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立 《集邮博览》2012,(6):53-53
1982年8月,父亲作为"十二大"代表,前往北京,9月中旬回到家中,递给我一叠信封:给你的。 我迫不及待地一一过目,一枚北京邮票公司发行的首日封,封贴9月1日发行的J.86《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邮票,加盖卢天骄设计的纪念戳,10枚由北京邮票厂印制的81-2型普通信封,且在右下角加盖了同样的纪念戳。  相似文献   

2.
正三年困难时期,当时我正在部队服役。那时确实很困难,为了节约,有时寄信要将用过的信封翻过来再用。但是,我却从没有见过用旧报纸糊的信封。十年前,我就在收藏市场用5元钱买到了一个用报纸糊的旧信封。这枚信封是1965年2月由湘阴县寄给当时的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的,这时,虽然三年困难时期已经基本过去,全国工农业经济已开始逐渐恢复,但老百姓仍然比较困难,仍然需要节衣缩食。这枚封就是一个历史的见证,也是这个困难时期的侧影。此封贴有4枚8分邮票,说明这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进邮政服务工作,沈阳市邮政局特印制了 "邮政用户意见函"专用信封一枚。此封与其他省市印 制的邮政用户征询回函封有两点不同。 一、沈阳市邮政局印制的这枚专用信封是自贴式 信封,信封信纸合二为一。用户填好封后表格,按封上 预先印好的虚线折叠成常规信封,即可投递。而且,信 封的背面未见印制单位、印量及印刷时间,很不规范。  相似文献   

4.
我珍藏着一枚梅花手绘封。信封上贴着全套《梅花》邮票,收信人为香港潘棣祥先生,寄信人正是《梅花》邮票设计者程传理。这不是一枚普通的信封,因为在信封左侧空白处,程传理还亲绘梅花图案,封上的梅花画得神姿绰约,玉洁冰清,和封上贴的邮票相映成趣,令人喜爱。从落款可以看出此封作于子夜,封上还盖有3枚鲜红的程传理的名章,可见程传理在创作手绘封时的忘情和认真,也体现了邮票设计家对集邮爱好者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一个偶然的机遇,让我在上海云洲邮市淘到一枚著名集邮家马任全寄发的信封,令我喜出望外。此封的得来还真有点戏剧性,那是2017年5月的一天上午,我和夫人来云洲闲逛。在一老者的柜台上搜寻邮史封时,这枚马老寄发的信封赫然在目,令我心中窃喜,便假装挑选其它几枚实寄封,  相似文献   

6.
最近收到一封从法国寄中国的航空挂号回执盲人读物邮件,细细把玩之下,觉得此封相当有意思,现介绍如下:该信封为牛皮纸普通信封。规格为长230×170mm。信封正面贴有5枚法国邮票,销2011年5月9日巴黎SENTIER邮局邮戳;贴一枚52×65mm的盲人读物不干胶邮件指示标签,一枚80×30mm“纸飞机”电子邮票底纸标签,一枚100×43mm的挂号签条(图1)。信封背面销“四川郫县2011.05.18.08犀浦投递2”落地戳。封后附一回执卡。  相似文献   

7.
金培 《上海集邮》2011,(10):33-35
6个矩形方块代表6枚信封,呈扇形散开,象一朵绽放的鲜花,配上"中国邮政CHINA POST"和"贺年有奖明信片"两行文字,构成了2004—2009年邮政贺卡的标识(图1)。它图案鲜明,简洁大方,被集邮爱好者形象地称为"信花"。  相似文献   

8.
林靖华 《集邮博览》2014,(12):77-77
近日,在整理邮品时,一枚不起眼的台湾实寄封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枚普通的航空信封,是1993年6月1日由台湾朋友从台北直接寄给我的。朋友在来信时,特别提醒我,这封信的特殊性是:从这一天起,台湾寄大陆的邮件,不需要经香港中转,也不必再在邮件上注明"香港"字样。由于时间过去二十多年,我竟然将此事忘了。  相似文献   

9.
刘宇 《收藏》2007,(4):142-143
笔者于2006年7月在网上淘得一张贴有3枚“大清山东省商务局藤草帽税3分”票的红排单(图1)。据原收藏者称,十多年前他在一古玩市场上购得此单,同时还有一个光绪年间的大信封,上钤两枚大印,信封上标明由省府发往上颖(属安徽省),信封背面是篆字,只认出“加急”和“安徽”,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10.
近日,笔者收到一枚由辽宁省邮政局寄来的“2003年邮政服务质量用户评价意见函”,随函装有一枚回信专用信封。与众不同的是,在信封的右上方有一枚用黑色  相似文献   

