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的自述     
[要求] 1.采用拟人手法来写,让某一事物开口讲话。2.“×××”处填上这一事物的名称,如“粉笔”、“蚂蚁”等。3.不少于400字。[题解]拟人,就是把物品、植物、动物等比拟成人,按人的习性来写它们。比如让雪花  相似文献   

2.
黄绯 《文教资料》2014,(6):20-21,25
“中国好××”、“中国式××”是近来出现的两类新词语格式,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反映了一些重要的文化现象。结合当下的新闻报纸,选取两组词作辨析。从语法结构与搭配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搭配词的词性不同、搭配词的音节不同和词组内部的组配关系不同;文化意义方面,“中国好××”往往与当下积极的、应当倡导的现象有关,而“中国式××”承我的意义则更为丰富,既有积极方面的,又有消极方面的;语义标记方面,“中国好××”中的“好”字是明显的褒义标记,而大部分的“中国式××”中的“式”起贬义标记作用。  相似文献   

3.
××真______     
说明:“××”可指任何一个人。横线上可填任何一种性格特点或行为。[思路指点] 这是半命题性题目,乍一看似乎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按说明将题目改好填全后,你便会发现,题目限定的写作中心很明确,选材范围也很宽,写起来比较容易。见到这类题目,不要被表面现象吓慌了神,而应仔细阅读括号中的说明性文字,然后按说明将“××”改成某一个人的姓名或称呼,在横线上填上表示人的某种性格特点或行为的词语。比如:将“××”改成“弟弟”,在横线上填上“聪明”一词,题目变作“弟弟真聪明”,这显然应写成写人的记叙文。  相似文献   

4.
我们先对“不很+好”和“不很+坏”两个短语作一研究。对人或事物满意程度的评述经常用到两个短语——“不很好”和“不很坏”。它们包含多个层次的意思。语言环境的变化决定着它们意思层次的变化。一、多层次意思的静态分析“不很好”和“不很坏”包含了哪些层次的意思呢?我们先将“好”和“坏”这两个词作一剖析。粗略地讲,对人或事物满意程度的评述可以用“好”和“坏”这两个词来表示,可图示为:在“好”之前加上程度副词“很”字,对人或事物满意程度的评述则可以变为用“很好”和“非很好”(不很好)来表示,可图示为:在“坏”之前加上程…  相似文献   

5.
大家也许会注意到,现在社会的新闻、报纸、杂志中“亮点”一词出现频率极高。(“社会的新闻”不明确,应该为“社会上的”):例如“×××钢塔为现有×××市第一高塔,成为×××市的又一大亮点”, “×××国家又新研制出一种抗癌药品成为医学上又一大亮点”……“亮点”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为“比喻有光彩的而引人注目的人或事物”。而在我们关注它那光彩照人一面的同时,是否关注了它是怎样产生的呢? 亮点意味着成就意味着成功。可是  相似文献   

6.
汉语的“虫”字与日语的“虫”字在字义上“小同大异”。汉语的“虫”字具有泛指动物与专指蛇和有脚的虫等日语的“虫”字所不具有的字义。而日语的“虫”字则具有对于人的腹痛、意识、预感、情欲等的指涉功能。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是造成汉、日语的“虫”字字义“小同大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张舒 《初中生之友》2014,(12):36-37
2010年新浪微博的正式上线.开启了中国的“微”时代.“微”字如今正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语言生活。  相似文献   

8.
汉语中,表示年代的常用形式是“××世纪××年代”,如“20世纪80年代”。但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年代”,并且很快流行开来。例如:  相似文献   

9.
吕永海 《学语文》2011,(5):70-70
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其特征是: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在高中文言文中,借代修辞的应用是一种非常突出的语言现象,值得引起我们重视。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借代”修辞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注释中,有“×同×”的注释形式。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将此统统当作通假字来处理。实际上,“×同×”中包括初中文言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现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谈谈我的管见。  相似文献   

11.
《红领巾》2010,(11):42-43
其实,“一次次地×××”能够占据作文的半壁江山,是件非常自然的事。这就和人要吃饭、喝水、睡觉一样,完全是由人的生理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谁叫××     
“谁叫××?”年轻的母亲愤恨得像头狮子,拉着孩子怒冲冲闯进教室。 正在教室里吃饭的幼儿被吓呆了。这位泼辣的妈妈不顾老师的解释、劝阻,旁若无人地冲着一位4岁大小的幼儿吼道:“你叫××,告诉你,今后再敢欺负我们孩子,我就把你送公安局去!” 望着这位舐犊情深的母亲,教室内的老师真不知说什么好。 本来,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小朋友一起玩,难免有个磕磕碰碰,但  相似文献   

14.
在古汉语中,“者”字附着在动词、形容词、名词、数词或某些词组的后边,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有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作用,如“学者”、“贤者”、“宦者”、“两者”、“观人风者”等,一般称它为“者”字结构。有的及物动词或其词组所构成的“者”字结构.前边还可加上一个“所”字,来指代行为的对象,如“所逐者”、“所毕世而经营者”等,这也是“者”字结构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鲁诗语 《教学随笔》2016,(3):146-147
被动句分为直接被动句与间接被动句。间接被动句专门用来表示“被害”“不如意”等意义,是日语特有的语言现象。然而,笔者认为汉语中例如“被自杀”“被就业”等近年来网络乃至报刊媒体中甚为流行的“新被字构式”可以与日语的这种所谓“受害被动”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日汉语的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日语间接被动句与汉语“新被字构式”有以下共同点:主语受到的影响并非直接的,且事件间有先行事件导致后发事件的因果关系;常用来表述对于位于句子主格的事物(通常为人)来说是被害或不悦的事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手法,通过对日语间接被动句与汉语“新被字构式”的行为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新被字构式”能够与日语间接被动句进行一定的对应。  相似文献   

16.
[训练内容]我们即将告别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此时此刻,每个人一定会有好多话要讲。请你也以“话别——写给×××”为题写一篇作文,写出6年来那难忘的一幕幕,作为给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留念。也可以写封信,把你对老师、对校长、对同学要说的心里话,用信的形式写出来。  相似文献   

17.
《教师之友》刊登了一篇《小语古诗课文中的借代辞格》的文章。该文认为“霜叶红于二月花”与“危楼高百尺”两句诗中的“霜叶”、“百尺”采用了借代修辞。对此我不敢苟同,特提出商榷。 1.关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与“江清月近人”诚然,“我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常常会舍去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与它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替代,以达到突出事物特征,引起人们联想,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常遇到“be of n.”结构。“be of n.”中的介词短语在句子中常作表语、定语或补语,用来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该结构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晋家泉同志在《汉语中的敬称“×老”“××老”》(载于《汉语学习》1994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老’‘××老’在现代汉语里是对德高望重的前辈的称呼,而且适用于男性。”其实,“×老”“××老”在现代汉语中也适用于女性。请看下面的例句:  相似文献   

20.
<正>10多年前,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中林宛瑜为了追求职业梦想而拒绝男友求婚的决定引发过很多观众的质疑。时至今日,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认识到爱情不是人生的唯一追求,他们对宛瑜的决定由质疑逐渐转变为理解与实践,“质疑宛瑜,理解宛瑜,成为宛瑜”的句子一时爆火,也让“质疑××,理解××,成为××”的句式“出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