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粤西洪拳是粤西人民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的优秀文化遗产,长期以来在简单朴素的粤西农耕社会中起 到防身、健身、娱乐、教育和承传文化的作用,同时为当地养出一批批优秀武术人才和时代英雄。但随着 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粤西洪拳与其它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呈现衰落趋势。文章运用 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法对粤西地区洪拳的流源、特点、发展历史、洪拳与舞狮文化的关系及发展现状进 行研究,探讨粤西洪拳的文化特点,并从社会学角度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粤西洪拳文化变迁 的原因,提醒人们尤其是相关部门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意识和醒觉。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广东洪拳的早期形成和发展嬗变的过程进行分析与研究.发现广东洪拳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宗族械斗是洪拳发展的基石,广州作为连接南方水运商贸的中心为洪拳的形成提供了场所,洪拳发展的依托组织天地会为其自由发展提供了支持,凡入洪门皆为洪拳.洪拳早期的发展也影响了洪拳以后的广泛传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吴川市580名洪拳练习者的问卷调查:发现练习洪拳的男性多于女性;练习洪拳的年龄多为中壮年、每周练拳2次数较多;练拳目的就是以个人的兴趣爱好,健身健体、防身自卫为主;练习场所多在庙宇和庭院、学习途径是从专业民间拳师那里学习.由此对吴川市农村是否有必要继续传承和发展洪拳的状况等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了吴川市洪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中国农村洪拳发展要有政府部门的支持、建立更多更好的洪拳团体,进行洪拳的比赛和交流,特别是学术上的研究以及制定出一套洪拳练习标准,并进一步符合国家武术段位制的标准建议.  相似文献   

4.
洪拳是岭南五大名拳之首,也是岭南武术拳种中历史最悠久、传播最广的拳种,其他岭南拳种大多与洪拳有着密切的联系或受其影响,洪拳与清代洪门天地会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洪拳在传承及其发展演进中,不同的时期其技术风格从早期的追求象形、中期的追求神似,到晚期的形神兼备,刚柔相济,与中国武术体系整体演进几乎同步.通过对三展拳及铁线拳的图谱研究,提炼出传统洪拳的技法特征.  相似文献   

5.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民族精神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是一种博大精深的身体文化,也蕴含着深刻的民族精神。岳家拳在传承的过程中以格斗技术为内容,以岳飞精忠报国思想为引导逐步创建了一个独树一帜的爱国主义武术流派。岳家拳精忠报国思想的解析有助于深入探寻及理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形成与实践的深刻内涵。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岳家拳精忠报国话语体系构建的历史流变及其社会原因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精忠报国的思想内涵是一个不断演化的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含义;岳家拳的历史是假借岳飞英雄形象刻意建构出的拳种源流话语体系,尽管这种历史和事实不符,但却秉承了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建构拳种过往的历史既是岳家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历史和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使然与必然。  相似文献   

6.
通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对比分析等方法,以粤西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粤西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交融性、生活性的一般特征,同时具有海洋文化、农耕文化、舞蹈文化、灵巧文化的独特特征;粤西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主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法规保护,多种形式的教育保护,赛事、旅游形式的保护;粤西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方式有:家族血缘性传承、收徒拜师性传承、地域民族性传承、学校社区性传承、比赛任务性传承;粤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理论性研究不够、保护与传承化环境恶化、当地的保护与传承意识谈化、传承人濒危后继乏人;粤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建议:加大多种形式的教育投入,重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环境保护与建设,发挥现代媒体的重要作用,做好民族传统体育的档案征集工作。  相似文献   

7.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当代大学生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保护者,还存在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学习不够重视等。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当代大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提出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不断探索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江西字门拳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影响字门拳发展的社会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对保护这一优秀拳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发展中的意义、要求、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做了整体界定,并以实施工程的方式就如何组织实施和采取的保障措施做了部署,其中,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如何传承发展也做了全面要求。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解读,以国家顶层设计战略为引领,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等要求进行了初步梳理,并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思路和举措做出了分析。研究认为: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和中华体育精神的阐发,推进传统体育进校园,从非遗角度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打造传承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的平台,将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大众生活,大力彰显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以及推动中外体育文化的交流互鉴,将是目前甚至将来一段时间内传承、发展并全面复兴中华体育文化的重要“工程”。  相似文献   

