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没有鼻子     
一个多嘴的女孩子,爱批评到她家里来的客人,这使她母亲感到烦恼。一天,她们知道有位先生要来,他的鼻子因遭到意外的事而被割去了。她母亲恐怕小女孩看见这位先生时会说到这事,所以叫她到面前来,说道:“玛丽,史密斯先生下午来时,你必须记着,不可谈及他的鼻子,如果这样做,他便会生气,我觉得很难为情。”下午史密斯先生来到她家里。当他坐在客厅谈话的时候,这小女孩走进来,她仔细看了看史密斯先生的脸,就转身向她的母亲说道:“妈妈,你吩咐我不要说到史密斯先生的鼻子,呀,他真的没有鼻子!”没有鼻子  相似文献   

2.
正一、起:感知"怀念"师(播放季羡林小时候与母亲对话的录音):这是我国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小时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你们猜猜他是谁?生:季羡林。师:录音中的母亲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感觉?生:她很爱她的孩子,很关心她的孩子。师:这样一位慈祥的关心、自己孩子的母亲在季羡林先生二十岁的时候,却永远离开了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生读课题。)  相似文献   

3.
《特区教育》2014,(1):42-45
冰心老人的这首《纸船》通过“叠纸船”这充满童趣的行动,寄托对母亲的思念。她希望,有一天,小小的纸船儿可以代表她去到母亲的梦中与母亲相见。  相似文献   

4.
叶耳 《大学时代》2006,(11):50-51
母亲在电话里说,她到了深圳。电话是小姨妈打过来的,母亲是十月九日深夜到了石岩,那是深圳关外的一个街道。 母亲来了深圳。这是我的意思。一直想让母亲来一趟深圳,她一直空不开身。这一次,她终于来了!我很高兴!  相似文献   

5.
著名中国血统美国籍人赵浩生先生年逾稀古,对祖国一往情深。他说:爱国主义教育对海内外的中国人来说,都非常必要。在中国生长又到外国去的华侨,出去后备感祖国可亲。就像与母亲在一起时,嫌她唠叨,分开后才感到需要母亲。这种感情需求越远越深,越久越浓。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相似文献   

6.
我婆婆退休在家从不闲着,除了做家务,还要经常做些手工活,织衣啊,做鞋啊。有时看她很累,我就劝她别做了,何苦呢,整天低着头,外面买点就是了,又不贵。可她总也不听,依旧整天忙忙碌碌。我先生倒挺理解,说,母亲喜欢做手工活,所以别看她忙,她充实着呢!古人怎么说来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先生的提醒让我豁然开朗,这句富有哲理的古话还被我转挪到了工作中。因为开家长会凳子不够,不得已,我们借  相似文献   

7.
我的母亲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叫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半月2005年5月号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书,十天…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在《夜》中塑造母亲形象时,着力于对她眼睛的描写,小说中有十几处细致入微的眼睛刻画,用极省俭的笔墨形象地反映了母亲由悲哀到愤怒,由胆怯到勇敢,由空虚到充实,由迷惘到觉醒的心理变化过程,以下试作具体简析。作者看第一次写眼睛是在母亲深夜守候等待消息,静坐在煤油灯下的时候:“她眼睛有点儿怪,深陷的眼眶里,红筋连连牵牵的发亮了,放大的瞳子注视着孩子的脸,空空的,凄然失神。”透过老妇人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她内心  相似文献   

9.
<正>我将面前的稿纸抚平,正襟危坐,屏息沉思,因为我要以虔诚敬畏之心写周思聪先生了。在我看来,她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女画家,是画坛女神。同是女画家的郁风先生形容周思聪先生:"憎恶一切丑恶劣行,蔑视一切浮华虚名,在违背正义良心的大事情上即使众人皆然她也决不低头。"这也是我敬仰她的原因之一。周思聪先生生于1939年,比我的母亲小两岁。虽然我从来没见过周先生,但我尊敬她如同母  相似文献   

10.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想念就是甜甜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4岁的孩子说的。当时的阳光暖暖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起红光,父亲把她抱到母亲跟前,  相似文献   

