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读者的瓦解与建构:影视时代的阅读症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进人了全面转型的时代,商业意识不断强化我们这个社会的意义网络,大众传媒的市场化也日益彰显。当商业和传媒形成联姻以后,大众传媒对受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电视这一媒介,以其特有的优势和特点深入到我们每一个家庭的生活中。大众传媒和商业意识的崛起,彻底瓦解了1990年代以前的传统读者群,阅读这一社会现象迅速从神圣的精神高度跌落,成为一个分化的小部落行为,阅渎趣味也发生了巨大的分裂,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使得传统的“心灵阅读”转为“文化消费”和“娱乐”,文学性阅读在影视的冲击下越来越成为边缘化的现象并且逐渐丧失独立性。  相似文献   

2.
程雁 《青年记者》2016,(24):103-104
大众传媒文化成为美国的一种主流文化范式,是传媒技术进步、社会生活“泛媒介化”和文艺消费日常化三者合力作用的结果.作为当代大众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大众传媒文化的自由发展,影响了20世纪后半期以来美国的文艺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嬗变:文艺生产的旨趣指向了世俗文化和中产阶级趣味,文艺内容迎合流行文化和消费文化,文艺的承载形式凸显出“数字化”的趋势.与此同时,文艺生产被整合进大众传媒文化体系中,资本与技术被大众膜拜,文艺作品充斥着视觉听觉盛宴和普遍的享乐情绪,而忽视了独立性思考,淡漠了终极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国秋华 《传媒》2003,(2):56-57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大众传媒作为意识形态部门在自由主义思潮的引领下开始“脱胎换骨”,向西方式的“新闻自由”靠拢,试图借用西方自由主义的新闻理论来填补理论空白和指导实践。但是以自由主义为原则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在俄罗斯不断遭到失败,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和理念也遭到愈来愈多俄罗斯人的指责和唾弃,俄罗斯的民主政治陷入困境,新闻自由遭到现实的挑战与考验。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俄罗斯大众传媒又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心已经逐步由生产转向消费,走向以消费为中心的时代,大众传媒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成为影响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从大众传媒制造消费需求、诱导消费行为、引导消费心理等角度,分析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提出通过批判性识读教育和建设性使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抵御大众传媒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正以其强大的具有符号意义的传播能力、渗透能力以及制造能力,刺激着大众的消费欲望,使人们的好奇心被唤醒,消费欲被激发,促使消费群体越来越庞大,并不断推动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发生。大众传媒时代,全球性的消费意识已经形成,可以说,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话语权",并以其文化霸权话语直接影响着消费欲望的产生和消费群体的形成。本文结合实际,对大众传媒在构建消费群体及消费欲望中的作用以及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受众开始注意从自身消费利益的角度,对大众传媒提供的各种文化信息品头论足。进入如年代,这一现象开始逐渐演变,呈现出受众对文化信息消费权益保护意识增强和对伪劣文化信息作品投诉增多的趋势.如果说以往受众对传媒的评价主要表现为道德评判的话,那么,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则是受众为维护自身文化消费正当权益而增强的法律意识.在分析这一变化之前,有必要先对大众传媒消费概念做出界定。大众传媒消费是指公众通过对传媒信息产品的消耗以了解信息和满足精神生活需要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王诗秒 《新闻世界》2013,(9):280-282
大众传媒的兴起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在人类进入电子信息时代以来,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已经成为了现实。消费社会成型后,我们已经置身于一个无物不媒介的社会中,广义大众传媒社会已悄然来临。  相似文献   

8.
张书娟 《新闻窗》2011,(3):44-4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大众传媒通过对产品"符号意义"的宣传、消费方式展示等手段向消费者灌输消费主义文化,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在广告及大众传媒推波助澜下弥漫全球。在当今中国的消费文化语境下,消费主义影响公众消费观念的作用机制是什么?遏制消费主义带来的危害的最有效的手段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信息化大爆发的时代,大众传媒对整个社会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伴随着社会主体与利益格局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社会价值体系正在接受各种强烈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众传媒作为一种社会工具和手段,在引领社会价值观塑造与社会思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众传媒可以依托自身在舆论导向、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信仰巩固、现实教育以及心理暗示等方面的功能,为社会价值形塑与思潮引领提供参考框架。大众传媒自身是一把双刃剑,在社会价值形塑造与思潮引领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如果运用不当,同样会产生消极影响,误导公众,影响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说的大众传媒伪劣作品投诉问题,不包括近十年来出现的大众传媒侵害公民名誉权和隐私权等诉讼案件,而专指在信息消费过程中出现的损害受众正当权益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受众开始注意从自身消费利益的角度,对大众传媒提供的各种文化信息品头论足。进入90年代,这一现象开始逐渐演变,呈现出受众对文化信息消费权益保护意识增强和对伪劣文化信息作品投诉增多的局面。如果说以往受众对传媒的评价仅仅表现为一种道德和伦理评判的话,那么,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则是受众为维护自身文化…  相似文献   