10.
应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宁夏回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历史性、传统性、地域性、生产娱乐性、交融性等是其主要文化特点;自2005年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全面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之后,宁夏回族传统体育项目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其发展受到人们的思想认识、地方经济、政府、学校投入和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等方面的制约。在研究回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宁夏回族传统体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竞技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与西方体育准则相结合下的产物。对武术的定义、特点、现状进行分析后,指出竞技武术的发展是为了传播一种文化,将武术以及其所蕴涵的文化推想世界是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当今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中国体育文化主体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又深受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等多方面的合力影响,那么如何在当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双创")。这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时代议题。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双创"的内涵和基本原则进行分析,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以及时代逻辑几个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双创"的内在逻辑进行了梳理,认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要坚持"双创"的基本原则,与时俱进地诠释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将其特质凝练和展现出来,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双创"的体制与机制,进一步挖掘其时代价值、提炼其具有国际传播意义的文化精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互鉴,为建成文化强国与体育强国进一步筑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以西安外国语大学200名外语专业学生为样本对象,描述和分析外语专业学生在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受语言对应国家文化影响情况以及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文化态度情况等方面的现状和特点。主要表现有外语专业学生普遍同意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学习传统文化方式多样,认为国外文化不同程度地影响自己,同时也表现出了解学习和对外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意愿。在此基础上,从而探索出适合外语专业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和路径,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有效地融入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对农村公益文化事业发展的研究也在学术界掀起新的高潮。本文以粤西湛江吴川市新农村公益文化事业发展为例,从公益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现状等多个角度,客观准确地揭示粤西新农村公益文化事业发展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5.
"龙舟竞渡"的发展及特点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舟竞渡”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引起了世界各族人民的关注与喜爱。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问调查法对“龙舟竞渡”的起源进行了概括;对“龙舟竞渡”发展的社会基础进行分析;对现代“龙舟竞渡”现状与特点进行了探讨。对“龙舟竞渡”在现代文化环境背景下的发展和继承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成为当前教育界亟待探索的问题。本文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在高校思政课中的作用,论述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7.
“发而皆中节”是指武术功夫无过不及的身体权变能力或境界,这需要经历合规矩的习拳规之 “中”、用规矩的查拳理之“中”、脱规矩的现主体之“中”的习拳历程。武术功夫习练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而皆中节”的创新传承与实践,武术功夫习练与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在合文化规矩之“中”与合自我天赋天性之“中”的功夫技艺中实现身心改变并生成身体主体,身体能力成为武术主体自我确证的依据,这是武术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智慧,也是武术研究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归纳以及实地考察调研等研究方法,从考古和体育文化的角度探析长三角地区海洋民俗体育船拳的主要源流及其特征,发掘地域民俗体育文化特色,分析船拳的发展现状,提出长三角地区海洋民俗体育船拳活动的可持续发展途径,为中国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六艺"是指两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至圣先师"孔子教授弟子们的六种教学科目,即"礼、乐、射、御、书、数"简称"六艺"."六艺拳",是以孔子的"六艺"之教和健身养生思想等为内容.以拳术形式为载体,融入家优秀传统的道德文化益智养心,按照民族传统的武术文化修身强体,修文习武,中和达道,性命双修的新创意."六艺拳"的创意,旨在弘扬儒家优秀文化传统,让现代人们在休闲与学练中,享受轻松和谐的文化沐浴,弘文习武,知儒养心,体悟孔子"智者乐,仁者寿"的养生之道,强身之术,"虽日习武,文在其中矣".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深刻教育意义。在高校中建设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地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以蕴含其中的育人理念和时代价值培根铸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和践行者。本文通过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牌在高校中的建设与发展状况,分析当前面临的困境难点,从创建阶段、培育阶段、运行阶段、长效发展阶段出发,为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牌在高校中建设与发展的成效建言献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