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尼采对20世纪的西方世界作了预言:“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这在当时被看作痴人诳语,因为18、19世纪是“理性的时代”,科学体系逐步确立,技术成果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人类对于物质世界充满了征服的渴望和信心。尼采的那些不合时宜的思想在后来似乎都应验了,  相似文献   

2.
肖滨 《东方文化》2002,(2):19-25
在现代西方社会,宪政是宪法框架下政府权力资源的分配架构,属于政治领域。上帝是人精神信仰的对象,属于宗教世界。按照政教分离的原则,宪政与上帝各有其活动领域,各有其运作原则。如此看来,二似乎没有关系。然而,如果从政治化的角度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3.
风景、人物、静物历来是西方绘画体系的三大重要题材。19世纪中叶,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使欧陆主要国家先后进入蒸汽时代。工业现代化不仅变革了生产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使人们对人类本性、物理科学、物质时空乃至整个宇宙的认识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上帝的起源李申上帝,今天的中国人多以为那是基督教的概念,是基督教的至上神。其实,中国基督教的上帝,乃是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将他们的God译成的中国名字。上帝,原是中国传统的至上神。一中国没有《伊里亚特》那样的史诗,却有一部《山海经》,保存了一些上古...  相似文献   

5.
再读梁启超     
雷颐 《寻根》2001,(3):19-27
现代中国面临政治、经济、社会和化的全面转型,这是历史转折的时代,也是需要巨人、产生巨人的时代。梁启超,便是这个大时代产生的巨人,对现代中国的政治、思想、化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梁启超其人其事,人们研究确已多多,但正如对经典作人们总是一读再读、辄有新获一样,粱启超也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相似文献   

6.
郭嵩焘:先驱者的悲剧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颐 《寻根》2001,(1):13-19
近代中国面临着社会和化的全方位转型,社会和化的震荡必然格外强烈,重重矛盾必然格外尖锐。在这跌宕起伏令人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潮中,郭嵩焘时时作为弄潮儿处于风口浪尖之上,又不时被大浪抛开,无可奈何地成为观潮。他从最初的理想抱负到最终的失望潦落大起大落的戏剧性一生,当然与他个人落拓不羁的人性情紧密相关,但更与时代的震荡和矛盾紧紧相连。因此,他的一生又鲜明地反映出时代特征,反映出方生与未死之际先行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中国油画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风格多样和新人辈出,是这个时期的重要特点。艺术家们从不同的方面探求油画语言的表现力。写实油画在多元格局中重新焕发光彩,从描写崇高、神圣的场面和塑造英雄人物走向描绘平凡生活和普通人民大众,从“理想化”走向直面人生、直面现实。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社会急剧变革中劳动大众和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受到了艺术家们的关注。一些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艺术家,用自己的画笔创作了不少有现实品格和现实精神、发人深思的作品,塑造了一些真实、生动的艺术形象。在不断涌现的中青年油画家中,徐唯辛备受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正>生于17世纪的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1632—1677)曾因怀疑上帝而被犹太教会判为“有罪”并遭到诅咒和放逐。所幸的是斯宾诺莎不信命,也不肯接受“人是生而有罪的”这个观念,更不认为自己有罪。经过考证,他得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上帝就是自然,或者说它是自然的别名。然而,在宗教氛围浓郁的西方世界里,斯宾诺莎竟敢说“上帝就是自然”,这实在是一件“亵渎神灵”、  相似文献   

9.
周贵华 《寻根》2002,(5):7-11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科学的进步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和便利;同时,西方工业现代化伴随的消极后果也逐渐显露,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和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使“先发展后治理”的工业发展模式遭到了普遍质疑。加上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范围内的道德危机,20世纪展示了一幅复杂的图像。新世纪的开始,人们意识到建立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势在必行,东方传统文化的价值凸现了出来,以缘起思想为特征的佛教文化精神显出了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周王朝主要支柱的分封制、宗法制日趋崩溃,诸侯争霸,群雄逐鹿,社会动荡不安。到了战国时期,战争成为时代的主题,各诸侯国往往为了一城一池的得失,动辄干戈相见,流血冲突此起彼伏。在这混乱的时代,武力成为最有说服力的工具,崇尚武勇在各国蔚然成风,其中以楚、秦、齐、越等国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1.
在某种程度上说,宗教哲学作为学科的建立,是在一种不利的时代形势下进行的,当时18世纪的形而上学对“哲学神学”展开了激烈批判。是否有以理性的方式“认识”上帝的可能性,成了当时问题的焦点。宗教问题同许多社会现实思想问题密切关联在一起。黑格尔的宗教哲学正是在这种论争的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把人类从工业经济时代推向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是以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与使用为基础的社会,是以创新知识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智力和高科技为支柱产业的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最大  相似文献   

