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文主旨的特点廖丽霞主旨就是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在文学作品中常称为主题、主题思想;议论文称为中心论点;说明类文章中称中心意思;应用文则称为主旨。应用文的主旨,是由文稿的行文目的、思想认识和主张要求共同构成的,是撰稿人在传达政策、发布指示、周知事...  相似文献   

2.
主旨是文章的灵魂,主旨鲜明才会备受青睐,夺得高分。因此,写作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在行文中反复凸显文章的主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在结构的安排上也要做到线索明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这样才会集中笔力,突出中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紧扣中心明主旨,思路畅达酿佳作。  相似文献   

3.
<正>【开栏语】:主旨是文章的灵魂,主旨鲜明文章才会备受青睐,夺得高分。因此,写作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在行文中反复凸显文章的主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很多同学的作文往往中心不明,导致得分低,其病症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目中无题,未紧扣题旨展开描述,导致中心不明。二是胸中无"竹",行文无线,结构混乱,导致主题不清。三是选材不当,详略不当,重点不明,选材与中心不协调,导致中心不突出。  相似文献   

4.
问:如果感觉高考作文题比较生僻,找不到切入点,思路打不开时怎么办?答:在审题立意时,要仔细分析命题意图,确立文章主旨,主旨确立了,切入点就找到了。所谓主旨,就是“你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即你是想抒什么情,或是言什么志,或是阐什么理。所谓思路,是作者行文时的写作思维流程,首先,怎样引出话题,然后围绕话题多几个“为什么”,紧扣主旨设问,就不会离题。  相似文献   

5.
一、研究标题、头尾标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标题,比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反对自由主义》,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意思最精练的概括。有的标题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主旨,但为我们分析、归纳中心意思指明了方向。例如《松树的风格》,“松树有什么风格?”“这些风格象征着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正是中心意思。有些文章的头尾提示或隐含中心意思。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句话是:“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这是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二、抓住主旨语句主旨语句直接揭示作品的中心意…  相似文献   

6.
高考考试大纲明确规定:"内容充实,中心突出"。这强调了"中心主旨"是考场作文内容的关键。笔者认为,高中作文教学中应教会学生行文时需时刻围绕文"意",点明主旨,否则不可以明事、明理。设法点明主旨,方法多种多样,笔者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习作具体例谈。  相似文献   

7.
当代著名作家曹文轩说:"人有人脉,地有地脉,文有文脉。"所谓文脉,即行文脉络,是行文中体现出来的写作思路或线索,是文章的生命线。为了纵横自如地体现文章主旨,写作中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合理选择、缜密安排、巧妙体现,才能使文脉清晰,结构完整。  相似文献   

8.
根据高考散文阅读"主旨辐射"的命题原则和命题着眼点,阅读散文首先应该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把握形象,尤其是要明确情感载体(形象)的象征意义,以深刻领悟主旨。在此基础上抓住"确立主旨的着笔点"、"形象描写的聚焦点"、"思想情感的升华点"、"表现手法的集中点"和"行文的转折点"研读细品,以准确快速答题。  相似文献   

9.
根据高考散文阅读“主旨辐射”的命题原则和命题着眼点,阅读散文首先应该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把握形象,尤其是要明确情感载体(形象)的象征意义,以深刻领悟主旨。在此基础上抓住“确立主旨的着笔点”、“形象描写的聚焦点”、“思想情感的升华点”、“表现手法的集中点”和“行文的转折点”研读细品。以准确快速答题。  相似文献   

