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研究气体状态变化规律时,常用p—V图、p—T图和V—T图表示气体的状态和变化过程。分析这类问题时,必须先弄清三种图象所表述的气体规律和意义,明确图线上的点和线怎样与气体的状态和过程相对应,以及掌握利用等压、等温、等容三条特殊线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 一、p—V图象 p—V图象描述的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压强p随体积V改变而变化的图线。较典型的变化过程有等压、等容和等温过程,所对应的图线分别为平行于V轴的等压线、平行于p轴的等容线和对称于坐标原  相似文献   

2.
多数热学教科书中对理想气体在 P—V 图上的四个等值过程及其热容量都作了详细的论述。本文将对理想气体在 P—V 图上的负斜率直线过程及其热容量进行论述。 1 两个转换点理想气体在 P—V 图上负斜率直线过程中,有两个转换点,即一个是温度转换点 M;另一个是吸、放热转换点 N,如图1所示。对此问题的论述多是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理想气体的内能公式求出了 M、N 点。此外也可以用下列方法简单求出 M、N 点。因为 M 点是温度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气体状态变化规律时,常用P—V图、P—T图和V—T图表示气体的状态和变化过程。掌握三种图像所表述的气体规律和意义,明确图像的点和线与气体的状态和过程相对应的关系,以及气体图像的特点,是运用气体图像解决气体有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张永生 《物理教师》2003,24(6):40-41
本刊 2 0 0 2年第 1 2期所刊《浅谈交流电压表与交变电压的有效值》(以下简称“原文”)一文 ,对下面一题的答案提出了异议 :例 1 .图 1 (a)为电热毯的电路图 ,电热丝接在u =3 1 1sin1 0 0πtV的电源上 ,电热毯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后 ,P使输入电压变为图 1 (b)所示波形 ,从而进入保温状态 ,若电热毯电阻保持不变 ,此时交流电压表的读数是A .1 1 0V . B .1 5 6V . C .2 2 0V . D .2 1 1V .图 1原试卷所给的答案是选B .原文指出是不可能测出 1 5 6V的 ,这是针对中学物理实验常用的磁电式电流表而言 ,原文是对的 .正如原文后面编者按指出的…  相似文献   

5.
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常用P—V图、P—T图和V—T图三种图像来描述.图像描述简洁直观,但三种图像之间的相互变换,大多学生都无从下手.笔者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图像变化问题谈一些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物理科考试说明》将P—V、P—T图象列为C级,同时强调理解P—V、P—T图象的物理意义。笔者对1987年以来的高考物理试题作了一定的分析研究,发现高考对P—V、P—T图象问题的考查可以分为以下三类:①图象转换类——已知给出P—V图(或P—T图)画P—T图(或P—V图);②作图类——根据题目的文字叙述,在图中作出要求的点或是状态变化曲线;③添线析图类——在题目所给的图象基础上,添加适当的辅助线,进行分析解题。下面就这三类题结合高考试题作些分析。 一、图象转换类  相似文献   

7.
任何准静态过程都可在P—V图上表示出来,其中如果过程在P—V图上为一线性图线,我们就称之为P—V图上的线性过程(如图1所示的各过程),一般其过程方程可表为P=kV+b(0—1式)根据不同的k,可表示不同的过程。显见图1中①、②、③所示过程在系统变化的过程中无论是温度变化还是系统从外者吸取热量(或放出热量)都是单一的,然而对于④过程  相似文献   

8.
皮小力  陈燕黎 《天中学刊》2001,16(5):106-106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1V1T1=P2 V2T2 进行推广得Σni=1Pi Vi Ti =恒量 ,用此式解变质量理想气体问题 ,更加简单 .1 公式Σni=1Pi Vi Ti =恒量的推导过程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系统 ,变化前有 m个部分 ,各部分的状态参量为 P1、V1、T1,P2 、V2 、T2 ,…… Pm、Vm、Tm,变化后为 n个部分 ,各部分的状态质量分别为 P′1、V′1、T′1,P′2 、V′2 、T′2 ,…… P′n、V′n、T′n,则由克拉珀龙方程的推导式 M =μPVRT 得 :   M1=P1V1μRT1,M2 =P2 V2 μRT2,…Mm =Pm VmμRTm ,( 1 )   M′1=P…  相似文献   

9.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MRT/μ,它表示质量为M,摩尔质量为μ的理想气体在任一状态时,它的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它有两种含义:①说明在任一状态时,理想气体的P、V、T、M四个量之间的关系。②说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任何两个平衡状态的参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P、V、T三个参量同时发生变化时,各平衡态下,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为:  相似文献   

