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依旧在人文性圈子里打转,"拒绝平庸"之后的"忧与爱",张扬人性中的"忧"与"爱"的两极,由自我品性的张扬到对自我与外界的关注,我觉得这个变化,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价值观的评判流向一种新的境界——忧与爱中的人生态度与追求,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也是一种导引,引领并促进考生忧患意识与悲悯情怀的生长. 新追求之一:内容的广泛与深切.忧什么呢?爱什么呢?自然有两个维度与三个角度:内在的是自我,外在的是自然与社会.  相似文献   

2.
如果将一篇高考作文比作一盘菜的话,那么.一个好的高考作文题就应具备这样三个条件:1.能让考生很快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菜。换言之,考生在审题上不必花费太多精力。2.能让考生拥有做菜的材料。也就是说。考生有可记之事、可说之理、可抒之情,而不是或胡编乱造或矫揉造作或无病呻吟等等。3.能让考生做出自己最拿手的一道菜.亦即考生写出的作文能体现其最高水准.而不是因受到题目限制以致写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基于这一陋见,笔者对江苏“忧与爱”这一文题,便没了“忧”唯有“爱”。  相似文献   

3.
“忧”和“爱”是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的两个关键词。“忧”是一种情感,一种心理感受,一般认为是被动消极的情绪。忧的人。往往表现出不快乐、不高兴,与之有关的词语很多:忧愁、忧劳、忧虑、忧郁、忧伤甚至忧愤等等。但是。“忧”其实又是一种高贵的精神品性.是一个良知者应有的文化基调。从美学上看,“忧”同浪漫的悲剧感休戚相关;从哲学上看,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噩梦般的灾难,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而,考生用诗意的文笔把“灾难”和“悲伤”化为了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让我们在悲恸之余看到了人性的光辉.闻到了真情的芬芳。“一曲爱情的绝唱.背负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驶进你心的港湾”“抛弃那廉价的偷生.只为把高贵的心曲张扬”“倾斜的船身与海水构成了一种心灵的角度”“那眼眶里贮满的热泪,  相似文献   

5.
商群 《教育文汇》2012,(9):23-24
“洋人”高考也写作文。“洋高考”作文的显著特点是很难事先套题和押题,考生很难通过在考前背十篇八篇范文,然后稍加变动就可以套到高考作文题目上;教师也很难在考前押题,让考生事先写好,因为题目中一般不会出像《忧与爱》《心灵中的微光》和《大隐隐于市》等背景和约束条件少的文字,而让没有实质内容的万金油式、心灵鸡汤式的作文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全国高考作文为话题作文和新的材料作文。这两种类型的作文最大的特点是“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盘它与命题作文相比。为考生创设了写作的广阔天地,有利于考生发挥特长、张扬个性、施展才华。  相似文献   

7.
题目:我想唱首歌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例文1】我想唱首歌■上海一考生今年的春天,一个不寻常的春天,一个张扬人间温情的春天,一个用爱点缀的春天。此刻我们众志成城,共抗非典,爱的暖流,洒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催人泪下。此刻的我,想唱首歌———为白衣战士所付出的爱。在那非典隔离区内,那道冰冷的隔离门并没有关住什么,里面仍题解本题中的“歌”字是带有比喻性的,要把握住它的内涵。另外,“想”是一个关键词,为什么“想”?“唱首歌”…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英雄人物”从20世纪西方小说中的“悄然引退”,决不是一种孤立和自发的文学现象,它是西方壮会演变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19世纪的“英雄”们的主要形象是“张扬自我”,20世纪的“反英雄”们的突出特点是“寻找自我”,“张扬自我”只有少数先进分子才能做到,“寻找自我”则是每一个人都面临的一种挑战。西方社会对于传统价值观念的挑战和反叛,宣告了传统价值观在当代西方人意识中的全面瓦解和崩溃。但由于新的价值观念还没形成,又使许多人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9.
如果将一篇高考作文比作一盘菜的话,那么,一个好的高考作文题就应具备这样三个条件:1.能让考生很快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菜,换言之,考生在审题上不必花费太多精力.2.能让考生拥有做菜的材料,也就是说,考生有可记之事、可说之理、可抒之情,而不是或胡编乱造或矫揉造作或无病呻吟等等.3.能让考生做出自己最拿手的一道菜,亦即考生写出的作文能体现其最高水准,而不是因受到题目限制以致写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基于这一陋见,笔者对江苏"忧与爱"这一文题,便没了"忧"唯有"爱".  相似文献   

