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构建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快乐地发展,使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可巧用以下方法:游戏体验,身体力行,激发探究欲望,实现师生和谐互动;乡土文化入课堂,缩小思品课堂与学生心理距离;时政热点巧入课堂,赋予思品课时代气息和生命活力;巧用"聊天法",营造民主课堂氛围,激活思品课堂,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2.
潘华芳 《现代教育》2011,(Z3):127-128
打造"幸福"课堂是摆在所有教师面前的共同责任,要让学生"走进幸福生活、感受幸福生活、提升幸福生活理念、提高幸福生活质量"。"幸福着学生的幸福,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体验式教学,才是高效的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初中思品课生成性课堂的设计思路、模式、操作策略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认为生成性课堂的教学过程成为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真实而丰富的"生命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也走上了幸福的研究之路,教师的创造性和教学智慧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  相似文献   

4.
德育课程是引人求真、导人向善的课程。课改前学生对于思品课的学习,不自主、不自由,总感到精神受到禁锢、压抑,严重的甚至有一种心理窒息的感觉。教师日复一日地生硬灌输,从学生那里收获不到笑容,对课堂生活必然感到乏味、枯燥,有难以言说的困顿感和挫折感。显然,师生这种生理上、心理上的感受与入的幸福诉求,完全背道而驰。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德育课程必须精心营造、充分彰显教学的幸福性品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拜读了由教师教育的"桥梁专家"陈大伟著作的《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之后,所获得最深的感触"理想课堂的构建应致力于师生的幸福成长"而谈的一些感想。理想课堂应让师生在幸福的氛围中共同感受生命的自由成长。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直面生命的本真事业。中学思品生态"三生"课堂要以"生命态"大教育观为旨归,关注学生生命在场现实诉求,重构自然之教"三生"本真模本,浸润"三生"课堂生活旅程,拓展学生适应社会生存能力,将"三生"体验融入教学全过程,注重学生的学、教师的教,着力探寻生态课堂管评动态平衡点,使"三生"教学充满无限和谐的生命活力,以诠释当下素质教育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7.
幸福教育是让学生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感受幸福、创造幸福、分享幸福。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打造幸福教育就要从构建幸福课堂做起。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忽视精神成长,学生被动学习,单调乏味,测试成绩不见得理想;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甚至汗流浃背,面对的可能是学生漠然的表情。这显然不是幸福教育。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幸福课堂,享受幸福教育势在必行。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的教师把教育科研作为一种提升自己教学幸福感的必修课,开展了"幸福教育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课题研究,创建校本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命,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主人,求得精神生命的升华与超越,让学生感受幸福,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幸福。  相似文献   

8.
达成高效思品课堂既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是每位教师的追求。所谓高效思品课堂,简单地说是指教学效果好、学生收获大的思品课堂,即三雏目标真正得以实现的思品课堂。综观当前思品课教学现状,笔者认为,要达成高效思品课堂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生本教育应该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实施的策略是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因此,建构初中思品学科的生本课堂,需要教师从理念上进行根本性的转变,做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引导者、推动者。但是,少干预并不代表不干预,放任自由,笔者觉得做一个生本课堂上的思品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必须把握好几个"隐",钻研好几个"引",真正成为学生在课堂中生命成长的"牧者"。  相似文献   

10.
“幸福课堂”提倡建设开放的、和谐的、自主的、智慧的、能够提升师生精神气质和生命质量的课堂。从师生对话角度来探微上海某中学的幸福课堂实践,致力于走向双向的课堂师生问答,构建丰富的课堂师生对话,让即时评价走进课堂,让深入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评价反馈贯穿课堂,让自信笑容绽放课堂,用有效的课堂评价反馈,成就幸福课堂。  相似文献   

11.
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语文课堂是师生生命不可重复的体验,闪烁着生命的活力,流淌着生命的激流。徜徉于语文课堂,应该是享受着幸福的滋养,但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我们的孩子根本就感受不到幸福的气息,繁琐的讲解与枯燥的练习让孩子们精疲力竭。失去了对课堂的向往,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孩子的语文就学不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引领孩子在语言文字中幸福地行走,欣赏这一路的风景,语文课堂应该充盈着幸福。一、幸福课堂是快乐无比的课堂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下的思品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探究、发展、成长的生命历程,这一过程必然是生机盎然、波澜迭起、活力无限、充满不可知因素的。这就要求我们思品教师要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努力锻造自身的业务功底,机智地科学地处理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让一些意外的因素成为构建和谐课堂的人文火花,谱写出和谐的乐章。  相似文献   

13.
构建"高效课堂",既是打造一个师生互动的课堂,又是创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基于此,作者提出理性审视课堂精彩的教学策略,着力构建高效小学思品课堂。  相似文献   

14.
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创设真实的情境、进行真实的探究、组织真实的讨论、实现真正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发展,这是追求本真思品课堂的目的。本文对人教版思品八年级下册《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课堂教学实践展开研究,从"预置学习—启疑思疑—拓展升华"三个教学环节的设置,及"真实创境—真实探究—真实盘点"三个角度对初中思品本真课堂的构建进行探微。  相似文献   

15.
打造有效思品课堂,是教师的不懈追求。有效的思品课堂离不开生活,意味着课堂的开放性;有效课堂是简洁的,一切教学环节和程序紧扣教学目标;有效课堂是有深度的,师生能够在较高的层面进行对话;有效课堂需要师生的积极参与,共同创造课堂的精彩。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思品课堂中,教师积极立足生本,致力于学生的发展,在指引学生参与和谐、民主、有实效的课堂活动中积极倾听学生的需求、认知、情感、思想等。其中教师倾听应是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幸福应是思品课堂追寻的有效教学的美好目标和重要价值取向。在倾听中构建幸福课堂,能让教师创造性地教,让思品课充盈着幸福的滋味;也能让我们的学生幸福地学,体验和共享了快乐、智慧、自信的课堂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7.
道德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品质的课堂形态,是以学生为主体,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和谐学习生态的课堂,是一种德性化、人性化、生命化的课堂。道德课堂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构建道德课堂,就是提升师生生命质量,让师生在课堂生活中真正享受到幸福和快乐,获得更丰硕的成果。构建道德课堂,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努力达到的目标和境界。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新课改的前提下,思品课,要想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必须跳出思品上思品,把我们以前狭小的"思品课的舞台"变成广阔的思品的大舞台,由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变成生,旦,净,末诸角色的互动的大戏。为此,我们要引进"大思品"的概念,即思品生活化,生活思品化,从这个理念出发,我在"写"上下了点功夫。我们的传统观念认为,写作是语文的事,与思品毫无瓜葛。但是笔者认为,写乃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我的思品课上,写成了重要角色,写成为了学生课堂主体性的一道特殊的风景线。通过写使学生学习兴趣激增,从历来怕上思品课到现在等着上思品课,笔者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写"的兴趣和能力的。  相似文献   

19.
姜有海 《教师》2014,(33):11-11
本文从造成目前青少年学生感恩之心缺失的原因说起,提出了在初中思想品德(以下简称"思品")课堂渗透感恩教育的对策。作为思品老师,我们要发挥学科优势,从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感恩之花绽放在思品课堂。  相似文献   

20.
"幸福课堂"就是在和谐的氛围中,师生相互尊重并展开对话,积极建构人生意义的课堂。建构幸福课堂可以从外部环境、内心体验和创造行动三个维度来考虑。具体来说,幸福课堂的建构需要描绘幸福的色彩、找到幸福的支点、调谐幸福的磁场,使学生在快乐愉悦中自主地获得知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