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曦 《青年记者》2004,(11):9-9
我喜欢文学,因为文学是感性的。我是一个感性的人,觉得感性的文学适合我。做记者之前,我不懂一个感性的人是不适合做记者的。但是,我执意地要做一名记者,我觉得记者这个职业是那么神圣与光荣。只要有一天哪怕给我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不会放弃。我就是抓着那百分之一的希望走上了记者的道路。在我开始自己的记者生涯时,我是一个多么感性的人啊!  相似文献   

2.
做记者就要做有爱心的记者,做记者就要做有社会责任感的记者.这样的记者,才是百姓喜欢、党和政府信任的记者. 笔者在鲁中晨报做记者十年了,十年来,在每一次的采访中,不单单为了写稿而采访,而是通过采写稿件,策划好每一次采访,为社会做贡献,为百姓服务.  相似文献   

3.
我做了二十余年的新闻记者,老实说,除了采访活动是在大千世界中摄取新鲜的浪花外,编辑生活是比较干巴的,而且十分紧张。据世界上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在众多行业中,记者工作的紧张程度居于第三位。仅次于矿工和警察。我长期从事新闻工作,身体虽好,但不少时候也常常有一种疲惫和厌烦之感。对于生活,我是有着广泛兴趣的。我喜欢绘画,喜欢音乐,喜欢舞蹈,喜欢文学。晚上占据我大量业余时间的,  相似文献   

4.
调查研究,是记者的基本功,是记者入门的第一课、第一关。不会调查研究,就当不好记者。上海电台把调查研究作为新记者的第一课,规定凡来台工作的青年记者。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土生、博土生,一律先做几个月的社会调查。  相似文献   

5.
李斌 《青年记者》2006,(22):1-1
很喜欢《无间道》里一句话:对不起,我是警察。做了记者后,也经常会说,对不起,我是记者。对不起,我是记者,所以我要对社会负责任。美国著名记者奥普拉对个人责任就非常重视,她从未停止过呼吁设立严格限制枪支的法律、惩罚对儿童进行性犯罪的人。她成为电视明星后,以父亲的名义在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调查记者这个概念也从西方引入中国。由于我国调查性节目的不断开办,使调查记者的数量也不断增多。调查记者是常年工作在新闻调查第一线的人员,对新闻业的整体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就调查记者的特点、调查记者发展的局限性、调查记者的两种模式、我国调查记者的职业趋向以及我国调查记者的改进方向五点进行简单的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7.
报人(二则)     
报人报人这个词,如今已很少用了,我却总有一种无法释怀的喜欢。这是不是与记者这几年的名声不太好有关?记者可以分为大记者和小记者,大记者是坏不了名声的,坏名声的是那些小记者。这里说的大小记者自然不是一种年龄的区分,也不是指你干的是报纸还是广播电视,又不在于你所从属的新闻机构的大小,而只是指做记者的境界。境界的高低,决定了记者的大小。小记者们拿着比大记者们大得  相似文献   

8.
田华 《青年记者》2016,(20):13-14
伴随着我国社会法治进程的推进,调查性报道在新旧媒体的合力下呈现增长态势.然而,调查记者群体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成为法治既保护又搁浅的对象. 调查记者的概念界定 调查记者作为记者的一类,以做深度报道、揭黑报道为职业特征.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调查性报道在国内媒体上的广泛呈现,调查记者开始涌现.关于调查记者这一群体的身份认定至今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调查记者王克勤认为“真正的调查记者是新闻人加法律人”,这点明了调查记者的职业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李斌 《声屏世界》2007,(4):66-66
很喜欢《无间道》里一句话:对不起,我是警察。做了记者后,也经常会说,对不起,我是记者。 对不起,我是记者,所以我要对社会负责任。美国著名记者奥普拉对个人责任就非常重视,她从未停止过呼吁设立严格限制枪支的法律、惩罚对儿童进行性犯罪的人。她成为电视明星后,以父亲的名义在她的母校田纳西州立大学设立了10项至今仍在设立的奖学金,她还给莫尔豪斯黑人学院提供了500万美元的资助。奥普拉说:“用这种方式活着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责任感是记者行文处世的道德基础,只有对社会负责,才能做一个良心记者。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一种职业。但并不是说,从事了新闻采访工作、干上了记者行当的人,都是职业记者。从专业的角度来讲,那些有理想、有追求、有勇气、讲正义、能突破、善于完成特殊采访任务的记者,才是真正的职业记者。他们常常要做的事情就是挖掘真相、服务公众,反映在报道样态上,就是调查报道。所以说,职业记者与调查报道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满打满算才干了3个月零10天,我就从心眼里喜欢上了记者这个行当,并因此而把辞职做自由撰稿人的想法暂时收敛起来,决定正儿八经地做一回记者。  相似文献   

