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1+有+N2”的语义可概括为两类:其中表领属的除了“领属”这个基本语义外,还有表示所有、表示具备、表示人际关系、表示评价、表示划分等语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Vt+N_1+的+N_2”是很常见的一种结构,其中Vt、N_1、N_2三者之间的语义关系是多样而复杂的。本文将N_1限定在表示人的名词或代名词的范围内,通过分析“Vt+N(人)+的+N_2”结构的内部语义关系及相应的形式标志作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语法的距离象似性角度来看,"N1+的+N2"结构以领属关系居多,领属关系中,N1有的是对N2的限定,有的是N1的部分属性投射到N2。表示限定时,靠近原型领属,结构中的"的"一般会出现,表示属性投射时,接近边缘性领属,"的"一般不会出现。"的"隐现象似于概念距离。  相似文献   

4.
“很+N”组合中“很”的作用及其对“N”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N”组合中“很”的作用主要是表示程度量,同时对“N”的性质义强制凸显,促使“N”语义转化、功能游移,最终引申出形容词义项,成为名形兼类词。  相似文献   

5.
“V·N1·N2”结构中,“V’表示动词,“N1”指代名词或代词,“N2”代表名词及名词性词组。这种结构,汉语里面比较常见。这种结构,一般情况下能变换为“把”字句型和“被”字句型。从变换角度分别考察它们有何不同。为何不同,从而澄清一些模糊认识,便于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V+N_身"结构在共时平面的语表、语里、语值三维上具有鲜明特点,其中的V和N_身具有[+位移变化]和[+自主]的语义特征,表示一定的转动义、短时义和主观义,发挥着独特的语用价值。受句法位置、隐喻转喻机制、语言经济原则及常用性与非常用性等影响,部分词语发生了词汇化,并收录于词典之中。  相似文献   

7.
“V+N”的结构歧义除了由动宾短语与偏正短语同形造成的之外,一些“V+N”偏正短语的内部也会因为语义关系不同而产生歧义,这类“V+N”偏正结构歧义的形成是因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既可能是同位关系,也可能是限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你+N"和"你们+N"两个结构内部存在明显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具有重要的对比研究价值。文章运用三个平面的理论,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汉语的"你+N"结构进行详细描写分析,并将其与"你们+N"结构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了"你+N"结构和"你们+N"结构的转换条件主要受到"N"的选择、受话者的数量等因素的影响以及"的"的隐现也会造成不同语用效果等结论。本研究对深入了解"人称代词+N"这个上层结构以及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V+你的+N+吧!”句式是一种具有双重表义功能的特殊祈使句,语义成分“你的”义值已经虚化。该句式有其存在的特殊语境,动词“V”必须能形成“你+V+N”的语义结构,“N”在此句式中隐含着被主观肯定的语义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再+X+不过”格式中的“X”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对“再+X+不过”格式的句法和语义进行了探讨。从音节特征看,“X”主要是单双音节、多音节;从范畴特征看,“X”主要是形容词、心理动词,且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从句法特征来看,“再+X+不过”主要作谓语和定语,作状语和补语的情况不多。“再+X+不过”的语义特征有三方面:陈述性、倾向主观性、极值描写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V+N(受)的”结构表示转指的语义出现了施事和工具的歧义,这是因为施事和工具都是动词的论元成分,并且受事充当宾语的能力比施事和工具都要强。所以,当受事进入宾语位置时,施事和工具就都能够进入该结构中主语这个句法空位而被提取,从而被转指。本文从动词的配价成分和动词本身的意义两个方面着手,解释了“V+N(受)的”转指语义的倾向问题。  相似文献   

12.
“X+王”虽然从古就有,但其中“王”的语义不断经历变化,如今“王”在很多情况下已不作为词根语素存在。通过对“王”的新义探究可知,“王”在原有语义的基础上产生的新义,多表示“形容的状态、程度之深”,在限制性语境或具有限制要素的固定称号中表示“某个领域之最”。结合“王”的语义分析及“X”的分类研究可以得出,“王”的语义发生了虚化,成为了“相对不成词语素”,具有类推性、能产性等特点,符合类词缀的判定标准,已经成为了类后缀。  相似文献   

13.
歧义句即为有多重理解方式的句子。"在+NPL+V+N"句式自1978年朱德熙先生《"在黑板上写字"及其相关句式》一文发表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持续关注。本文运用变换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结构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在+NPL+V+N"这一歧义句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职务名词+的+指人名词"结构是个多义结构,它既可以表示领属关系,又可以表示修饰关系。本文从指人名词的小类入手,指出该结构在表示不同关系上的规律和歧义分化的办法,并从认知角度解释了该结构歧义产生的原因,最后指出同为指人名词在指人性质的强弱上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5.
“介词+X+来说”和“介词+X+说来”这两个看似相近的结构,在介词选择、X的语义类型和整体功能三个方面均有差异。对“介词+X+来说”和“介词+X+说来”展开比较研究,有助于促进人们对二者的认识,并丰富框式介词结构这一领域的研究视角和成果。  相似文献   

16.
“当+X+Vm+Y”是一种设疑类流行构式。该构式基于传统相遇类介词短语结构得以建构,内蕴形式固化和语义衍化机制。根据“Vm”所系论元的语义关系,整体构式语义大致分为冲突、混搭、巧合、穿越等几种类型。该流行构式的生成有其承继链接机制与修辞动因。基于构式变项的语义张力和表达潜势,该类构式用例被广泛地用作各类作品标题和条件性语篇信息组件。研究发现,修辞性“相遇类”已成为一种很有特点的语义范畴,其表达已形成一种较为复杂多样的流行构式群。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比三类"谁让"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有别于现有意义的特殊"让"字句—特殊"谁让+N+VP"句。文章立足现代汉语语料库,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来研究特殊"谁让+N+VP"句的语义特征,并对特殊"谁让+N+VP"句做了语义类型的分类。  相似文献   

18.
“在+NP+V+N”是汉语中一种颇有研究价值的句式。本文从“在+NP+V+N”句式诸构成因素相互关系的角度切入,根据N的移动情况对“在+NP+V+N”句式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考察了N与NP的关系,V与NP的关系,指出各构成因素在语义特征上的对照性及句式内部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9.
“N1+在+NPL+V+N2”可以分化为十个歧义类例。“在+NPL”可以专指N1、可以专指N2、也可以兼指N1和N2、还可以在某些语用场景下专指N2或兼指N1和N2。“在+NPL”指向N1时,表示的是N1的定点位置,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不受V的影响;“在+NPL”指向N2时,可以表示N2的起点、终点或定点,这主要决定于V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名词性主语加上由"这个"限定一个名词组成的结构,即"N1+这个+N2"。以"你这个意见"",你这个混蛋"和"你这个姐姐"三个词组为例,分析三类短语的特点,说明最后一个词组"你这个姐姐"代表的一类短语会造成歧义。从N1与N2具有领属关系、N2是一个一价名词、量词"个"适用范围广泛三个方面分析形成歧义的原因,并提出消除歧义的两个方法,即变换句式和使用重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