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庭坚早年喜作艳词,成为“苏门四学士”后,他的词风明显向苏试的词风逼近,这一转变背后是他生活和感情上的一些变化。他的词风变化体现了他创作态度的转变,从中可以窥见他对词体雅、俗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齐心苑 《文教资料》2012,(26):101-103
北宋时,词在风格、题材、内容、创作手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王安石作为一个文学家虽不以词闻名,但是他为数不多的词,却为词的变化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的词,有的化用典故抒写历史兴亡之感,有的以禅语佛理入词,有的则用旧语铸新意即集句为词。上承欧阳修以词抒怀的词心,下启苏东坡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是词发展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试论晏殊词的主体介入性与情感流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殊是唐五代词风向宋词转变的过渡阶段的关键性人物,他词作的主体介入性体现在词中描写对象的变化和士大夫情怀的介入,而他词作的情感流向在走花间词人的单向一维形式的同时还加入了他对感情的特别的节制。  相似文献   

4.
张英 《重庆师专学报》2009,(3):53-56,61
中唐是文人词兴起的重要阶段,中唐词坛上几位词人都有过贬谪经历。刘长卿的《谪仙怨》是词体中贬谪题材的开山之作;刘禹锡的贬谪词表现了他贬谪后悲怆、反思和自信交融的复杂心情;白居易的贬谪词于悲伤基调之外另有重回富贵生活的感慨,反映了他贬谪前后思想的变化。这些贬谪词是唐宋词贬谪题材的重要开端,为两宋贬谪词的兴盛起到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费茨杰拉德在他的短篇小说《冬天的梦》里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景使用不同颜色的词来展现主人公的不同情感 ,主人公的情感变化随着颜色的变化跌宕起伏 ,读者的心情也跟着色彩的变化而变化。作者通过颜色词的变换运用 ,构成了一个唤起读者回应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6.
创作主体真情实感的介入及其情感的复杂多维变化,是词史演进的重要标志。北宋词史上,参与词体开拓者众多,其中,晏几道将其独特的生活和情感经历纳入词中,情真意切;同时,其词的情感一味沉入,无意超脱,情深意浓,显示出独有的特性。他为词体的发展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史铁生,在此我想用几个词来评论一下他一生的变化:狂妄,自卑,软弱,坚强。有点语文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四个词是自相矛盾的。但读完他的书后我发现,这四个词恰好反映了他人生的蜕变。说史铁生狂妄,是他对青春的态度。其实,在这里,狂妄可以打个引号。因为说他"狂妄",不如说是他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读了他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后,我发现他在乡下插队时,与村民们和谐相处,就像他是清平湾  相似文献   

8.
一历代论东坡(苏轼,北宋著名文学艺术家)词,皆推崇他的豪放词风,公认他是上承范仲淹,下启辛弃疾的豪放词派的创始人。我们说东坡创立了豪放词派,并不是从豪放词作的数量上来说的,也不是说豪放词在他笔下已十全其美,登峰造极。而是说他在词的发展史上,有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以极大的勇气、魄力和创新精神,使自己雄豪俊爽的作品,屹立于纤巧轻靡之风盛行的词坛之上,开宗立派,“自是一家”;他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与文学发展的趋向,“以诗为词”,在整个词体上进行了大胆的再造,形成了词史上的一次解放与革新。文学史上,历来将词分为传统的婉约与“苏辛”为代表的豪放两大派。但这仅是粗线条的划分。  相似文献   

