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公元1473年,上座部佛教始由缅甸景栋传入耿马,是临沧地区最早区别于民间信仰的宗教。1624年及清雍正年间,汉传佛教和道教始传入凤庆。明代时期,云县即有回族群众。同时有清真寺,17世纪上半叶,伊斯兰教在回民中较为盛行。1905年,及其后20年问,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西方基督教(新教)传入全区。临沧地区有了上座部佛教、汉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相似文献   

2.
明代晚期,基督教进入中国,基督教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其策略是不断变化的,最早传教士采取的是与佛教认同的策略,后来他们逐渐认识到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于是改变策略,开始向儒家靠拢,并批判佛教,同时,传教士还以西方的科学知识的工具传播基督教教义,使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有了一定的进展,他们在中国建立了几处传教的基地,并发展了一些信徒。  相似文献   

3.
一种宗教文化传入异地之后,都将经过一定的变革与适应才能在异地生根、发展。佛教、基督教产生之后,都经历了走出本土在异域传播发展的道路。它们为了能在异地得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传入之地的文化进行了吸收与融合,形成了有别于创始之初的原始佛教与原始基督教的具有当地特色的宗教,但同时二者也保持了这两种宗教的本质。佛教、基督教在异域传播展示了一个有生命力的宗教必要经受的变革与适应。  相似文献   

4.
衡水佛教名塔——宝云塔,其历史可追溯到1300多年前佛教盛行的隋唐时期,塔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充分体现了隋、唐及宋代(宋时修缮)佛塔建筑的特点。宝塔历经千年的风雨与战乱,仍巍然屹立,体现了我国古代精湛的建筑技艺和高超的建筑水平;关于宝云塔的传说,则体现了广大衡水人民赞美正义与善良,憎恶邪恶与奸诈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5.
我们都知道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三大宗教,而基督教拥有最广泛的影响,因此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基督教的首领——教皇,被视为耶稣基督在尘世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安徽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地藏菩萨道场.山上众多寺庙各依山势,以佛教殿堂与皖南民居相结合而独树一帜,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环境艺术.以九华山寺庙建筑与环境艺术为中心,从选址、设计、美学等角度出发,对环境与建筑的关系作深层分析,借鉴与汲取其设计精华.  相似文献   

7.
语言观即人们对语言的认识。语言观与化观有密切关系,对语言影响较大的有基督教化、儒家化、佛教化。尽管印欧系语言采用拼音字,加上语法复杂的形态变化本不具备寻求共性的客观条件,但由于基督教化的一元倾向,凡是起源于基督教化围内的语言理论一般都倾向于寻求单一本源的解释倾向。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生成语法和认知语法等众多语言理论都具备一元化倾向。佛教化由于自身的内省和所依存语言与基督教化同属形态丰富的语言,因此在语言观上与基督教化圈基本一致。在儒家化圈内则与崇尚实用、注重道关系的儒家化相适应,中国传统语言学则以字、语义、语音和作法为重心,体现为多元语言观。  相似文献   

8.
圣彼得教堂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位于梵蒂冈。它建于1506至1626年,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教堂最高点达137.7米,圆顶直径达42米。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十字架的结构,造型传统而又神圣,为罗马式建筑风格。它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  相似文献   

9.
与自唐代开始传入我国的基督教相比较而言,佛教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无疑是成功的。同是外来的宗教文化,佛教成了与儒、道相并列的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波及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领域,广泛渗入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基督教则一直徘徊在中国文化的主流之外,虽然中间经过一些传教士观念转变后的努力,也有过平和而短暂的文化过渡,但最终还是没有为中国传统文化接纳和吸收,究其实质,佛教在跨文化传播中所采取的正确传播理念使它获得了最后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正灵悦寺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是内蒙古现存惟一一座受封镇国公营建的佛教寺庙。灵悦寺全寺有一百多座佛殿经堂,其建筑分为歇山、硬山、楼阁三种,为中国内地式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11.
东西方的宗教文化观念存在着本质的差别。两者在历史长河中发展历程也是各有风采。本文首先从三个方面对东西方对待宗教文化的态度之不同进行了明了的分析,然后以东方的佛教和西方的基督教为例,对东西方文化对其宗教的影响及其导致的重要差异作了对比分析,最后对两大宗教文化的历史传承差异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叶华 《鸡西大学学报》2008,8(6):137-138
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由于有着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就形成了不同特质的文化。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比较中,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将两种文化加以比较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试从中土佛教和基督教的比较角度来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民国初年,随着佛教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基督教本色化的运动广泛展开,作为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的张亦镜站在基督教的立场上,选择佛教中的观世音作为基督教对话的对象,他从佛教典籍中对观世音的来源、现身和女身进行考证,否定观世音的存在性和神性,从而否定基督教与佛教的融合,一个重要原因是佛教并非中国文化,张氏的这种观点不免带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狭隘性。  相似文献   

14.
葬礼仪式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其历史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东、西方之间在丧葬习俗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基于它们对死亡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诠释.从儒家思想、基督教、宗族和教会的角度可以解析中西各具特色的丧葬习俗形顾的文化内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敦煌写本《六祖坦经》中出现的倏现象全推行了全面的归纳总结。文章认为,了解倏不但有助于从语言学角度弄清禅宗籍所包含的意蕴,而且可藉以探索禅籍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和海子,相隔半个世纪的两位诗人,因为不同的民族使命,都曾走近基督教,在宗教里寻找出路。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基督教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erform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simulations on the airflows at the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HKIA). In particular, the effects of hangar buildings and terrain were studi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urbulence on flying aircraft, especially during landing. The CFD simulation showed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wind speeds may occur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runways o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HKIA under typhoon conditions with a strong north to northwesterly wind. Simulation also showed that the hanger buildings between the two runways on the western side and the nearby terrain could be causing the observed difference in the wind speeds.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se obstacles could cause significant wind speed variations at the western end of the south runway. This may affect the operation of landing aircraft. The CFD results for a typical typhoon case were analyzed and found to match the wind data recorded by an aircraft landing that day.  相似文献   

18.
南通民居的门楼是南通地域文化的忠实记载者,近代建筑从传统式建筑,到中西结合式,最终发展成西洋式建筑,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传统门楼的朴实无华充分体现了南通文化的“和中内敛”的地域文化特征。二门无论从用材还是构建的配置以及装饰都明显优于大门,充分显示了南通文化的张力。而近代的门楼包括中西融合式和西洋式,充分吸收了外来的文化,使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达到完美的融合,显示了南通对外来文化巨大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10年有余,有必要对其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以便及时调整取得更好的效果.通过C-D生产函数对青海省的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西部大开发之前青海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资本匮乏、投入不足,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受到限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后,青海省转变为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劳动投入对青海省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不升反降,出现这一结果的根源在于西部教育落后和人才流失严重以及资本投入对劳动投入的挤出效应.因此,未来西部大开发政策应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着重培育西部地区自身发展能力,才能实现西部地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代"民族形式"建筑思潮在福建的传播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西建筑文化融合发展的趋势下,从早期西方教会学校“中国化”建筑到后来的“中国固有式”建筑创作,“民族形式”建筑思潮都在近代福建有较大传播与影响,并逐渐发生一些地域化的发展。其中,嘉庚建筑结合了地域特点融合外来建筑文化,自主地、自觉地进行文化创新,对于当前地域性建筑创作仍然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