13.
王颖 《世界文化》2007,(8):10-11
1922年,艾略特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诗慌厉劢,震惊了整个英美诗坛。这首诗把一战以后,失去爱与信仰的西方社会比喻为一片寸草不生的荒原,被认为表达了一代人的精神幻灭。然而,艾略特本人对评论界的这种说法却不赞同。他极力表明他所要表达的不过是个人生活中的满腹牢骚而已,这首诗并不具备人们所理解的社会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彼得大帝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他力图使俄国融入欧洲文明社会,摆脱俄罗斯民族中野蛮、落后、保守的特征。彼得大帝致力于引进西方文化,同时也把触角伸向了遥远的东方。欧亚大陆上一北一东两个民族,由于一个宗教使团的出现,发生了奇妙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已经是前年的事了,瑞士汉学家胜雅律先生来华考察中国当代歌词,我曾与他作了一次长谈,向他提供了比较翔实的研究资料。他会唱许多正在流行的中国歌曲,说他注意到了中国当代歌曲在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作用,想从歌词的角度上对这个领域进行一些研究。虽然事隔两年,我还木知道他的研究成果若何,但西方学者已经注意到了中国歌词,这确是一个可喜的信号。在诸多艺术形式中,与时代关系最直接、最密切、并且反映最迅速的,大概就属歌曲了。因此,每个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属于这个时代的歌。人们从这些歌中可以真切地领会到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16.
于涛 《世界文化》2011,(9):30-31
最近大卫·史密斯的雕塑作品在纽约现代博物馆展出,使这位艺术家再次获得人们的关注。大卫·史密斯(1906—1965)是最早创作金属焊接雕塑的美国雕塑家之一,被公认为同代人中最伟大的美国雕塑家。他创造了20世纪最值得纪念的作品,以使用工业材料,特别是焊接钢铁以及探索开放性、直线性结构为特征,对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的雕塑艺术进行了变革。他的作品体现了美国从乡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化的精神实质。面对这个机械化控制的新时代,史密斯深信艺术家也应接纳工业材料和技术。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与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自1840年以来面临双重的任务,即一方面要反抗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另一方面要实现从古代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这双重的任务是相互联系、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它们集中体现在贯穿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的口号中。从化发  相似文献   

18.
源于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圣诞节是纪念耶酥诞生的节日,也叫主降生节。耶酥为基督教的崇拜对象,被尊奉为上帝的儿子。传说他是由圣灵感孕童贞女玛丽亚,取肉身降世而成为人们的救世主。有关耶酥的古代文献资料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的历史文献,数量不多,仅述及其有无;另一类为基督教产生后的宗教典籍,  相似文献   

19.
目前,亚洲正经历着一场金融危机。在探索这场金融危机的成因时,有人把文化因素尖锐地提了出来,并且归罪于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甚至认为亚洲的时代已经过去。这就不能不唤起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新的反思。不少人认为,儒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也许人们清楚地记得,在东亚崛起以前,西方学者曾把“儒家文明”批评得一无是处,认为它既是封建帝制的可耻护符,又是小农社会的愚昧象征;而随着东亚经济的腾飞,某些西方学者却赞扬东亚的“儒家文明”,誉之为无可匹敌的文化动力。曾几何时,东亚一旦出现金融危机,又有人…  相似文献   

20.
"今天人们造假的能力已经超过了人们辨别真假的能力"这是出自美国电影《西蒙尼》中的一句对白.如今,各式各样的"假"存在于人们的周围,而假新闻已成为当代西方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其漫天飞舞之势,令人防不胜防,稍不留神,就会落入陷阱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