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读贵刊2003年第3期,杨仲林老师写的《我看这句话应该改》一文。文中杨老师认为《捞铁牛》一文中“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应改为“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事先准备好的小船上”。笔者拜读后,也想谈几点自己的看法。1.从插图上看,笔者认为图中满载泥沙的小船不外乎三种可能:一是为大船运沙;二是为大船倒沙;三是为大船捞另一只铁牛转运沙。若是为大船运沙则与原文“……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相矛盾;若是为大船倒  相似文献   

2.
高级语文第二册第十七课“一条小虫和一只大船”是一篇寓言。这课的主题是: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负责,注意细微的地方,不能疏忽小事;忽视小缺点就会造成大错误。参考资料中的教学目的(一),就是根据这点提出来的。但是,我们在具体地分析教材和发挥教材内在的思想性时,却没有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正确地突出其中表示管理材料的人的错误看法的说话,如:“这么一条小虫碍不了什么大事。”“这么一条小虫,怎么会蛀坏这以一条大船?”为深入地阐明主题完成教学目的作好准备。反而在教材分析中和教学建议中不适当地去研究沉船的责任,这样就轻重倒置,冲淡了主题,模糊了儿童对于主题的认识。更其错误的是:在研究责任时,又歪曲了课文内容,说什么“……两个船工造船,种下了祸根”,“船工做事不负责任,……大家认为一条小虫碍不了什么大事”,“船工们……最初认为不要紧,就疏忽过  相似文献   

3.
某教师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一边讲解,一边板书道:“什么叫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在这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多次地重复了这么一句话。这一句话是否正确?假定它是正确的话,那么,根据这一说法,则下面的三个图形就都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即都应该叫做“三角形”。而事实  相似文献   

4.
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客观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集中从教师身上体现。学生的认识主要是由教师来导引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主导地位。刘合群先生在《现代教学论新稿》中说:“教学主导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承担的指引学生的认识方向,挑选教学材料,选择教学形式,组织教学评价的负责作用。”一般说来,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明示指导和非指导两种形式展示的。但人们往往重视明示指导而忽视非指导。美国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十二条中,“有办法使我完成任务,竟然没有觉察到这是因为他(教师)的指导”。这就是教学中非指导的指导形式。1.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学习之友》2014,(5):15-16
清朝乾隆年间,一名来中国访问的英国使臣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驾驶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内没有沉没。”确实,当第一批外国人凭借武力登上这艘大船时,中国给他们最突出的印象是混乱而沉滞。  相似文献   

6.
小船与大船     
河边停着一条大船和一条小船。有一天,大船对小船说:“走开,碍手碍脚的家伙,不要老是站在我旁边,想沾我的光吗?”小船轻轻地说道:“我没有啊,我根本想都没有想过。”大船说:“哼!我想你也没有这个胆。”主人的孩子想学划船,主人就带着孩子,划着小船去了。回来的时候,小船的头被主人的孩子撞掉了好大一块。看着小船的样子,大船对小船说道:“真是没用的家伙,傻瓜一个。如果换了我,就马上掉头。要是掉不了,我就让他掉进河里去,看他以后还敢不敢!”小船没有回答。一连几次,小船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可是,主人的孩子终于学会了划船。他直夸这…  相似文献   

7.
一、历史教学中的参与意识是一种教学主体意识 教学是一个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其本质体现在两个“转化”上:一是教师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创造条件转化为学生的真知;二是教师同时引导学生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对教师来说,基本上是已知向他知转化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则基本上是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在于研究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恰当地指导这两个“转化”的实现。从系统论的角度讲,在由教师、学生和科学知识这三个基本因素构成的三角形教学结构中,学生是客体,而从整个学的过程而言,学生又是主  相似文献   

8.
教完《小虫和大船》(六年制三册)之后,我假设了这样一个情节: 大船刚沉没,海面上又来了一艘船,那船上的水手们发觉了沉船,立刻设法救人。那位船主好不容易被救了上来。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个船主上来后会说些什么? 一位学生很快地作了回答:“船主会说,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命。”我启发学生联系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展开讨论。接下去同学们各抒已见: “我真后悔,当初不应该把那块有蛀虫的木板钉  相似文献   

9.
思品学科是一门较新的学科 ,教师又多是兼职 ,所以教学中“串门”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山东版第九册《同情帮助残疾人》一课的教学 ,教师抓住三位同学的对话作为重点教育内容 :李彬说 :“到赵庄有三四里路 ,盲人叔叔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走到。”“是呀 ,路上还要过一条小河 ,河上的小桥又窄 ,摸着过桥是很危险的 ,咱们应该帮助他。”孙刚接着说。“对 ,我们应该帮助他。”李彬响应道。这段对话描述了三位同学同情残疾人的心理活动。教师抓住这个重点帮助学生认识这三位同学想的是残疾人的困难 ,而不是想自己怎样去海边玩 ,体现了三位同学的“同…  相似文献   

