空白,却又不知从何下笔。母亲不识字,却知书达理;母亲不爱说话,脸上却总挂着微笑。母亲不出远门,却鼓励我们姊妹几个在外面闯世界……怎么说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