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国内电视以迅猛的发展势头,严重冲击着广播业。广播是否已经陈旧了,过时了,甚至该被淘汰了?如果不是,那么优势在哪里?出路又在哪里?对此,广播界的从业者中苦闷失意者有之,垂头丧气者有之,默默探索者亦有之。本文试图把这些问题放到一个广阔的背景下,从一个新的角度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邱燕 《中国广播》2008,(5):62-63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呈现多元化的格局。电视、网络、手机等蚕食着广播的受众空间,广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激烈竞争迫使广播人改变原有思路,变中求胜。那么怎么变?变化的目标依据在哪里?近些年来吉林市人民广播电台大众生活频率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武阳  周芃 《河北广播》2007,(4):34-38
目前,包括广播在内的各种媒体,以及在分众化、窄播化趋势下逐渐派生出的各种专业广播频道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在争夺受众方面进行着自己的圈地运动。那么,专业对农广播的领地究竟应该在哪里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苏鹏 《新闻采编》2009,(1):33-34
广播电视报是服务于广播电视系统的行业报,也是服务于家庭的纯个人订阅的娱乐报,伴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报经历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快速成长和辉煌,由于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互联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报也出现了行业性衰退。广播电视报的出路在哪里?如何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促进广播电视报的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广播电视报人一直是在不安与困惑中走过的。不安的是,报纸的发行量日渐下滑,难以遏止,广告创收日益艰难;困惑的是,广播电视报将来还有没有出路,出路在哪里?实事求是地讲,广播电视报人从事的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广播电视报无疑是广播电视发展的产物,但它却随着广播电视的繁荣走着相反的路。发达国家的广播电视报从来未成过气候,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未形成独立的报纸,  相似文献   

6.
梁建 《当代传播》2002,(6):24-26
专门塑造声音艺术形象的广播文艺以其别具特色的教化、欣赏、娱乐、审美功能而拥有广大听众。但是,今日中国各色各样的文化形态相互交汇、渗透、融合和冲突,广播文艺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何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继续保持传播先进文化的主导地位?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着力点在哪里?这是广播文艺在传播与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新课题,应该引起我们广播从业者的思考。  一 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广播文艺繁荣发展,广播文艺首先必须勇于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严峻挑战,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7.
哪里有新闻事件,哪里就有新闻人;哪里有突发事件,哪里就有广播人。2010年4月14日7点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中国之声核实中国地震台网消息后迅速播报,8时40分,中央电台驻青海记者从西宁发回对地震灾情的独家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8.
其所以称之为“初探”,首先是因为中国的广播是否形成一个产业以及达到什么样的规模才能称为产业,目前业界并没有准确的答案;二是因为在媒介融合的生态环境下,广播将走向哪里,也是一个困惑。围绕主题我主要“初探”两个问题——中国广播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以及广播明天的收入可能来自于哪里。  相似文献   

9.
广播发展的关键在哪里?广播发展的优势何在?制约广播发展的瓶颈是什么?笔者认为,广播发展的关键是做强节目,做好内容.即“内容为王,节目为本”。 一、媒体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内容的竞争 早在2000年10月,中国还没有加入世贸组织,丁关根同志在上海  相似文献   

10.
县市级广播事业是最基层的新闻事业之一,在目前各种媒体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走向哪里?一、要牢牢把握机遇,发挥广播优势,关键要发挥"三贴近"的优势.二、创新机制与市场接轨,以经营的思路办台,提升广播实力.  相似文献   

11.
常庆海 《今传媒》2012,(2):70-72
传媒市场的"过剩时代"已经到来,非时政类报刊面临着转企改制,城市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空间在哪里?客观对报业市场的进行分析研究,广电报迫切需要寻求适应细分市场需求的盈利模式,向更加细化的指标体系转型和变革。有分众传播经验的城市广播电视报作为专业性不强,但专门化程度高的报纸类型,在社会"一元"格局的分解中,将会获得越来越多的市场发展空间,必将成为报业转型过程中平面媒体的重要效益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现实生活中,哪里有新闻发生,哪里就有记者;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记者。记者在当今社会的信息沟通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然,记者这一职业也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比如,记者原本是通过自己的报道来影响别人的,但在网络时代信息的高速互动中,  相似文献   