9.
汪懋麟是广陵词坛的重要词人。对于词体的态度,他表现得非常矛盾,一方面推尊词体,一方面又认为词是“小道”和“小技”。他不仅在词学言论上前后矛盾,而且在填词中也呈现出前后不一的状态。这和当时的时代风云和文风有关,也和个人际遇的变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李煜的词在我国词坛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从帝王到阶下囚的身世变化,对他的词风产生了根本的影响,在感情 抒发、形象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了独创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陆游诗歌中“梦”意象出现的频率在宋代文坛上是首屈一指的。梦作为一种从白昼延续到黑夜的精神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需求。“梦”意象无疑为研究者探寻诗人溶注在意象中的情感流程、内心隐衷提供了—个独特的视角。陆游的记梦诗历来都是研究的焦点之一,但研究者大多缺乏全面统计和观照。文章主要考察了陆游诗词中记梦诗的具体篇目,钩沉了全部“梦”意象,统计并分析诗人人生旅途上不同时期梦意象的分布情况及其展现出的诗人对其生存境况和精神追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尚恒元 《运城学院学报》2011,29(1):13-14,19
陆游《夏夜舟中闻水鸟声甚哀若曰姑恶感而作诗》中所用"姑恶"一词,古今多有异议。今据陆氏多首相关之诗,指出"姑恶"有含恨之意,该诗系悼亡前妻之作。  相似文献   

13.
赞体文是古代一种重要散文文体,内容以赞美为主。陆游赞体文共24篇,它们对全面研究陆游思想、情感、交游有重要的价值,但目前学界对其重视远远不够,本文试图就此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从陆游爱国忧民和自然风物两方面诗歌的具体鉴赏出发 ,分辨出陆游爱国忧民的诗歌不同于其他诗人同类诗歌的别开生面之处 ,并从中透示出其内心深处涌动着一种极为强烈的自负执拗的心理情结。同时 ,钱钟书还剖析了陆游与杨万里在自然风物诗歌上的审美差异 ,指出陆游诗歌意境重复、议论牛氐牿等创作上的局限 ,揭示出其标举的“工夫在诗外”之诗学观与实际创作中模仿、点化前人作品之间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5.
《陆游评传》通过对陆游作品的潜心梳理,对其生平的重新考订,对其思想的深入探讨,展现与评价了陆游的思想风貌,凸现了陆游的文学精神,堪称陆游研究的别开生面之作。该书又在21世纪最初的年代出版,对于21世纪的陆游研究,将起导夫先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陆游的诗歌受到盛唐诗人岑参的很大影响.入幕边塞是陆游接受岑参的新契机:相似的入幕经历,是陆游接受岑参的条件;陆游对岑参的接受具体表现在其入幕后的边塞军旅诗歌创作上;向往岑参遇合于盛世、贤主,有机会建立军功,是陆游在入幕后接受岑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陆游提出并阐释的“诗外功夫”一说,对于诗创作来说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诗外功夫”大抵指作家心灵修养和生活实践两个方面。可以从三个方面对“诗外功夫”引申理解:“诗穷而后工”;“情真景真,其词必工”;自然天成为工。  相似文献   

18.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创作了近万首诗歌,他生性爱花,特别是梅花,在蜀的几年中创作了三十多首“咏梅诗”,这些诗融进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展现了一种民族的伟大而永存的精神美,具有普遍的典型意义;为此,从四方面对陆游蜀中的咏梅诗做一粗浅的探析。  相似文献   

19.
《耆旧续闻》是南宋陈鹄所写的记录见闻的史料笔记。长期以来,关于陈鹄其人及其书一直少有人论及,根据《四库全书总目》等的记载及其书自身的一些内容,可推断出:陈鹄自号"西塘",这是其居住地的名称;他大约生活于1140年至1225年或更晚,一生仕途平平,但学问上有一定的造诣,曾与洪迈及陆游长兄陆淞谈论诗词;其书非一次成书,而是经历了几十年的漫长积累,成书年代当在1225年后不久。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探讨《汉书·艺文志》为何没有著录《楚辞》入手。梳理了《楚辞》一书的结集过程,探讨了《别录》与《楚辞》二书完成时间的先后。认为刘向写《别录》在先。结集《楚辞》在后。所以《别录》中没有收录《楚辞》。班固因袭《七略》既成体例。故不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