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体"建筑     
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已正式对公众开放.建筑外形展示了引力作用下天体的螺旋运动,极富曲线之美.建筑体巧妙安置了3个象征"天体"的圆形结构,即圆洞天窗、倒转穹顶和球幕影院的完整球体.当太阳光穿过圆洞,会在地面形成光斑,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移动,光斑也将在地面上缓缓移动,起到像日晷一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1,(22)
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活动的优质载体。笔者在技术课程的教学项目进行中进行了尝试,《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榫卯结构》中突出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德育目标的渗透。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德"、"智"得以充分展示与发挥的一个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4.
颜慧 《百科知识》2021,(28):20-23
在2020年的胜利日阅兵式上,俄罗斯军方高调展示了新型的"铠甲"-SM防空系统,瞬间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这款新型的"铠甲"在去年亮相之后便受到高度关注,它到底有何与众不同之处?新型的"铠甲"对美俄博弈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庞大的"铠甲"家族 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防空军首次提出新型近程防空系统研制计划,主要目的是为S-300P等高远程防空导弹系统提供近程防空掩护.  相似文献   

5.
从新中国的成立至今,我国的教育大致已经过三次大的改革,先是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而后是创新教育,最近又提出新课标教育教学.本文就这一系列改革究竟带来了什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以上智为间"与西方的情报人才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军事家孙子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提出了"以上智为间"的科学的情报人才观.而西方在传统战略和情报工作的局限下,其情报人才观长期偏离了"以上智为间"这条准绳.在现代战略观念兴起和情报的地位大大提高之后,西方的情报人才观才终于符合"以上智为间"的思想.这说明了在历经2000多年后,孙子的情报人才观仍然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参考"金课"两性一度的标准,根据民办院校学生的学情和"高等数学"课程的特点,将BOPPPS教学结构六个阶段和三段混合式教学结构进行有机结合,合理设计课堂参与式学习的教学方式,对"高等数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构建"金课"背景下混合式教学的新模式.该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教学融合,转变了教师"教"...  相似文献   

8.
"浩然之气"在美学意义上体现着人格的独立与自主,表现着人格的伟大与崇高,是自由伟岸人格美的经典体现.其原因是善与美是相统一的--善与美在本质要求方面相同;善与美在体悟方式和完满境界方面形同.追求道德"至善"的过程,也是个体自身的自我肯定、个体价值自我实现的过程,即人格美体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而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审美观却发生了某些扭曲,他们盲目地崇"外"、崇"怪",追求"时髦"并以此为美.究其原因是缺少美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建筑要"真实",表里如一的真实,要从功能,材料,结构和技术手段,建筑自身的性格特征,多方面的符合真实原则.  相似文献   

11.
建筑垃圾是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废弃物.建筑业发展不同时期,施工企业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从刚开始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二元分立,到中期的二元对立,再到后来的二元统一,形成发展共同体.结合"两山"理论探讨其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诗歌具有独特的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闻一多语),它的韵脚、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呈现出语言美,同时其意象画面还表现出 形象美。新诗包容了众多的审美因素,便于我们在教学时渗透审美思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须引导学生着力挖掘作品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纯粹美"在<判断力批判>中占有较大篇幅,是康德美学理论的基础,时"纯粹美"的分析显示,"纯粹美"通过"反思性的判断力"得到,它无关利害、无关概念而又具有普遍性,其心理形成机制是"诸认识能力的自由游戏",并呈现出"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特点,与"自由"概念密切相关;"自由"是康德哲学、美学的重要概念,贯穿始终,其内涵具有多义性和复杂性,"自由"大致可划分为"先验的自由"、"实践的自由"和"自由感"三个层次,通过对这三个层次的细致分析,发现"自由感"在"纯粹美"领域中占据决定地位.是"纯粹美"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进行建筑设计时,不能片面地追求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完美"的结合和"最大"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而应与结构设计、给排水等专业设计相结合,满足结构安全和消防安全要求,同时考虑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不仅揭示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以及不同民族和国家和谐统一的价值目标,而且蕴涵着以仁守中、以义时中、以礼制中、以智致中的"致中和"智慧.深刻理解和恰当转化传统"中和"思想中"仁义礼智"的伦理价值,对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巩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数学的美在科学中无处不在,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明丽的山水,醉人的鲜花",是大自然之美;"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色彩"是艺术之美.同样数学也具有美感.  相似文献   

17.
砌体结构是建筑中一种应用广泛的承重结构。构造柱作为砌体结构主要抗震措施之一,可以避免建筑物在地震中突然坍塌,所以在设计和施工中应当给予重视。关于构造柱的设置要求集中体现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3节中。本文将结合作者对规范的理解来阐述如何设计构造柱。  相似文献   

18.
由圆形铝合金薄壳加水泥沙浆制成的试件,养护一个月,然后将一半试件的铝合金薄壳剥去,经抗压试验对比后得出的数据证明薄壳可产生被其包裹的材料的抗压强度提高若干倍的效应.计算公式为R=Rx+11C1σg,其中Rx为被包裹的材料原来的抗压强度,11C1σg为由薄壳引出的新增的抗压强度,这就是"薄壳效应".一种耐压性强的新材料从此诞生,由此对建筑上的拱、梁、板、柱等结构作出发展性创造."薄壳效应"所完成的结构与现行的钢管混凝土的区别在于"薄壳效应"使用的是被薄壳包裹的材料的抗压强度,而钢管混凝土仅使用钢管的抗压能力.即一个仅使用内里,另一个只使用外层,但二者效果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9.
虚之美     
虚,是一种至美的艺术境界. 虚者,与"实"相对,虚灵、虚空之意也.这里面可大有学问了.搞艺术的人,不能不懂.  相似文献   

20.
张欣然 《百科知识》2021,(21):62-63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特殊的格律和句法韵律的特点,更决定了诗词翻译的难度.我国诗词翻译以许渊冲先生的成就为最大.许教授以其杰出的诗词译文作品和深厚的理论研究,被称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他倡导的"三美"初见于鲁迅的《自文字至文章》.在鲁迅的"诵习一字,故其所函"的三美释义中,意美感心,音美感耳,形美感目.许渊冲的"三美理论"原则得益于其在中国古诗词翻译实践中的感悟和体验.因而,"三美理论"对文学翻译,特别是"唐诗中意象、韵律以及情感的传递有重要指导意义".在"以诗译诗,以韵译韵"的美学主张下,诗词翻译应突出诗意的"意境美"、神韵的"情感美"以及音韵的"节奏美".而"形象美"将汉语的平仄、韵脚孕育于英文的扬抑、音韵之间,体现了"诗词句式的长短和对仗工整方面,尽可能的形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