11.
笔者收到一枚由辽宁移动通信公司大连市金州区移动公司大客户营业部寄来的挂号EP.80品实寄封,信封的规格是“GB/T1418—2003”。令笔者惊诧的是,这枚信封上没有贴邮资,而是在信封的背面用透明胶带呈扇形贴有三枚面值为80分“幸运邮天下”邮资片代替邮资(如图)。销邮资的邮戳是“辽宁大连金州城内/2009.10.21.16”。很显然。这种违反邮政规定的做法,并非出自邮政用户本身,而是邮政部门为了消耗大量积压的邮资明信片,而采取的一种变通手段。  相似文献   

12.
理邮 《集邮博览》2012,(4):37-37
颜明忻先生在《这枚贺卡姓啥》一文中披露的函件,我认为是一枚贺卡图邮资信封。理由是:其规格为234mm×120mm,接近现行信封国家标准ZL型230mm×120mm(±1.5mm)规格,其基本属性定为信封。封面的主要部分是一枚2012年普通型中国邮政贺卡,含80分邮资图,  相似文献   

13.
笔者有一枚“特挂”信函封(如图①图②所示)。说它少见,是因为它采用了火漆戳封口,由于此封受到过液体浸污,造成书写在信封上的收信人地址、姓名及寄信人的地址都无法看清.但是信封上的邮票、  相似文献   

14.
赫建 《集邮博览》2012,(9):45-45
最近,收到的一枚实寄封引起了我的注意,信封纸张比较特别,信封背面印有“100%可回收”和“信封专用纸”字样。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邮资封片简卷》一书,把文革剪纸图红绿邮资封编为PF3。该邮资信封发行于1970年1月21日,全套20枚,仅有2枚不带剪纸图。剪纸美术图案以时代英雄人物、政治宣传为主。这套文革邮资信封,是在社会动荡期间设计的,当时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发行计划。1969年5月9日邮电  相似文献   

16.
杜明明 《集邮博览》2014,(11):53-53
正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与烦恼:没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制作手绘首日封、没有足够的闲散资金网络订购原地首日封、没有性能良好的打印装备印制美术首日封……但是,资源、条件的不足往往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收藏有一枚逆原地首日封,它就地取材,用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的挂历折叠而成了信封,经过邮票设计师题字加印落款后,反倒成了手绘封、书法题跋封,令我不禁为之击节叫好。这枚简陋的挂历信封上,贴了全套T44《杭州西湖》邮  相似文献   

17.
近日,在单位收发室见到了几枚河北沧州市邮政函件广告局寄出的贺卡信封,信封上的邮政编码、收信人及收信地址都是用打印机打印上的,封内装有宣传中国邮政"定制型"贺卡、幸运封的广告。当笔者见到这些封时,第一印象是,这是一批没有盖销邮资的信封,因为在邮资图上没盖上任何销资戳记(图1)。但是,当拿起其中一枚,欣赏邮资图时,突然发现在邮资图的左上角有一组数字(图2)。于是,我又将其它封都拿了起来,一一查看,结果一样,都是在这个位置附近,或前或后有  相似文献   

18.
我最近收集到一枚实寄封。封的正面有一枚收寄局机盖波纹式日戳:“广东肇庆01.07.06.21平信1”。信封背面的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信封背面共有4枚邮戳:一枚落地戳,为“宁夏中宁2002.02.04.17石空”;一枚是“成都2002.01.30.15平函2”戳,似为真正收寄局日戳。另外两枚为“广东肇庆  相似文献   

19.
最近翻出一枚小时候在陕西西安八仙庵古玩市场,花三元钱淘到的“文革”实寄封,此枚信封正面书写有详细的名址,是由“陕临潼韩峪枣元大队’寄往“西安电信公司小南门外张家村”,并印有“毛主席语录”和解放军战士。  相似文献   

20.
集邮者对信封邮票的盖销都会有一种特殊的要求,总希望盖得清晰,地位恰当。外国的一些集邮者还特地印制了一些贴纸,贴在信封上以引起邮局工作人员的注意,如贴一枚邮票盖左下角为好;横贴两枚邮票以中下方正中为好;如贴四枚邮票成方连,则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