10.
中学物理中的图主要有:示意图,包括运动示意图、物理过程示意图、装置设备示意图、技术流程示意图等;矢量图,包括物体受力图、力线分布图、矢量合成与分解图等;函数图,包括s-t、v-t、α-t、p—V、V-T、p—T图等;路线图,包括电路图、光路图等;物件图,包括实物图、模型图、元件符号图等。教师对这些较为系统的图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11.
物理教学中会碰到这类问题: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能否完成下列过程:1、吸收热量同时体积缩小;2、内能减少而压强增加;3、吸收热量但温度降低,这些问题都可依据热力学第一定律W+Q=△E和气态方程pV/T=C来分析判定,但其中有些过程的分析较为繁琐也很抽象,现介绍一种简易直观的方法。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M出发作任意变化,变化后若压强增加其状态位置一定在过M点的等压线上方,若压强减小其位置一定在等压线的下方,如图1—(1)所示。对过M点的等容线来说,凡气体在状态变化时对外做功体积膨胀者,其最终位置一定在它的右侧,凡外  相似文献   

12.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发生变化时,其变化过程可以用图象表示出来,正确理解热力学图象中p、V、T三个参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我们解决有关图象问题提供方便.一、热力学图象1.等温变化中的p—y图象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温度保持不变时,它的变化规律遵循玻意耳定律pV=C(恒量).为了直观地表示这一变化规律,可以在P—V图  相似文献   

13.
在移动自组织网络(Ad-hoc)、基于中继的蜂窝网和智能传输系统中,发射端和接收端都处在移动状态的移动到移动(M—to—M)通信系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信号的传播环境随着结点的移动具有时变性,从而引起多普勒功率谱密度(DPSD)的跳跃,此前模型没能很好地模拟这种动态特征.该文将利用随机微分方程(SDE)建一个动态的M—to—M状态空间模型,并对其状态空间模型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14.
笛卡尔积图P_m×P_n的IC-着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G是一个连通图,f个将顶点集V G对应到正整数集N的函数,对G的任意子图H,我们定义fs H=Σν∈V(H)fν。如果对任意的整数k∈Σ1,fs GΣ,存在一个G的连通子图H,使得fs H=k,则称f为图G的一个IC-着色。并定义图G的IC-指数M G为使得顶点和最大时的fs G。对两条路的笛卡尔图的IC-着色进行研究,得到了它的一个下界:对任意的2≤m≤n,有M Pm×Pn≥2m-1 2n-1。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在纯电阻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呈线性关系,也就是U—I曲线是条过原点的直线,此电阻为线性电阻。但是实际电路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U—I曲线可能不是直线,即为非线性电阻。笔者就下面其非线性电阻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一、在非线性电阻中某一状态下的导体电阻例:一个标有“220V、60W”的白炽灯炮,加上的电压U由零逐渐增大到220V,在此过程中,电压U和电流I的关系可用图象表示,题中绘出的四个图线(如图1),肯定不符合实际的是:图1解析:U—I图象的意义:斜率表示电阻,斜率越大,电阻越大,如果是曲线,可以用该点曲线的…  相似文献   

16.
Zagreb指标主要用于分子设计,分子复杂性等方面,它反映了分子骨架的分支程度,并与分子的能量有关.用d(v)表示顶点v(v∈V(G))的度,Zagreb第一广义指标定义为M1α(G)=v∈V(G)Σdα(v),其中α是不为0、1的任意实数.本文主要来研究三圈图的第一广义Zagreb指标的次大值、第三大值的充要条件及相应图的顶点度序列.  相似文献   

17.
高中物理课本第2册“焦耳定律”一节中有如下阐述:“如果不是纯电阻电路,电路中还包含有电动机、电解槽等用电器,那么电能除部分转化成内能外还要转化成机械能、化学能等.”该语段给我们提供了在中学阶段分析非纯电阻电路的方法——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例1如图1所示电路中E=44V,r=1.5Ω的直流电源给电枢电阻为1Ω的直流电动机M供电,定值电阻R=8.5Ω,当理想伏特表示为24V时,求(1)流过电动机电枢的电流;(2)输入电动机M的功率;(3)电路释放的机械功率.同学们在解答此问题中常会出现以下2种典型的错误:错误1因为电动机M2端电压为24V,电动机…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讨论热力学系统在准静态过程ΔE、A、Q诸量与P-V图中过程曲线之间的关系,可直接从P—V图上判断内能的增减、做功正负及热量交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看过贵刊2010年第10期刘坤老师写的《一道力学高考题的图象解法》(后面简称为原文)后颇受启发,但发现原文的图2、图3和图5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猜想1的证明     
猜想1等价于猜想1’.猜想1’M是合数,M=U~2 V~2(U、V为一奇一偶,U、V互质),证明或否定M的每个因数均能用u~2 v~2(u、v为一奇一偶,u、v互质)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