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如今,《记者观察》已走过了九个年头,迎来了创刊第一百期。 回顾百期,浮想联翩,百感交集。 首先是深感喜悦。在编辑百期刊物的过程中,我们高兴地看到,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改革  相似文献   

2.
在伟大的2008年就要结束的时候,在令人激动的建国60周年的年份就要开始的时候,上海市编辑学会隆重召开第四届代表大会,这是上海市编辑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编辑界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为此,我专程从北京来到上海,代表中国编辑学会,向上海的同行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消息     
3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召开了《中国新闻年鉴》编辑委员会。委员们热烈祝贺第一部新闻年鉴出版,并对第二部新闻年鉴的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认为,第一部新闻年鉴的创刊和出版,这是我国新闻界的一件大事。它总结、纪录了我国新闻  相似文献   

4.
《北京档案》走过23年的办刊历程,迎来了出版200期这值得纪念的日子. 今天,我们召开纪念《北京档案》出版200期座谈会,回顾办刊的历程,听取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及读者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办刊经验,以使《北京档案》在宣传、引导、指导全市档案工作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我们为什么编写《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是为了服务于实现我国出版工作的总目标:多出好书。多出好书就要不断提高图书质量。目前妨碍提高图书质量的问题之一,是编辑工作的不规范,也就是编辑工作的随意性。如何制定编辑工作规范化的要求,是编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编辑学会有一份责任。我们的能力有限,但愿意尽力而为。这就是事情的由来。 中国编辑学会常务理事会把编写《规程》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编辑学会的年刊《中国编辑研究(1997)》最近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该学会继创刊号(1996)之后的第2本年刊。这本年刊收入论文67篇,并附有学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和第二届理事会名录及1996年学会活动纪事。1996年我国编辑研究颇为活跃,无论在结合出版业体制转轨(向出版产业转  相似文献   

7.
编后记     
把《出版史料》和《编辑学刊》合二为一,能否为广大读者接受,这一直是我们合刊后密切关注的问题。今年第一期合刊后的《编辑学刊》出版后,编辑部即召开了一次听取意见的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局领导、上海部分出版社领导、富有实践经验的中年编辑及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和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与会者就合刊一事议论纷纷:有的说合得不伦不类,两个刊物原办刊宗旨和读者层面各有不同,难以  相似文献   

8.
消息     
《科技期刊管理学》出版发行 《科技期刊管理学》由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件大喜事。一喜这本书为科技期刊编辑学增加了新的篇章。管理学的书到处可见,但专论科技期刊的管理学,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本。此书为编辑学特别是科技期刊编辑学的创立,增添了砖瓦。二喜该书出于4名(姜富明、冉强辉、何剑秋、吴川灵)40岁以下的青年人之手。他们志同道合,出于对科技期刊编辑事业的热爱与执著地追求,大胆地迈出了新的步伐。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这对老编辑来说也是一种慰藉。三喜的是该书对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作了全面的、系统的论述,初步建立了一套较新的编辑管理体系,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编辑学报》主编翁永庆编审为该书作序。他说:“我对青年人这种治学精神深感钦佩。尽管他们的编龄只在七八年之间,但由于他们在科技期刊编辑学领域努力工作,勤奋钻研,刻苦学习,以及对编辑工程和编辑部工作的认真探索和积极参与,归纳和形成了自己的见解著述于书中,使该书内容充实,见解独到。青年人勇于实践,敢作敢为,已成为编辑学领域的一支生力军。我为编辑学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由衷地高兴。”  相似文献   

9.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中国档案学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档案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 第二条 中国档案学会的组织和活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第三条 中国档案学会挂靠在国家档案局,其业务活动受国家档案局指导,并由其负责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家书目》(1985)(下称《书目》出版了,这是我国第一部正式的国家书目,也是我国第一部采用国家标准编制的大型权威性图书馆目录。它的出版对统一协调我国的编目工作,实现全国性书目控制具有重大意义。《书目》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下设中国国家书目编辑委员会主持编辑,收录了1985年出版的和部分1984年出版的中文图书以及在此期间创刊、改名的中文期刊和报纸,共17,000条。全书分两卷:第一卷为正文,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下称《中图法》)(第二版)体系编排;第二卷为索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编辑学会委托湖北编辑学会起草了一个《图书编辑工作基本流程》,这是我们为了推动编辑工作规范化、提高图书质量所作的一种尝试。到会的大多数同志都认为这件事很有必要,从不同角度提了些修改意见。如强调规范的同时,还要注意鼓励编辑的创新精神;编辑作为主体承担的工作和编辑参与的工作,对两者要分清主次,在表述上要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12.
正文章作者的署名是一件严肃的事,它是文责自负和拥有著作权的标志;然而,我们发现一些《编辑学报》作者在发回的校样上随意添加新的作者署名,有的还一加两三个。我们不支持这种做法。为了杜绝署名的不正之风,再次郑重敬告作者:务必不要在校样上再添加新的作者署名!本刊以往只是"郑重敬告",从2014年第5期开始则严格践行:无论何人执意添加,一概不予承认。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做编辑是带着薪水去进修,是天下最美的职业。多年的编辑生活确实让我感到日日新的进步。那是五月初的一个星期天,我像往常一样伏案编稿,任火老师的一篇《关注陌生》(见《编辑之友》2011年第6期)让我兴奋不已,编辑希望看到那种"人人心中有而笔下无"的稿件,更向往那种人人心中也很少意识到的内容,任老师的文章就属于这类。在他流畅的语言中,职业的"敏感"让我发现其中两处句式用词上需要斟酌,一处是"我们是否可以说编辑审稿其实就是一种‘拿不准审稿’呢?"另一处是"那些具有真正价值的学术理论、观点,出现在编辑面前的时候,都是  相似文献   

