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美国教中文我于2004年4月下旬来到了位于美国南加州尔湾的Concordia University学习了三个月。5月的一个周末,我在圣地亚哥OldTown参观了一所1865年的古老学校,在教室的黑板上看到1891年写的板书:我把我的手和我的心献给我的国家,一个民族,一种语言,一面旗帜。是啊,汉语就是我们的语言,我在美国介绍自己时都自豪  相似文献   

2.
1991年9月,我分配到邯郸市实验小学工作。初为人师的我,幸福极了!因为当教师是我的理想、我的追求!从那时起,在《河北教育》的陪伴下,我勤于读书,勤于思考,勤于研究,开始了自己的从教生涯:1992年在邯郸市小学青年教师评优课中获一等奖;1993年被任命为学校团支部书记、少先大队辅导员,  相似文献   

3.
参加教育教学工作25年来,《山东教育》就像一位良师益友常伴我左右,帮助我由一名普通的山村小学教师成长为今天的中学高级教师。更让我自豪的是,在2005年和2006年《山东教育》上,曾刊登过我的“教育感悟”。  相似文献   

4.
寒来暑往,又一学年过去了。至此,我的教学生涯已经历了12度春秋。回首这12年的轮回,心中感慨颇多。在这一年里,我的教育教学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思想上的顿悟让我的教育人生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也让我沿着我的教育梦在一直前行。  相似文献   

5.
微教育     
我小时候学过吉他,大概学了一年多,那个老师总在纠正我拿吉他的姿势。我到了美国以后发现很多美国的摇滚乐手,他们拿吉他的姿势和我小时候拿吉他(的姿势)的错误是一样的。我就在想小时候那些老师如果注意培养我对音乐的兴趣而不是总在纠正我的姿势的话,我有可能对吉他会更感兴趣,也可能弹得更好一些。所以我觉得成功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  相似文献   

6.
弹指一挥间,转眼我已在临川一中从教33年。从1992年担任校长至今,屈指算来也快20个春秋了。记得1976年,在乡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师范读书,那时的我想到今后将从事教师生涯时,还难过得流下了眼泪。在父母的鼓励下,我渐渐沉下心,刻苦学习。1979年元月,我被  相似文献   

7.
刘波 《教师博览》2010,(12):38-39
我2001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学担任专职心理教师。在2007年以前,我主要阅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与健康》等心理专业类的刊物。从2007年开始,我阅读《教师博览》《人民教育》等综合教育类的刊物。从2008年开始,我阅读教育类的著作。可见,在专业阅读的道路上,我经历了学科专业类刊物、综合教育类刊物、教育著作这样的三部曲。当然,后面的阅读是包括前面的,如我在阅读教育著作的同时,还阅读着综合教育类刊物和学科专业类刊物。在我的专业阅读上,有一本书,点亮了我阅读路上的心灯,让我进入了专业阅读的快车道。这本书就是闫学老师的《教育阅读的爱与怕》。  相似文献   

8.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吹响了新世纪中国教育腾飞的号角,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在祖国即将迎来她50华诞的日子里,我——一名从教40年的老教师,心中感慨万千,我要为教育的春天欢呼!我要为祖国的富强欢呼! 我在40年的从教生涯中,亲历了教育战线上的风风雨雨。1958年,随着“大跃进”的脚步,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军人,和众军人家庭一样,我的小家一直安营在我父母那个并不宽敞的大家中。我离家千里,妻早出晚归,带小孩“顺理成章”地落在了已退休的父母身上。7年来,在父母精心的培养下,我儿子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在此,我把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做法介绍给大家,也作为我对父亲表示的深深敬意。从“对牛弹琴”开始—培养学习的——习惯在我孩子出生前,我父亲就邮购了一套由著名早期教育专家冯德全主编的《10岁方案》,从中了解到早期教育的重要并学到了一些方法。儿子出生后,先由我妻子给他念书,三个月后,妻子上班,念书的“接力棒”…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993年,我在美国旅居一年多。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自然对美国教育特别关注。现将我对美国教育的一些观感写出来,供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开锁     
易先平 《教育》2013,(10):60-60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这样一位老校长,他以质朴而温暖的话语滋润了我的心田,他用独特的智慧开启了我封闭的心灵世界。一路走来,他源源不断地给我思想和智慧,引领我开启轻松快乐的教育之门,走上多姿多彩的人生之旅。那是1995年春天,毕业5年的我已连续在本乡被调动了4个学校。开学的前一天,我租了一辆手扶拖拉机,带着一颗无限伤感的心去新学校报到。一路上翻山越岭,经过了近3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一所建在半山腰的学校,我的情绪也低落到极点。  相似文献   

