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山居秋暝王维(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他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边塞诗多能以慷慨激昂的情调,抒发将士为保卫疆土而献身的英雄气概。他的山水诗,继承了谢灵运的传统,却投有谢的晦涩堆砌的缺点,变化多采,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情调,具有很高的造诣。苏轼评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一诗堪称“诗画双绝”的典范之作。先看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从整体着眼,大笔勾勒,交待季节,…  相似文献   

2.
王维 ,以写山水田园诗最为著名。他的山水诗清幽闲适 ,恬静淡远。苏轼曾说过 :“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这是个非常恰当的评价。他晚年隐居终南山所写的《山居秋暝》最能体现他的艺术风格。“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晚 ,山雨初霁 ,凉风习习 ,空气清新怡人 ,大地洁净如洗 ,令人心旷神怡。“空山”的“空”在这里并非空空荡荡 ,一无所有 ,而是指由虚空的意思引申的深远和宁静。正如“峡里谁知有人事 ,世人遥望空云山”(《桃源行》) ,“空山”二字 ,点出了此处有如世外桃源。首联领起全诗 ,用极其精练的语言交代了地点和时间、季…  相似文献   

3.
王维是唐朝很有才气的诗人。由于他对黑暗现实不满,后半生隐居乡里,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山水诗,《鹿柴》是其代表作《辋川集》二十首中的一首。鹿柴是辋川的一个地名。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王维不仅是诗人,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很广泛,绘画、音乐、书法等方面的造诣都很深,这首诗体现了诗、画、乐的完美结合。教学这首纯写景的五言绝句,一是引导学生感悟诗人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景物的;二是引导学生在读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首句“空山不见人”的“空山”不是指空旷无草木的荒山,而是指空寂清冷的山…  相似文献   

4.
王维(公元七○一年——公元七六一年),字摩诘,是唐代的大诗人之一.王维的诗,以写景见长.宋朝苏轼《题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诗中有画”,正是概括了王维全部写景诗的艺术特色.而《辋川集》中的二十首五言绝句,又正是王维写景诗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5.
王维,是唐代的杰出诗人,以写山水田园诗最为著名。他的山水诗清幽明秀,恬静淡远,不仅有丰富的诗情而且有浓郁的画意。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这是个非常恰当的评价。他晚年隐居终南山所写的《山居秋暝》即是此类中的代表。“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凉风习习,空气清新怡人,大地洁净如洗,令人心旷神怡。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  相似文献   

6.
盛唐著名诗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尤为后人称道,他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所作《辋川集》20首,更称得上是山水田园诗中一丛清新可人的小花。本文拟从五绝诗体、诗中有画、禅意禅趣等方面分析《辋川集》的语言特色,恳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7.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八页的插图,是敦煌莫高窟第194窟南壁的壁画的一部分。全幅壁画的名称叫做《维摩诘经变》。维摩诘是一位在家修行的居士的名字。用图画或雕塑的形式来表现佛经里的故事,就叫做“佛经变相”,亦即“经变”。在敦煌莫高窟壁画里,维摩诘经变是最常见的题材。在中唐以前“维摩诘经变”注意对中心人物的刻划;而中唐以后的作品则转向更多地注意表现现实生活的场面。194窟壁画中所表现的是《维摩诘经变》的《问疾品》部分。这幅画的故事大意  相似文献   

8.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成就,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深湛的艺术修养,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加渲染,便表现出耐人寻味的、深长悠远的意境,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空灵。“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自然山水中,诗人将自然美与心境美完全融为一体,抒写了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  相似文献   

9.
敦煌遗书中的《维摩诘所说经》及其注疏方广,许培铃一《维摩诘所说经》,又名《维摩经》、《维摩诘经》、《不可思议解脱经》、《净名经》。印度大乘佛教主要经典之一。维摩洁是大乘佛教所塑造的在家菩萨的典型,他“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  相似文献   