14.
我们和国人共同关注着张君犯罪团伙从作案、落网、庭审、伏法的全过程;出于职责的需要,也关注着记者对这一事件的报道情况。为此,本刊编辑约请《武汉晚报》记者刘国勤写了《迎着劫匪的枪口我按下快门》(2000年第10期)、《新闻110与全天候记者》(2000年第11期)、《出庭作证审魔头我拍张君生死照》(2001年第5期)以及《人民警察》特约记者罗学知采写的本期刊发的《透视魔头张君》。刘国勤在他第一篇文章中,介绍了迎着劫匪枪口拍照的惊险一幕。为了对这次报道的内容进行拓展和挖掘,把采摄经验加以提炼和总结,本刊编辑向刘国勤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刘国勤针对编辑提问在第二篇文章中,谈到多年来已养成随身携带相机拍下突发新闻的习惯,这也是记者的职责所决定的。由此他发表了对突发性新闻中动态性真实的精辟见解及记者胜任这项工作的必备务件。刘国勤在第三篇文章中,介绍了他在出庭指证魔头的庄严、紧张时刻,如何巧妙打好“时间差”,拍下张君“生死照”的经历。罗学知在《透视魔头张君》一文中,叙述了在直面张君以前,查看约40万字的审讯记录、文字材料,定下正确的采访方案,抓住张君的心理弱点,由表及里剖析其罪恶灵魂的过程。两位记者极富挑战性的采摄经历,可以说是一组具体、生动的业务教材,本刊奉献给读者,以期大家在掩卷之余能有所收获和启迪。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一年五月初,社长兼总编辑林呐同志找我说:“根据广大读者要求,我们社决定出版《孙犁文集》(以下简称“文集”)。这件事情,就由你负责筹办吧!”我接受任务以后,和有关部门协商,很快组成包括曾秀苍、顾传菁、张雪杉、董令生和我在内的文集编辑小组,着手进行工作。孙犁是河北省安平县孙遥城村人。一九三七年秋参加吕正操司令员领导的人民自卫军(后改称为八路军三纵队),在政治部从事宣传工作。从一九三九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到一九八一年四十多年来,共创作短、中、长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的第一、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论文评选于1988年6月、1990年8月先后召开。本刊第30辑陈尔泰的《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第4辑赵玉明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筹建和试播始末(调查报告)》分获第一届一、二等奖;第47辑哈艳秋的《伪满14年广播历史概述》获第二届评选三等奖。在两届评选中获奖的广播电视史学论文还有:二等奖白谦诚《广播电视节目十年改革的回顾与前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89年第2期),三等奖哈艳秋  相似文献   

17.
《新闻出版交流》1995年第2期转载了我发在《中国出版》上的文章,并及时转来样刊和稿费。该刊编辑工作的细致认真在当时也是少见的,放在今天的有些报刊编辑界可能有些不可思议了。这是我与《新闻出版交流》最初的结缘,是完全出乎意料的。此后我与《新闻出版交流》的缘分就都是在意料之中的了。1995年我将《中国出版》终审枪毙的稿子《辞书编辑出版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改题为《辞书编纂问题纵横谈》投寄《新闻出版交流》,发在1995年第5期。一年内发了两篇文章,就更来了兴趣,接连不断地将新撰稿件投寄过去,前后一共不少于…  相似文献   

18.
《冰点》——当代中国社会实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冰点》———当代中国社会实录王恬1995年初,中国青年报扩出一个名为《冰点》的专栏,每周两期,每期整版刊出。负责该版的资深编辑李大同说:“这是我从业以来面临的最大挑战,不仅是数量的挑战,更是质量的挑战。”1996年10月,《冰点》已赫然名列“第二届...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2001年1月1日,即新世纪的第一天,我们国家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这在我们国家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对我们语言工作者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个国家,在语言文字方面能够立法,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反映。立法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标志着我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开始走上法制的轨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对高等教育出版社在新的一年到来之前召开《中国编辑》工作研讨会表示赞赏。说到高教社与中国编辑学会和《中国编辑》的关系,我的印象是“三个非常”,即:对编辑理论建设非常重视,对编辑学会的工作非常支持,对办好《中国编辑》杂志非常尽心。高教社把办好《中国编辑》看成不仅是对全国编辑学科建设的贡献,而且是实现本社“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举措。这就把认识提到了战略高度。接受《中国编辑》出版任务以后,社领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配备了精干的编辑力量,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今天又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来共同研讨,这些都是很好的兆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