12.
我生在美国,我父母为了不让我忘记中国,从小就在家教我中文,我也在美国的中文学校上课。我对中国的《西游记》特别感兴趣。1998年夏天,在我上七年级时我第一次来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13.
弹指一挥间:转眼我已在临川一中从教33年。从1992年担任校长至今,屈指算来也快20个春秋了。 记得1976年,在乡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师范读书,那时的我想到今后将从事教师生涯时,还难过得流下了眼泪。在父母的鼓励下,我渐渐沉下心,刻苦学习。1979年元月,我被分配至临川一中,先后担任了初中数学、物理及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工作。  相似文献   

14.
2002年2月,我受学校的委派,到韩国大田市又松大学中文系做交换教师,不知不觉间已经任教两年有余。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对韩国的大学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等方面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15.
攻读教育硕士一年,我每天都会早早地去教室,坐在第一排,没课的时间几乎都泡在图书馆。教育硕士的19门课程,我都认真对待,从不缺席。早晨5点起床是常事,晚上12点前睡觉却很少。那一年的读书生活真可谓勤奋刻苦,我尽情地享受着“充电”的快乐。第二年我又在北京的一所学校工作、做论文。在北京已经漂泊近两年,没有女儿、丈夫相伴,没有任何亲人,孤独中“去留”的问题时时困扰着我。是回去与家人团聚,享受唾手可得的荣耀和波澜不惊的教育环境,还是留在北京、重新创业,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冲浪?出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和理性思考,我会选择留下发展;而…  相似文献   

16.
一在我国,"幸福教育"这个概念应该是1998年首次出现在檀传宝的博士后报告里。我1999年从南京师大博士毕业,毕业论文是《幸福教育论》。"幸福教育"这个概念提出来以后,影响还不大,但是它却预示了教育发展的方向。我还记得博士毕业后不久,一位江苏的校长得知我在研究幸福教  相似文献   

17.
教育,教育     
素质———分数当我痛苦地写下“教育”这俩字时,我强烈地感受到我与理想中的教师离得很远。孔子何在?孔子“如坐春风”的教育境界何在?窗外是置换成大厦的园区。我知道,青葱的麦禾和翻飞的纸鸢在这城市化的风中,就如同我简单的童年已不复存在。我敢挥挥手让我的学生望望窗外吗?———连续的阴霾后,天边终于出现了云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唐才子王勃醉心的佳景可是在远离教室的滕王阁上啊!“今夜有流星雨,百年一遇,老师,我们能守望半宿吗?”“中国足球梦圆今朝,44年的期盼,老师,我们能狂欢片刻吗?”…  相似文献   

18.
1988年9月,我赴美探亲,在美国住了一年多。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出于职业的本能,我对美国的小学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有机会,就让亲戚陪我上幼儿园,小学校、图书馆以及周六的“中文学校”。通过耳闻目睹,我对美国的小学教育,多少有些了解。  相似文献   

19.
丁星凡 《湖南教育》2004,(17):13-13
那时,师范毕业不到两年的我任教于一所乡村小学。五年一期,我班转入一名男生,名叫沈刚(化名)。一位老教师告诫我:沈刚这小子在学校已经几进几出了,好几个班主任都被他气白了眼。你要小心,他可是个不服调教的“金钢钻”!未必?师范时,我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回民学校80年校庆之际,我作为曾在该校工作生活40年的亲历者,感慨万千。我是1950届师范班毕业生。孩提时,我就读于北京市教子胡同短期小学,随后转入老君地简易小学,1939年入西北中学第一附小。当时学校每届招两个班,不以甲、乙命名,而是冠以忠孝、信义、勤俭、正明等名称,我是明级班的学生。我于1944年升入北平私立西北中学,1947年初中毕业,随即考入国立成达师范班。1949年北平解放,我由成达师范转入国立回民学院,195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直到1990年退休。我,作为北京牛街的回民,自小受回族教育的培养和熏陶。在母校的怀抱中享受哺育之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