10.
黄文 《宁夏教育》2005,(7):86-87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成就,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深湛的艺术修养,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加渲染,便表现出耐人寻味的、深长悠远的意境,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空灵。“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电影配景的角度来分析王维的山水诗。我这里提到的“电影配景”是指能够引起视觉和立体作用的描绘。作为一位山水诗人,王维对画面特别敏感,他的诗歌里的用词和配色都是很清晰的,最重要的是,他的诗有着时空的立体感。《辋川二十首》就是王维美学思想的结晶。在《辋川图》中,  相似文献   

12.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是王维《辋川集》20首之一,是王维中年亦官亦稳时期与裴迪游于辋川别业时的唱和之作;也是王维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在分析鉴赏这首诗的时候,大多数人都看到了作者善于剪裁画面;善于取景布局的特色和善于动用以“响”的动烘托“空”的静的艺术辩证手法。如葛晓音在《虚实得当·臻于神境──说王维(辋川集)绝句》一文中就说了这方面意思:“王堆着意刻画一束针晖透过密林的空分还照在井中青苔上的一后画面。夕阳的暖色淡淡地军在用家的青苔上;更计出空山的幽冷。山谷中传来…  相似文献   

13.
苏轼在《书辋川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两句评语很精辟地道出了诗画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实,不少文学创作手法就是从绘画技巧中借鉴过来的。  相似文献   

14.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伟大诗人,晚年在辋川别墅过着隐居生活,开始笃信佛教,整天吃斋礼佛,过着闲云野鹤般的悠闲自在的生活。他的许多诗篇都流露出受佛学思想的影响,如《秋夜独坐》、《积雨辋川庄作》、《过香积寺》、《终南别业》、《山居秋暝》等,因此,他被称为“诗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敦煌莫高窟壁画《维摩诘经变》是根据《维摩诘经》绘制的,但在画师将佛经文本“具象化”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时代审美等方面的原因,制作出来的经变与佛经存在着不少的出入。这种对佛经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误读”现象,为我们研究莫高窟《维摩诘经变》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同学们齐读屏幕上的诗句。生读:《鹿柴》: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师:同学们读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生:诗句中都有“山”。师:不错,都写到山,而且山的前后都有一个“空”字。这位喜用“空山”意象的诗人就是盛唐山水诗人王维。今天我们欣赏他的另一首有“空山”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看看他又为我们创造了怎样一种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7.
《山居秋暝》是王维的山水力作。“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作者一开篇即以独特的结构,通力突出“空山”二字。按一般顺序,由大到小应是先写时节天气,而后描绘景物。但作者开篇突兀,直书“空山”。试想,清爽的高秋时节,山野清空;清丽的晚照时刻,山色空明;清新的雨歇时分,山气新空。这一切除了“空山”二字又能以何来概括?如先天后地地慢慢书来,又怎能体现这清丽雅逸而又强烈感人的氛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在“空山”这一大背景下,一“照”一“流”,描绘出上下静动两幅图画。皎洁的月光从更显葱郁的松林中散落,斑斑驳驳,如水似…  相似文献   

18.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字摩诘,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山水诗清幽恬静,朴素自然。苏轼曾说过:“(?)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这是个非常恰当的评价。其中,他晚年隐居终  相似文献   

19.
《辋川集》是王维归于辋川所作。不论在内容上或者是在表达形式上《辋川集》这组诗都别具一格。诗歌在意象选取方面,倾向于选取自然山水景物;在内容方面,主要表现了诗人的禅佛思想及山水情怀,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追寻;在表现形式上,采用五绝和同咏的形式来突显辋川作为自己精神追求的园地。  相似文献   

20.
他自云中来     
朝烟 《中文自修》2007,(6):9-11
如果说缘分天注定,那王维与佛的缘分确是从呱呱坠地便结下了。笃信佛教的母亲给他起名“维”,字“摩诘”,取意于《维摩诘所说经》。母亲在他心中不仅播下了佛的种子,“持戒安禅、乐住山林”的她也深深影响了王维的思想、性灵与胸怀。千百年后,人们将他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称,号“诗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