11.
经常能看见孩子透过玻璃在观察着外面的世界,和成人不同的是,他们的专注和好奇程度要比成人强,因为他们的鼻子都被压扁了,他们恨不得透过这玻璃,直接触摸到事物。没人看见成人的鼻子在玻璃窗上被压扁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碰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对他抱怨说,她的儿子非常淘气,把她的一块贵重的金表给拆坏了,她把儿子打了一顿。陶行知先生当即说:“可惜呀,中国的爱迪生让你枪毙了。”陶行知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信     
那天,是晓敏二十岁的生日,在爷爷奶奶为她庆祝生日的欢庆气氛中,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期待邮递员的到来,如同每年生日一样,她知道这一天母亲一定会从美国来信祝她生日快乐。在她的记忆中,母亲在她很小很小的时候,就独自到美国做生意去了。晓敏的爷爷奶奶是这样告诉她的。模糊的记忆中,母亲曾用一双湿润的手臂拥抱着她,用满月般慈爱的双眸凝视着她,这是她珍藏在脑海里、时时又在梦中想起最难忘的回忆。然而,她对这已逐渐模糊的印象,却有着既渴望又怨恨的矛盾情结,她一直无法理解为何母亲这般忍心抛弃了她而远走它乡!在她的认知里,母亲是一个…  相似文献   

13.
母亲先天脑部发育不正常,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残酷!因为她享受不到其他孩子可以享受到的母爱。可是张宇思同学不这样认为,她觉得母亲给予她的,是超乎寻常的母爱。文章展现了母亲爱“我”的细节--傻呵呵地看着我笑,对于一个懂事的孩子来说,这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14.
<正>龙应台老师的名字早有听说,却迟迟未看她的书,一直到这个暑假,才和母亲聊起龙应台。母亲很高兴,因为这是她很喜欢的一位作家,她告诉我,龙应台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也是一位很好的母亲,看龙应台老师的书,会很有收获。但,没有看过,我没有感觉,直到母亲把她的书递到我的手里,我才真正走进了这位作家。《孩子你慢慢来》,是她当母亲的时候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  相似文献   

15.
百灵鸟葬母     
据古说相传,百灵鸟生于大地未形成以前;母亲死于一场重病,那时因为没有土地,她找不到地方葬母。就停丧五天,到了第六天,她想出了另外一个办法,就将母亲葬在自己的头上,因此,她就得到了冠毛,大家都说这是她母亲的山坟。  相似文献   

16.
1 看<小团圆>,写九莉战时在香港读大学,生活窘迫到一定程度,挨饿受冻,好不容易得到一位教授私人资助的800元,母亲正好来香港看她,她拿给母亲看,母亲就把这钱收着了,再也不提.过两日才知道是她母亲拿去赌钱榆掉了.  相似文献   

17.
母爱有时表现得既不波澜壮阔,也不轰轰烈烈。杨绛先生的《尖兵的钱瑗》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故事,写的不过寻常小事,却一字一句浸透了母亲的爱意,让我们聆听到母亲的诉说,感受到浓浓的母爱。杨绛先生称钱瑗为她“平生唯一杰作”,简单平淡的语言中透出无尽的自豪与满意。热心教书,关怀学生,为人真诚,治学严谨,孝顺谦和,富有情趣,这些都是作为母亲的杨绛对女儿的赞美与爱怜之词。对英国派来的监管人的“和气”和“十二分的满意”,杨绛写道:“我想她该是一名好的小兵,称得上尖兵。”透过一学生“假如我妈能像钱瑗老师这样,我就服她了”的话语,我…  相似文献   

18.
从厨房到堂屋是15步,从堂屋到厨房也是15步。这条曾经被母亲用脚量过无数次的路,在她的脚下是标准的15步。母亲一天几次为全家饮食在这条路上来来去去。不知过了多少岁月,母亲以往那乌黑的秀发已变成灰白,明净的额上也不知何时刻上了几道深深的印痕。听母亲说,小时候,我们兄弟几个,母亲一人照顾不过来,做饭时不知是我们太小,还是淘气,总爱哭着想要她抱,母亲一趟趟地从堂屋走到厨房,又从厨房走到堂屋,根本没法抱我们,只有让我们跟在她背后,在这15步的小路上练走步。  相似文献   

19.
某小学生的母亲告诉我,她每月要两次到学校替她的女儿当值打扫教室。这实在令我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20.
李永霞 《海外英语》2011,(6):247-248
弗洛伊德认为恋父情结核心内容是女孩子渴望代替母亲,占有父亲的爱。基于此理论,该文分析了简·奥斯汀的小说《爱玛》,并且发现女主人公爱玛具有恋父情结。爱玛的恋父情结主要体现在她对母亲两个层面的意义的替代:现实意义的和象征意义的替代。作者在故事伊始就确定了第一个层面:深爱着父亲的爱玛早早就成为庄园女主管,完成了对母亲现实意义的替代。故事情节的铺陈逐渐揭示出第二层面的意义:通过嫁给父亲的替代人奈特利先生并且让他入赘到哈特菲尔德庄园,爱玛成就了她对母亲象征意义的替代,从而使她的恋父情结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