11.
桂渝芳 《今传媒》2014,(1):127-128
弱势群体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中下层的社会群体。大众传媒对弱势群体的报道存在一些问题:弱势群体被”弱视”、歧视,话语权缺失,被“他者化”、“被消费”。弱势群体“失语”的根源在于其经济地位的低下;通过政府对弱势群体话语缺失的弥补和对媒体的适度干预以及培养他们的媒介素养等手段,促使弱势群体与媒体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胡亚婷 《新闻窗》2009,(3):104-105
电视媒介与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是一种崇尚和追求通过消费来实现人生价值的观念体系和行为实践。受这种价值观支配的人看来,消费的目的不是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而是彰显地位、权利、荣誉,确证社会身份、取得社会认同的手段。消费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进入生产相对过剩时代的产物。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西方各种思潮的涌入,消费主义在中国迅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大众传媒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众传媒的娱乐化倾向源于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的观念兴起,社会大众的对媒介产品的消费偏好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同媒介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娱乐化已经成为大众传媒的一个显著特征。当前大众传媒的娱乐化主要分为两种形式:第一,新闻内容本身的娱乐化。动不动哪个名人的隐私就被搬到了报纸或电视上,谁和谁一起吃饭,谁和谁一起旅游。如田亮激吻浙江卫视女主播、文章夫妇美国掷千万豪赌等这种内容也可以成为头版新闻,即便是象征高雅文化的钢琴演奏家李云迪也和王力宏扯上了“理不清的关系”并以此来搏眼球。  相似文献   

14.
李富钊 《大观周刊》2013,(8):133-133
我国大众传媒的娱乐化倾向源于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媒介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主义的观念兴起,社会大众的对媒介产品的消费偏好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娱乐化已经成为大众传媒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大众传媒以惊人的密度将美貌女性推向公众的视野,选美选秀、产品代言、美女作家、时装模特、广告新星、美女主播……美女如云,满目皆是。这些视觉的、消费性质的“美女文化”已成为“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宠儿。  相似文献   

16.
钱梦洁 《新闻世界》2011,(9):272-273
本文通过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状来探析消费社会中大众传媒对传统节目文化产生的影响,并以电视这个媒介手段为例分析节日文化内涵嬗变的原因和节日的电视化表现。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对民工观念的影响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大众传媒对于民工观念的影响力,以上海市徐汇区为样本,对民工的一般观念、消费观、维权观、婚恋观、留沪观等方面做了实证调查。研究发现:大众传媒对民工观念方面的影响力总体上微弱;但是在消费、维权等特定领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大众传媒的作用,主要不是“改变”旧的观念而是“形成”新的观念;媒介对民工观念的影响效果,受民工自身自然时空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制约。同时本文结合个案访谈,试图从历史因素、当前社会因素(包括经济、媒介自身、政治、教育、城市等方面)和个人与家庭因素这三个方面对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做一番探寻。  相似文献   

18.
报刊电视等大众传媒如何担负起传播文化的重任,以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思潮影响大众,弃消极、颓度的不良文化思潮。本文分三次对此进行专论,对新闻采编人员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编者  相似文献   

19.
徐园媛 《东南传播》2011,(8):160-162
消费社会的来临,让电视做为一种商品同样具备了过度和符号价值两个显著特征。媒介的严重过度,加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电视符号价值,几乎让众多电视节目淹没在大众传媒的海洋中,娱乐至死。真人秀的电视手法,让电视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泛真人秀的时代。借鉴真人秀的成功,少儿电视节目在消费社会,更应该以“真”的纪录、“人”的故事、“真人秀”的策划重塑内容、立足观众、打动市场,跟上新时代少年儿童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多元文化主义是当代美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在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以前被排除在新闻视野之外的少数族裔正得到美国新闻媒介的日益关注和报道。美国媒介生态中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促成了大众传媒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