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湖北省随州市整合资源实现"信息高速",贴近群众开通"服务直达",探索实施通过手机、电脑、电视的"三屏互动",为基层群众成功打造了"e+"服务综合平台。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211个村启动,覆盖33000多户,受益人群25万多人。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推动科普创新发展的战略抉择。随州市科协作为"三屏互动"成员单位之一,顺应科普信息化的发展潮流,找准定位,积极作为,为科普信息化工作探索了一些路子。一、建设科普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动因  相似文献   

2.
科普信息化是推动科普创新发展的深刻变革。在西藏,由于交通不便,信息化程度低等原因,广大农牧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普遍较低,他们是科普工作的重点。文章以西藏日喀则、林芝、山南等地科普信息化建设情况为依据,分析了西藏农牧区科普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有效提升农牧科技信息化能力和农牧民科普素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昆明市的科普工作主要包括科普平台建设和举行科普活动两项,前者是硬件建设,后者是软件培育,双管齐下,昆明市科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建议从科普队伍建设、科普形式创新和科普产业化等方面为突破口,提升昆明市科普工作水平和成效。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科协在信息化建设上努力探索,不断创新“互联网+科普”工作新途径,将科普信息化建设作为当前深化科协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抓手,以点带面,全方位推动威海市科普工作转型升级。一、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情况威海市科协加快科普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融优势,拓展“互联网+”科普阵地,大力构建数字科普终端、网页端、科普e站、手机端、广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以来,河北省邯郸市科协以构建互联网+"四位一体"科普信息化新模式为抓手,有效整合宣传部、普及部、信息中心、科技报编辑部等部门的资源,科普宣传工作实现了"提升档次、形成集群优势"的总体目标,呈现出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富有创新、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为加快科协事业发展、重树科协形象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一、以科普信息化为抓手,推进科普宣传工作常态化市科协借力新媒体,抢占舆论场,先后创办了"邯郸科普"网站集群、"科普邯郸"微博公众号和"邯郸科普"、"邯郸老科协"、"邯郸网络科技馆"、"邯郸众创联盟"等微信公众号宣传平台,定时推送科协动态、科技人物、  相似文献   

6.
文章系统总结了2017年来国内科普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发展前沿,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藏汉双语农牧科普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工作实践和经验总结,主要包括:从源头上整合各项资源改善资源分散的状况、移动端一体化设计的理念让更多用户可以接入平台。内容开发上针对西藏的现实状况,并结合平台现在的发展,对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加快发展壮大科普人才队伍是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现实要求。在数字赋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科普资源平台汇集人才,提高其培养、使用效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市科普人才资源统计数据,发现科普人才开发使用的问题;以重庆市科普资源平台“科普重庆”为例采用个案研究,结合相关问卷调查,总结“科普重庆”建设发展的问题与经验;提出以此平台为基础,优化重庆市科普人才的数字化建设,建议在资源平台功能定位、基础作用、功能项目、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8.
科普标准化工作是推动科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调研我国科普标准制定情况,了解我国科普标准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对应提出提升国民标准化意识,加强科普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制定科普标准,优化科普标准体系框架;强化标准应用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科普标准宣贯等对策建议,为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科普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科普信息化是推动科普创新发展的一场深刻变革,它主要是指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引导广大公众理解科学,或者是通过网络科普的形式传播科学知识。为加快科普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国科协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如何落实这一文件要求,将科普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成为摆  相似文献   

10.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一翼,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文章采用西藏2017年科普统计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西藏科普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分析当前西藏科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优质科普人员匮乏、科普经费投入单一、科普活动参与度不高、科普宣传方式缺乏创新性,从而提出健全科普工作机制、强化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11月16日,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一行赴新华网调研科普信息化建设工作。新华社副社长、党组成员于绍良,新华网董事长、总裁田舒斌等出席。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延豪,新华网董事长、总裁田舒斌代表双方签订"科普中国研发与传播基地"共建协议。尚勇、于绍良共同为"科普中国研发与传播基地"揭牌。尚勇启动"科普中国"栏目。以"科普中国"标识、科普中国研发与传播基地以及新华网建设的"科技趋势大师谈"栏目的开通为标志,开启了我国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新航程。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哈尔滨市科协在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过程中,认真学习贯彻李源潮副主席"提高科普传播水平,加快推进科普信息化"的指示精神,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广大市民科学文化素质为宗旨,与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市文明办合作,在社区中设置"新华科普联播屏",在全国率先打造哈尔滨的科普信息化新品牌,以科普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在城区、农村形成了点面结合的科普工作运行体系。一、运行模式哈尔滨市科协在打造十星科普社  相似文献   

13.
<正>做好科普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于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广大公众理解科学,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重庆市合川区科协顺应科普信息化发展趋势,努力拓展现代科普信息化渠道,积极主动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全区科普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主要做法与成效(一)加强媒体合作为切实发挥大众媒体宣传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好这一公共宣传信息平台,合川区科协积极主动与区内报纸、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加强合作,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在合川广播电视台增设开辟了《科技大篷车》节目,在合川日报增设开辟了"三江科普"  相似文献   

14.
正科普信息化是通过资源数字化、传输网络化、管理自动化、应用个性化、服务知识化来为公众提供内容丰富的科普资讯。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科协在科普信息化方面通过"一网一微一廊"(科普网、微信公众号、科普画廊)的建设与提升为基础,加大与大众传媒合办  相似文献   

15.
加强高校科普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高校科普事业发展迅速,但仍然普遍存在对科普工作重视不足、机制有待完善、科普内容形式单一等问题,至今尚未形成相对成熟和系统的高校科普工作格局。因此,探索高校科普工作思路,完善科普长效机制成为高校开展科普工作的当务之急。分析了我国高校科普工作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从加大宣传力度、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能力建设、强化平台建设等方面探讨了高校科普工作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山东省青岛市科协把科普信息化建设作为2014年的一项创新工作和奋斗目标,积极探索科普传播的新渠道,利用报纸、网络、微信等现代信息手段宣传科普,力争在科普传播手段上取得新突破。一、开通青岛科普微信邀请市民网上答题互动青岛科普在线2014年初正式推出的官方手机科普宣传微信平台,定期向市民发送科普信息。开通半年来,  相似文献   

17.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中国科协八届五次全委会议上提出;"要抓住信息化机遇,把握互联网在人们获取信息中作用越来越重要的趋势,加快推进科普信息化,让科学知识在网上流行"。武汉市武昌区科协主动顺应科普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不断拓展现代科普信息的渠道,积极探索科普信息化的有效途径,扎实推进全区科普信息化建设。一、关注社会热点提供科学引导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技术,是科普传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论述,为新时代的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明确了新时代科普的重要地位。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要面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国家创新发展的需要,以"四维一体"的科学文化建设为目标,推进科普供给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利用新媒介和数字技术推动科普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山东省青岛市科协把科普信息化建设作为2014年的一项创新工作和奋斗目标,积极探索科普传播的新渠道,利用报纸、网络、微信等现代信息手段宣传科普,力争在科普传播手段上取得新突破。一、开通青岛科普微信,邀请市民网上答题互动青岛科普在线2014年初正式推出的官方手机科普宣传微信平台,定时向市民发送科普信息。开办半年来,累计发布科普信息130余次,科普内容近500条,  相似文献   

20.
《学会》2019,(9)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新媒体的涌现对新时代科普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该文介绍了广西科普中国e站建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推进科普信息化落地应用、提高科普工作信息化水平等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广西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