13.
我有许多要好的朋友,其中,广播就是一位最好的朋友。算起来,我们已经有20个年头的交情了。二十年来,我和广播的感情与日俱增,从她那里学到了不少知识、得到了很多友好的关心和真诚的帮助。她给我带来了欢乐,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从1975年起,不论是在哪里工作,不论是出差,或者探亲,收音机都是时时伴随着我。听广播时间长了,竟对她爱得如醉如痴,忘乎所以。如果有一天不听广播,就好象缺少了什么一样。我爱听新闻节目,从中央台、省电台到地市台的新闻节目,我每天早晚都听。冬季,在瑟瑟的寒风中,我带上手套拿着收…  相似文献   

14.
在中央的号召下,各方面各部门都在从本身的实际出发,研究扬长避短的问题。我们广播宣传工作,也应当扬己之长,避己之短,才能把广播进一步办好,适应四化的需要。各种宣传工具,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究竟广播长在何处,短在哪里?如何发挥广播之长,怎么回避广播  相似文献   

15.
基层是最有故事的地方。群众在哪里,鲜活的新闻就在哪里。延安市融媒体中心深入基层寻找好新闻源头活水,走村串户讲述老百姓奋斗故事,通过视频、图文、广播、直播等融合创新手段,多样态多渠道呈现人民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生动实践,多维立体展示欢乐祥和的新春图景。  相似文献   

16.
李楠 《新闻窗》2013,(3):67-67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冲击。在全媒体融合时代语境下,广播媒体积极应对,不断探索,全媒体演播室应运而生。但客观来讲,广播媒体的发展之路依然困难重重,我们必须拓展视野,革新思路,探索广播媒体未来发展新出路。一、理念先行,模式创新在全媒体环境下,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但无论如何,媒体要始终坚持受众本位的运作原则和规律,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行业理念。受众在哪里,用户和市场就在哪里。就目前而言,受众的媒体选择日益个性化,特别是年轻受众媒体消费日益个性化和自由化。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广播转眼已经61年了。一般人看来,这是相当平常的一个甲子,但广播界的同志却从亲身经历中感受到广播在这些年发展的曲折坎坷和很不平常。在当今社会复杂多变、媒体竞争激烈的情势下,我们常常深思:广播的未来会变得怎样?广播发展的机遇在哪里?所幸,广播近年的发展多少给了我们一点提示。下一步,我们可以从解决四个问题着手实现四个转变,从而抓住机遇、趁势发展、超越自己,迎接崭新形态的未来广播。  相似文献   

18.
袁青  范延锋 《记者摇篮》2006,(10):53-53
广播社教板块节目,是人们获取资讯、沟通思想、捕捉时尚的重要窗口,是主持人直播的节目单元,是有板有块,板块结合,生动活泼,广大听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形式。社教板块节目的可听性,直接关系到广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前广播频道越来越多,各类节目异彩纷呈。在激烈的竞争面前,社教板块节目似乎办得有些吃力了,提高它们的可听性就显得更有必要。从哪里入手呢?我们想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改进:一、精心策划设计是保证听众欢迎的关键现在,听众的审美要求不断提高,我们必须根据这个新形势,精心设计我们的节目。每期节目,要有中心。要围绕一个…  相似文献   

19.
广播竞争的空间在哪里——兼论用思想力量助推广播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竞争空间在哪里?第一就是5小时竞争圈;人的生活习惯是8小时睡觉,8小时工作,3小时吃饭,剩下5个小时休闲娱乐交友聚会,以及获取信息。上班的时候获取信息基本是互联网,不可能在上班时看电视,所有媒体都在争夺其它5个小时。第二就是72小时竞争圈。广播空间在72小时里面是极有优势的。应急突发状态之下,广播应急作用非常明显,尤其是黄金72小时。我们说,报道中3天确定广播的优势,5天确定广播的胜势。突发事件状态下广播威力会极大拉升它的品牌。  相似文献   

20.
<正>在这世界上有一种鸟,叫候鸟,它们总会在一年中随着季节的改变而作定时的迁徙;在海峡两岸,有这样一群广播人,每到年终岁末的时候,就像这候鸟一样,跨洋过海,聚首言欢。牵引着人们年复一年进行着这个迁徙的,是两岸广播人共同的社会责任感,也是海峡两岸广播听众对中华民族传统佳节的共同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