12.
从记者QQ群开始 中國记者:在创办蓝鲸之前,您曾经是一名资深的财经记者.能否谈谈您的职业生涯与创业历程? 李武:我曾经是学体育的,一直想做体育记者,但后来阴差阳错地进入一家财经报纸从事财经报道.2008年,来到搜狐财经继续从事财经领域的调查报道. 在搜狐财经的日子里,我下了很大功夫做调查报道,也挖出过很有价值的独家新闻.但有段时间,我感觉做媒体一眼就能看到头,有些厌倦了.正好2010年搜狐送我去清华管理学院进修EMBA媒体班,我干脆辞职和班上同学一起组建公司,专门承接经管学院的活动.这是我的第一次创业.  相似文献   

13.
以多个记者深度调查为例,探讨新媒体时代传统纸质媒体记者调查面临的三个问题:是什么——凝聚"民意最大公约数",写什么——"四点"聚焦"五度"俱全,怎么做——做"有机记者"。  相似文献   

14.
选择新闻系,对有些人来说,也许是从小就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期待;不过对于我来说,或许巧合多于愿景.彼时我对这个行业还没有深入的了解,懵懵懂懂撞进了新闻系;但在后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还是喜欢上了新闻. 我曾在校媒网站做记者,也曾在四家性质不同风格各异的报纸实习过.2013年,我在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实习,那是我第一次参与到监督和调查报道中去.  相似文献   

15.
在人们已做到"不出家门口,即知天下事",靠"点击""在线"得到快捷新闻信息的今天,传统意义上的广播媒体,还提倡记者深入基层、亲临现场是不是过时了?追根溯源,"调查研究"是记者的基本功,也是记者一生要做的功课,更是在新闻界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初衷.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一种职业.但并不是说,从事了新闻采访工作、干上了记者行当的人,都是职业记者.从专业的角度来讲,那些有理想、有追求、有勇气、讲正义、能突破、善于完成特殊采访任务的记者,才是真正的职业记者.他们常常要做的事情就是挖掘真相、服务公众,反映在报道样态上,就是调查报道.所以说,职业记者与调查报道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围绕“思索”这两个字,也许能做一打文章。我这里要谈的记者的“思索”,专指一种作风。思者,思考也,索者,探索、研究也。记者要想经常不断地写出广大读者都喜欢看的作品,就必须养成这种不断思考、探索和研究问题的孜孜以求的作风。人们批评记者的“懒”,总要说“腿不勤快”、“怕跑”云云。这样鞭策记者,以养成勤勉作风,当然是完全必要的。但我还以为,记者最忌的“懒”恐怕莫过于怠于“思索”了。比如,同样的题材,有的记者写出的报道就事论事,淡而无味,有的记者却能见微知著,从中提出具备“宏观”意义的问题;跑同样的行当,有的记者虽然报道也写得不少,但却很少引起波澜,而有的记者却能“连珠炮”似地提出打得  相似文献   

18.
小张: 我知道你从小就喜欢读文学作品,常常读到半夜还不睡,幻想长大了当个作家。现在你做了新闻记者,听说你怕耽误新闻采访与写作,干脆连一本文艺作品也不看了。这样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我很不赞成。你怎么能把记者工作和阅读文学作品对立起来呢? 新闻和文学固然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但是它们之间又结下了不解之缘。前者是新闻工作者经过对客观事物的采访调查,将事实直接写成的新闻报道:后者是文学工作者经过对社  相似文献   

19.
我业余时间总喜欢阅读这样或那样一些期刊,但我最钟情的还是《新闻与写作》这本期刊,是它帮我圆了做“编外记者”的梦。  相似文献   

20.
调查研究是记者的基本功,这已经是新闻界同行们的共识。然而,除了记者必须练好这个基本功之外,编辑部的编辑负责人也要相应地提高领导艺术,组织指导好记者的调研工作。这也应该列为编辑部负责人的基本功之一,或者算是调查研究之外又一功。调查研究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尤其是领导和研究部门都离不开这一认识事物的方法。然而记者的调查研究却不同,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宣传报道,所以,记者的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