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现行的新教材加大了古代诗词的比重,对诗词的教学要求也有所提高,目的是想让学生尽量多读些中国古代文学精品,受到传统文化、道德修养、人文精神、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潜移默化的熏陶,这对于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实现语文的美育功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许多教师未认识到这一点,还是停留在翻译古代汉语字词的水平上,使用“通讲”这一手段对字词逐一讲解,或仅满足于背诵一些诗词名句以应考试填空、默写之需。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欣赏古代诗词呢?一、品读节奏…  相似文献   

2.
古诗词是中国浩瀚文化星空中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汉语言特点最完美的结合,是中华民族精神实质最完美的呈现。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而又古老的民族。勤劳、勇敢、智慧的炎黄子孙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从殷商周秦,到汉唐宋元明清,涌现出大量的诗、词、曲、文作家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人们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精神食粮。如果孩子们从小接触古诗文,就能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  相似文献   

4.
徐大容 《课外阅读》2010,(12):180-181
中国古典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  相似文献   

5.
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先人在创作时巧妙地借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使其作品大放异彩。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从中获益的还应有隐藏其中的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6.
古诗词阅读指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熔铸了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许多诗流传千古,哺育了一代代人的成长,是我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不说别的,仅是唐诗宋词,就多如天上璀璨的繁星,闪发出迷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7.
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先人在创作时巧妙地借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使其作品大放异彩。而新课程理念强调“注重学科渗透”思想。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从中获益的还应有隐藏其中的物理知识,而诗词类的中考题也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8.
郭馨 《小学生》2023,(3):109-111
古诗词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具有寻根、立魂、养心的作用。依托古诗词阅读教学提升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具体应分三步走:课前,应以铸魂而不是以应试教育的高站位进行备课,力争让导学案倾斜于学生的精神层面;课中,增强诗词教学的文化敏感性与促进诗词教学的文化回应性,巧妙引领学生积淀文化自信;课末,通过故事资源进行荐读、开展专题活动进行鉴赏,通过研诗游学拓展阅读,将提升文化自信的古诗词阅读教学推向深处。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正在冲击和挑战着传统的语文教学,而诗歌,尤其是古诗词,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又是中考和高考中的重难点,如何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进行学习?如何鉴赏古诗词?笔者认为以下几点需要把握:  相似文献   

10.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古诗词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策略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从坚定文化自信,提升语言运用,增强思维能力,发挥审美创造四个维度落实核心素养要求,能丰富和拓展教学资源,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升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一枝奇葩,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多读一些古代诗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素养。那么,怎样提高古代诗词的教学呢?我认为,应从朗读、名句、绘画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理解名句及据诗绘画。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欣赏古诗词,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促使他们从小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文章从三方面对古诗词教学进行了有效探究。  相似文献   

13.
以古诗《涉江采芙蓉》为例,研究文化传承视角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溯源文字、挖掘悖论、解读意象。教师应储备丰富的知识,吸收先进的理念,优化古诗词教学策略,积极发挥语文课程文化传承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在世界民族文化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作为文学艺苑中的两束奇葩,其艺术风格和美学价值随着时代脚步的前进和文学的发展,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但要理解古诗词的精髓,对于我们许多教师来说都不一定能做好,对于学生更是天方夜谭。由于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存存较大的困难,要真正领悟古诗词的精髓决非易事,但不能因此而不教、不学。  相似文献   

15.
充满神秘的无穷宇宙,令人神往的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无处不蕴含着丰富的数理化知识,同时为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2004年许多中考题目将数理化知识与古诗词合璧,实现了文理的联姻,让学生在人文熏陶的同时,挖掘出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文化,培养对综合问题的解决能力,实际上这恰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跨学科大综合,是时代的召唤、社会进步和自身发展的需求,由此,人文与自然科学的整合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6.
古诗词作为语文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担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熏陶经典语言、传播高尚道德的重任。针对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资源的要求,结合教学现状,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小学古诗词教学多元化拓展的有效途径,促使学生增加阅读积累,习得方法,养成探究意识,激发学习热情,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加强对民族智慧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祖国五千年文明历史长河中的浪花。千百年来,优秀的古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鼓舞人们的志气,丰富人们的思想,提高人们的修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诗歌历史悠久,成就辉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篇幅短小,易读上口,内蕴深厚,语言含蓄、精练、意味隽永,意境优美等特点。可以说在诗歌中蕴涵着丰富的美的矿藏。学习古典诗歌本应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但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难以令人满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诗歌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路”作为一种意象,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诗词中十分常见。  相似文献   

20.
审美实践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是一切文艺作品赖以生存和生长的基础和前提。《课程标准》已把提高学生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作为中学语文教学总目标之一,改变了以往语文教学只重视作品思想评价,忽视语文美育的倾向。教会学生对作品进行审美评价,学会鉴赏文艺作品,是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教育中的体现。应该把它贯穿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中学生对鲜明、生动的形象容易产生强烈的美感,他们的认识过程离不开形象。所以高中阶段古诗词教学从形象入手引导学生审美,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的意境,对提高学生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具有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