10.
当代著名作家曹文轩说:“人有人脉,地有地脉,文有文脉。”所谓文脉,即行文脉络,是行文中体现出来的写作思路或线索,是文章的生命线。为了纵横自如地体现文章主旨,写作中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合理选择、缜密安排、巧妙体现,才能使文脉清晰,结构完整。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电脑》2010,(7):10-13
这里的“青山”指文章的主旨。文章的主旨一旦确定,便应视之如青山,岿然屹立,不可动摇。在整个行文过程中,考生应不时抬头看看那座“青山”,做到眼里有,心中有,笔下有。写什么、怎样写才能更好地表现主旨,这是一个伴随整个作文过程的问题,须臾不可忘。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整体性阅读受到广大教育者的研究与推崇。整体阅读是针对传统的肢解法而提出的,它侧重于对文章的谋篇布局、行文立意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即文章用了什么方法表达了一个什么主旨,而中心与表现手法正是文章的灵魂与精髓所在。整体阅读可谓一针见血,抓住了要害,提高了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13.
文章的中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核心,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运用。它贯通全篇,在文章中起统帅作用。中心明确,是我们写任何文章都应该要做到的。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更要注意突出中心。知识点击·方法导引深思熟虑,确定中心写文章要做到心中有数,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爱什么、恨什么应该旗帜鲜明,这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每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应该一意到底。写文章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材料中找出最具时代精神、最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如最近发生的、别人不常用的,或自己有切身体会的材料,要充分反映新人新事、新思想、…  相似文献   

14.
核心阅读 高考作文要求“切合题意”,不能偏题,许多考生审题时虽然能抓住材料的主旨,并能准确立意但行文时却若即若离,即使点题也是蜻蜓点水,令考官司看不明白他写议论文要阐述什么,  相似文献   

15.
<正>一、细心审题目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来正确把握行文方向。审题时一定要抓住材料或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读懂题干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重点分析确立写作中心,并进一步展开合理的联想,确定写作的范围,真正把握实质明确主旨后,再去下笔。学生在写作文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该注意使用变式句,突出重点,增强其表现力。例如学生写道:"我们一定能行""朋友一生一起走",特点鲜明,表现力强,让教师过目不忘。其次,为了体现学生的文化内涵,学生在  相似文献   

16.
陈海玲 《成才之路》2014,(31):I0012-I0012
古人有"文以意为主""一意到底",不能"两意并出"等见解,这里的"意"就是"中心",也叫"主题"或"主旨"。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不论写什么文章,总有一个目的,或想告诉人一件事,或想说明一个道理,或要赞成什么和反对什么。这个写作目的是在审题的基础上,经过精心思考首先确定的。确定了写作目的,习作才能有一个中心,习作才能围绕这个中心考虑写些什么内容和怎么去写。  相似文献   

17.
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能力,首先要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弄清文章体裁,准确把握文章中心。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真正理解句段。其次,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理解文章全貌,准确领会文章主旨。  相似文献   

18.
主题,就是中考作文评分表中“立意”的“意”。所谓主题是指文章使用的一个明确的主旨,并让这个主旨贯穿始终,统率所有材料。要探讨话题作文对主题的限制,就必须特别注意材料、阐述和话题。因为,对主旨的限制应该或多或少地表现在材料上,或表现在阐述上,或表现在话题上。写这类文章,首先要认真审读材料、阐述话题,弄清主题,然后再构思写作。  相似文献   

19.
[招数指津],如果你要从某地出发到某地去旅游。你的行程将怎样安排?无论海陆空,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路线吧。考虑好先到哪里.再到哪里。然后到哪里。行文如同行路。也要有一个路线.这个路线就是我们常说的线索或者文路。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为什么妻这样写等.都是非常清楚的。在阅读时.我们若能准确地把握线索,就很容易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这就为解答试题找到了一个捷径。那么,怎样分析文章的线索、文路呢?又如何通过这线索、文路去理解文章的主旨呢?  相似文献   

20.
话题的开放性 命题作文大多提供一个中心意思,行文要紧扣题目展开;供料作文行文主旨更须与材料吻合,两者均侧重限制性,封闭性、束缚性。命题作文、供料作文羁绊了学生的写作自由,简直是让考生“戴着镣铐跳舞”。话题作文只是提示内容的写作指向和写作范围,让所有学生自由联想,自由发挥,自由创造,让人人有话可说。它不限立意,不限选材,不限文体,不限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