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秦礼萍,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同位素天体化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利用短周期放射性同位素定年体系研究太阳系早期物质的凝聚与分异,通过对陨石中金属和重同位素异常的观察来制约太阳系形成时的天文环境,利用金属稳定同位素组成来示踪生物和环境地球化学过程。2012年入选“青年千人计划”。2014年获欧洲地球化学学会豪特曼斯青年科学家奖,是获此奖项的首位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科协论坛》2007,(11):F0002-F0002
谢毅,1967年7月生。1988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96年5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职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纳米材料与化学研究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专家简介:陈志强,教授,博士,江苏常州人,1971年1月生,1994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99年3月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获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现任现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技术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公共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体视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国家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5)委员等。主要从事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研究,在辐射成像系统关键物理设计、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2):I0001
胡正寰,男,1934年7月生,湖北孝感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机械系冶金机械专业(现机械设计与理论)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导、零件轧制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科技部“高效零件轧制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塑性成形模拟及模具技术》与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专家、全国“五一”奖章等称号。曾任中国塑性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特种轧制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学部院士。胡正寰院士从1958年起一直致力于轴…  相似文献   

5.
正专家简介:路立,1955年生,中性原子成像仪国际合作研制团队项目负责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于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空间天气实验室完成空间物理博士后研究。曾担任"双  相似文献   

6.
刘三阳教授,现年35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系年轻的系主任.他在教学、科研上奋发进取,不断创新路子.他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大数学系,同年考取了西安电子科大应用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又以优异成绩考取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数学专业在职博士生,获博士学位后,经国家教委选拨推荐,欧共体大学校长联络委员  相似文献   

7.
香港中文大学陈耀华教授是著名爱国学者,他1950年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获物理学士,1952年获物理学硕士,随后在香港大学教书。196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物理学博士,1962~1963年留校做博士后。1963~1971年在美国Brookhaven国家研究院工作,先后任物理助理及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8.
日前揭晓的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评选结果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教授郑永飞博士主持研究的成果《矿物氧同位素分馏系数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获二等奖。构成该项研究成果的26篇系列学术论文发表于1991-2003年期间出版的国际SCI刊物上,包括权威地球化学杂志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和Chemical Geology等,其中大部分论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成果。  相似文献   

9.
贺浩华,1964年1月生,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博士,教授。入选首批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贺浩华教授自1983年毕业留校任教以来,始终坚持奋战在农业科研、教学和服务第一线。多年来勤奋耕耘、忘我工作,在教学、科研以及科学技术推广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合肥工业大学杨善林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这所学校历史上第一位院士,还是一位土生土长在合肥工业大学的院士。杨善林1948年10月出生在安徽怀宁,高中从桐城中学毕业后,杨善林先是在老家怀宁县务农两年,随后又在冶金建设公司当了八年工人。1978年9月,30岁的杨善林考取了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学习。四年间他学习刻苦,毕业时选择继续留校深造。1985年1月,杨善林从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杨善林留校任教直到现在。期间曾担任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等,现任  相似文献   

11.
王玉文1950年生,内蒙古人,蒙古族。1967年初中毕业,1968年回乡务农,1971年任小学民办教师,1973年到扎兰屯师范学校学习毕业留校任教。1978年参加高考,以高分被哈尔滨科技大学录取。大学期间,通过自学,提前3个学期完成学业。1982年考取研究生,1985年获理学硕士。由于教学科研成绩显著,1986年越级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成为毕业时间最短的高级知识分子。1989年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系。1991年,再次破格晋升为教授。2003年11月,波兰Adam.Mickiewicz大学荣获博士(Ph.D)学位,并增列为东北师大博导。1991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3年获全国"曾宪梓教师奖"三等奖;199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2003年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二等奖。近五年,在SCI刊物上发表或录用论文十一篇。  相似文献   

12.
王鸿桢,地质学家,1916年11月生,山东苍山人。193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4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秘书长、北京地质学院教授兼副院长、武汉地质学院教授兼院长、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国际地科联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领域包括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和地质学史。主要研究成果是:建立了四射珊瑚的系统分类和演化阶段,出版了《中国古地理图集》,提出了构造阶段的观点,形成了全球构造活动论和历史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地球史观。提出了地球史上不同级别的节律及其可能的天文控制因素,以及地球演化中曾发生阶段性有限膨胀的设想。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等20余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集体,1982年)、二等奖(1987,1991年),国家教委高校教材特等奖(1988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4年),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特别奖(1996年)。  相似文献   

13.
正专家简介:王兵,IEEE高级会员,安徽工业大学教授,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2006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2007年香港城市大学高级研究助理,2008?2012年在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范德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近几年发表高水平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5项,安徽省科研  相似文献   

14.
相比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校20世纪20年代即已成立的生物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科大")的生命科学发展得要晚得多,长期以来,其规模也小得多,甚至一度失去了独立建制。但是,它却克服种种困难,发展了多个新兴学科,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它为什么能够如此?这里面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带着这些疑惑,我们访谈了科大生命科学学院施蕴渝教授。  相似文献   

15.
万俊人。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1958年出生于湖南岳阳。198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周辅成先生。1986年获伦理学硕士,随后留校执教。1987年破格晋升讲师,1990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相似文献   

16.
1999年 7月 ,年仅 32岁的相里斌出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以下简称西安光机所 )常务副所长 (法人代表 )。这位生于西部、长于西部的莘莘学子 ,1990年 7月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毕业后 ,回到了古城西安攻读硕士学位 ,并于 1995年获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学位。从那时到今天的短短几年中 ,相里斌以其超人的毅力与踏实、严谨的科研态度 ,不但在学术上有较高的造诣 ,得到同行的认可 ,同时在管理工作中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 ,相里斌担任西安光机所所长、国家“86 3 70 8”专家组组长、飞秒光电科技 (西…  相似文献   

17.
1961年我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在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地球物理系主任赵九章教授的亲自指导下,从事空间物理教学和研究。30多年来,除讲课和指导研究生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过60多篇论文。1986年  相似文献   

18.
1我的奋斗与事业我1957年生于陕西长安,1974年高中毕业返乡,经过4年农村生活后,于1977年考入陕西机械学院(现西安理工大学),1982年取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84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系统工程硕士学位,留校工作并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87年10月以论文<和谐理论与战略研究>获博士学位,成为我国大陆培养的第一位管理工程学博士.读博士期间破格晋升为讲师,获博士学位1年后再次破格晋升,成为当时西安交通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1992年赴加拿大合作科研7个月,当年回国后破格晋升为教授,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我国管理工程学领域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相似文献   

19.
郭立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副院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物理学科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校特聘教授。1993年3月硕士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并留校任教,由于突出的科研、教学工作成绩于1998年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2001年再次破格晋升为教授。兼任美国纽约科  相似文献   

20.
专家简介董鹏教授,博士生导师。1940年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留校任教至今。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功能性单分散颗粒的制备、组装和应用研究,石油加氢新催化材料研究,石油焦颗粒电流变液研究等。其中围绕单分散胶体颗粒研究,先后获得了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两项国家973项目的资助(包括合作),在单分散颗粒的制备、有序自组装和应用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40篇被SCI收录。获中国发明专利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