10.
1999年“大船”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上管理、降成本、创效益、求发展”。按照这一总体思路,确定企业的目标为“20 1010”。“20”即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10”即建造承接10条船;“10”即建造交工10条船。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大船”教育要不断创新,搞好服务,为“大船”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人们一谈到教师就会联想到“园丁”“蜡烛”“人梯”这些词,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地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势:从另一个角度看,教师也是有“责任”的。至少说明,教师的整体形象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延展。而实际上,教师形象也已今非昔比。笔者认为,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师本位”向“生本位”转变;二是老师学生由“单  相似文献   

12.
1 920年,美国一位11岁的小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把人家的玻璃窗打碎了。 他回家向父亲报告了此事,父亲对他说:“家里有钱,但不能给你.你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从此.小男孩边读书边到餐馆打工,半年后终于挣足了12.5美元。 户主一定要小男孩照价赔偿12.5美元,这对小男孩来说简直是一笔巨款,他实在拿不出钱。 父亲拿出了12.5美元,严肃地对他说:“这钱是我借给你的。不过一年后必须还给我。” 他把钱交给了父亲,父亲高兴地说:“一个能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的人,将来一定有出息!”这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家教连环画(《自己负责》)@李亮亮…  相似文献   

13.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乃至社会的“榜样”、“模范”,为人师表,但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社会变革过程中,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离“榜样”、“模范”的要求有差距。怎样缩小这种差距,要有综合的措施,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给教师以榜样示范:党政领导、教育行政干部、学校管理者应该成为普通教师的榜样,老年教师应该成为年轻教师的榜样,党员教师应该成为非党员教师的榜样。  相似文献   

14.
“教研场”是学校教研工作存在的一种基本形态,是对学校教研工作所处的时间、空间和研究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状态的总称。学校“教研场”像一只无形的手,左右着学校教研工作的效率。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努力构建学校高效的“教研场”。转变教师的教研观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事实上,我们的许多教师是依靠经验化的方式处理教育教学。现代社会的教师需要由经验型向科研学…  相似文献   

15.
倡导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提高了课堂的动态生成意识,妥善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也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了不少好的做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出现了一点偏差。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以下几种“生成”属于“伪生成”,教师必须在预设时和教学中加以控制。一是忽略取向。在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一些学生对哈尔威船长与舰船一起沉没的情节大发感慨,认为哈尔威船长应该迅速逃离,取笑他是一个傻瓜。对此,教师却认为学生有独特感悟,认同学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思想见解。笔者听…  相似文献   

16.
陆武 《现代教学》2011,(9):24-25
促进学生发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的发展也是如此。教师的发展一方面靠制度,另一方面则靠教师本人的努力。“我要不要发展”“我向哪个方向发展”和“我要发展到哪一步”,这些问题应该由教师自己回答。  相似文献   

17.
在这个教学改革步伐日益加大的新世纪,刚刚走出校门的新教师面临着一个挑战:双重角色转换。第一重转换是由昔日的学子变为今日的教师,这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转换,更是知识技能向教育教学能力的转化;另一重转换是由传统型教师向现代型教师的转换,这是一种深层次的角色转换。在现代教育结构中,教师不应仅仅是知识传授者,而更应是学生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和学习机会的促进者。这种深层角色转换虽然是更高一层的要求,但对新教师来说十分重要。“美国教育学者布什(R·N·Bush)认为:一个教师头几年的教学实践对他今后能够成就的效能水平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韩积崇 《考试周刊》2012,(77):56-57
“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该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只是传统教学中,教师把课堂教学当做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的,而没有“动态”的课堂是不精彩的。那么教师如何做好动态生成的提供者、创造者呢?  相似文献   

19.
围绕我的课(实录见上期),大家在争论中引出一个话题:课堂教学是否需要“预设”?有人提出:教学不应该预设,比如教学目标不应该由教师事前设定,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自发生成”;教学问题也不应该由教师课前准备,而应该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学的具体环节也不应该由教师预设,而应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展开思维“飞翔”……如果预设了教学目标,就会对学生探究思维形成束缚。而我认为,教育,本身就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因此,教学任务、目标的确定以及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教学预设”,我认为是无可厚非的。尽管我们提倡学生自己提…  相似文献   

20.
课堂提问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阅读课在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完全不懂或一知半解的问题,而应抓住教育时机,“问”到关键处,“提”在点子上,使学生真正有所得。曾经听过一位老师的课,这位教师在设计提问、处理问题方面的技巧给了我不少启示。请看这位教师教学《小虫和大船》(教科版小语三册)的片段:师:请同学们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并思考这里的“竟”字是什么意思。生:想不到的意思?生:“竟”在这里表示出乎意料。师:对。为什么小小的蛀虫“竟”毁了一艘大船?请同学们带着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