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钧 《语文天地》2009,(12):53-54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古典诗词赏析是以作品所提供的语言形象为依据的感受和体验.其实质是为了汲取其有益的内容来体味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丰富学生的思维,陶冶性情,提升审美能力,提高道德修养。因此,在古诗词教学设计中.应十分重视审美设计。语文课的审美设计重点不应是音响画面对形象的再现.而应是通过知识的积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思想发展的脉络、作品与作品间的同异.形成某种思维定式.从而理解文字所展现的形象与理性的美.最终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一个充满美的语文诵读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感知美、鉴赏美、追求美的平台,让学生在丰富的美感体验中获得怡然畅快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3.
诗歌教学中的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以学生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开始的,并在全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深化。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探寻有丰富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更要运用一切可行手段,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深刻地领悟,并在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把被动的审美体验转化为主动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清晰地指出了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阅读教学应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空间,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展个性化阅读是必要的。下面就如何打造个性化阅读课堂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材入选的文本往往是具有丰富情感价值的作品。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份份真挚的人间情感,决定了在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体验这些丰富的情感是尤为必要的。语文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深入作品的世界,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感,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审美教育提出了要求:“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是一门不仅训练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而且熏陶其情操,发展其个性,培养其审美能力,实现人格的完善与心灵的和谐的特殊的课程。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地渗透审美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体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阅读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精神,丰富并创造自身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王婉 《贵州教育》2010,(2):44-45
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可以开拓读者的视野,使读者更充分地挖掘、理解作品,获得独特的审美效果。中在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读者要借助想象体验作者创作的思绪,把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融人作品,从而产生认识体验,准确、快捷地把握作品。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指导学生"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呢?笔者认为要深入细致地品味、分析作品的语言,从品味语言途径来了解作者,分析作者的感情,以此获得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情感体验。试以两篇教材为例分析作者情感,提升学生的认识和体验。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作品感悟呢?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大纲在阅读上要求: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维对话,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三者多元的情感体验,还应引导正确的文本解读与价值认同。阅读的过程是语言感悟的过程,是言语训练的过程,更是审美体验的过程,阅读教学理应在丰富学生言语的基础上,唤醒学生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3.
陈爱东 《新课程研究》2009,(7):126-126,136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应该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鉴赏不仅要在聆听中加强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而且要通过联想与想象去丰富作品的内涵。在这里,语言媒介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将起着展示欣赏主体的审美成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第6条指出:“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20世纪60年代德国康斯坦茨学派创立了接受美学理论体系。它把读者作为文学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把文学的观念由作家——作品转到了文本——读者,  相似文献   

15.
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整体提高,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学生在鉴赏作品过程中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中学文学鉴赏不应回避"爱情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部分指出:"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7.
打开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到对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目标,作出了这样的表述:“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8.
在音乐教学中,指导学生对经典音乐作品的欣赏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佳方式。经典音乐作品中的美是全方位的、立体的,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作品中美的感悟是不同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老师要在学生的心灵和作品之间搭一座桥,通过这座桥学生和音乐作品进行交流,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田。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应通过指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形象的感受、了解、体验来学习音乐家创造美的音乐语言、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用美好的音乐塑造美好的心灵,磨练美的性格,使美的人格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9.
冯迪鸿 《广西教育》2013,(28):29-29,38
三至六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人教版)共有课文(含选读)288篇,其中有关生命题材的83篇,占28.8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明确规定:“关心自然和生命”;“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新《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的阅读定义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又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前我在阅读教学时一味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灌给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