10.
《教师博览》2008,(3):18-18
从2008年起,重庆参加高考的考生必须填写自我评述.对本人高中学习生活给予800字左右的评价。“自我评述”将通过扫描进入考生电子档案作为高校录取考生的重要参考资料。重庆市大学中专招生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邱可介绍,考生“自我评述”须填写在《重庆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信息表》中,内容分为公民素养、团队协作与人际交流、学习态度及能力、创新能力与获奖情况、体育运动与身体状况、社会实践服务、特长与个性发展、专业志趣意向等八方面内容。班委会、班主任、学校也必须在考生“自我评述”上签署意见。  相似文献   

11.
<正>孔子曾指出,“君子不忧不惧”,也曾说“君子有三畏”。“不惧”与“畏”,都有“怕”的意思,但也有不同的内涵,它们共同作用,塑造出君子的品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当学习古人智慧,在不忧不惧、心怀敬畏中提升自我,服务社会与国家。“惧”指恐惧,不忧不惧是一种不为当下困扰、不为未来忧虑、提升自我的积极态度,是塑造人格的必要基础。“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一个能够在自我反省中提升自己的人,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天津市中考作文是以“心事”为话题的作文。命题者特别关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题目中的提示语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由于话题贴近考生的实际生活,考生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有利于他们表现自我,张扬个性。一1.题材新颖,凸显个性我们为考生活跃的思维而喝彩,在阅卷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不少题材新颖的文章。散文《2008!我的心事》,考生以即将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为抒情线索,讲述了“我”对2008年奥运圣火的企盼,文章充满了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小说《你那扇心灵之窗》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讲述了一个有着“美妙的歌…  相似文献   

13.
对考生而言,“选题作文”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贵”在选题。与传统作文的“惟一命题”相比,它为发挥考生的写作水平、张扬个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难”在选题。在考场较短时间内,面对两道作文题,如何“舍鱼而取熊掌”,作出明智而理想的选择,往往会“卡”住不少考生。  相似文献   

14.
叶炳昌 《成才之路》2009,(25):M0003-M0003
高考结果无疑是个掌控考生与家长喜怒哀乐的。总开关”,该“总开关”一开,肯定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依惯例,金榜题名者意气风发,落榜者垂头丧气,此一情愫不但萦绕考生,就连考生的家长乃至亲朋好友可能都要被此情绪氛围笼罩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一、解剖自我,张扬个性风采不少考生在发表议论时总爱照搬他人的素材,缺乏一种审视自我、解剖自我的精神。其实,生活材料一要真实(切勿胡编乱造,可在艺术允许的范围内提炼加工)。二要有内涵,有新意。三要自己对这个生活材料有所感悟,且比较深刻。请看:  相似文献   

16.
曹文轩的《草房子》具有一种悲悯之美。作者将悲悯这一与文学的生命休戚相关的永恒命题带入了我们这个情感逐渐凄清枯寂的年代.通过对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三重维度矛盾对抗的构建,叙写了人与人之间“爱”的美、人战胜自我的“灵魂”美、人面对自然的“悲剧”美,传达出一种感人的悲悯情怀,感动着今天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所谓关系型题目,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在写作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其间的关系。如:“忧与爱”“失去与获得”“分享与分担”。  相似文献   

18.
陈艳美 《辅导员》2011,(24):34-34
中华民族历来都把“爱心”作为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文明.追而求之歌而颂之。可是如今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少孩子在无意识中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只知道在别人那里获得爱.向别人索取爱却舍不得向他人、向社会奉献自己的爱。长此以往.必将导致道德的滑坡。因此.爱心教育必须从小抓起。犹如建筑大厦之前夯实地基。所以.加强对学生爱心教育已刻不容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觉重任在肩。  相似文献   

19.
读完《福建教育》2005年第四期“读书”栏目文章及相关文章.我心且喜且忧。喜的是我们终于关注这个问题并讨论这个问题,忧的是我们的关注与讨论又将是什么样的结局。爱之愈切,忧之愈深,因而我热切期望我们对这个问题调查再全面一些。研究再深入一点。  相似文献   

20.
“左联五烈士”之一的冯铿,不仅是一个执著追求光明未来的战士,同时又是一位感情亢奋、张扬自我的浪漫诗人.这便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现实与非现实的,客观描写与主观抒情交融的色彩.与其说她是以女性作家的身份向社会说话,倒不如说她是对大写“人”的艰难追求,和对“人性解放”认识不断深化过程的自我表白.在《重新起来》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关于“自我”的描写,可以与许美勋写的传记《冯铿烈士》中的内容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