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享有“商界超人”美誉的李嘉诚先生,在华人社会,他的名字已经成为财富与成功的象征。李嘉诚先生最为世人景仰的,还在于他一向崇尚知识,尊重人才。他为大陆的希望工程和教育事业捐资捐物,数额巨大。他认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无论是社会发展,国家富强,还是人类文明水平的提高,都更加仰赖知识。关于知识对人生、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李嘉诚先生有着切身体会。李嘉诚先生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父亲是小学校长。受父亲的熏陶,他自幼喜爱读书。1940年,家乡惨遭日寇践踏,他们全家逃难到了香港。两年后,父亲病逝。为…  相似文献   

2.
在天 《中学教育》2006,(12):57-57
李嘉诚当年创建长江塑胶厂,把从意大利拜师学艺回来的塑料花生产技术应用到生产上,一时间生意火爆。由于产品供不应求,出现了降低产品质量来应付订单的情况。结果许多客户对低质量的产品要求退货,银行追债,客户追款,塑胶厂顿时陷入困境,濒临破产。  相似文献   

3.
近日,读到一篇专访文章,题为《财富有尽学识无穷》,说的是李嘉诚先生求学道路上的感人历程。李嘉诚先生回想自己从12岁开始投身社会工作,22岁创业,到今天在香港拥有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长江基建及香港电灯4家上市公司。58年当中,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每日工作超过16小时,付出汗水,付出努力,便是走上人生正途的第一步。1928年出生的李嘉诚,1940年随父亲到香港。日军侵占香港的3年零8个月,是李嘉诚一生最艰难的岁月。父亲去世,他孤身一人留在香港,赚钱维持潮州家乡的母亲和弟妹的生活。但是这一段岁月依李嘉诚所…  相似文献   

4.
【走近李嘉诚】(一)简历姓名:李嘉诚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11岁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全家逃难到香港。13岁父亲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3个弟弟妹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20岁升任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22岁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创办了自己的“长江塑胶厂”。30岁开始投资地产市场。35岁与出身名门的月明走进婚姻的殿堂。44岁“长江实业”上市,事业出现质的飞跃。51岁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资金已超过420亿美元。(二)资料链…  相似文献   

5.
李嘉诚14岁时,父亲病逝了,他不得不辍学到茶楼当伙计。茶楼工作异常辛苦,店伙计每天必须在凌晨5时左右赶到茶楼,为客人们准备好茶水茶点。李嘉诚是地位最卑下的堂倌,大伙计休息时,他还要在茶楼侍候。晚上是茶客最多的时候,茶楼打烊时,已是夜深人静了。李嘉诚后来回忆起这段日子  相似文献   

6.
1928年,李嘉诚出生于广东潮州的一家书香门第,祖父是清末秀才,父亲是个教书先生。在家庭的熏陶下,他3岁时便能咏唐诗,5岁已涉猎了孔子、屈原、李白、王维等人的诗文。可是,好景不长,自从祖  相似文献   

7.
1939年6月,李氏一家辗转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的家里。此时李嘉诚的父亲不幸患上肺病。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拼命地温习功课。  相似文献   

8.
2006年8月,亚洲首富李嘉诚宣布,未来将捐出个人财产的三分之一作公益慈善之用。2006年9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福布斯全球行政总裁会议上,李嘉诚被授予福布斯终身成就奖,成为了第一个获得福布斯终身成就奖的企业家。围绕着他的名字,各种传记重复杜撰了无数传说。他通常被描绘为一个天才,不停扩大着自己的财富,也因此成就了“超人”的外号。而人们似乎并不知道,这样一位传奇人物所经历的少年忧患,是怎样深刻地影响了他的人生和对待财富的态度。“只有你做些让世人得益的事,这才是真财富,任何人都拿不走。”这是李嘉诚对于财富的睿智表达,而他自己更是一生都在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9.
财富     
美国喜剧演员戴维·布瑞纳出生于一个贫穷但很和睦的家庭。中学毕业时,布瑞纳的很多同学都得到了家里给的新衣,有些富家子弟甚至还得到了一辆崭新的轿车。布瑞纳跑回家,高兴地问父亲可以给他什么礼物。父亲把手伸进上衣口袋,取出一样东西,然后轻轻放到布瑞纳手上——一枚硬币。布瑞纳以为父亲在同他开玩笑,可是父亲却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分类广告栏,自己去找一份工作,到这个世界去闯一闯,它现在已经属于你了。”布瑞纳成名以后,还念念不忘小时候父亲给他的那枚硬币。他说:“我的那些朋友得到…  相似文献   

10.
在天 《学习之友》2008,(10):52-52
李嘉诚当年创建长江塑胶厂,把从意大利偷师学艺回来的塑料花生产技术应用上,一时间生意火爆。由于产品供不应求,出现了降低产品质量来应付订单的情况。结果许多客户对低质量的产品要求退货,银行追债,客户追款,塑胶厂顿时陷入困境,濒临破产。  相似文献   

11.
财富     
从前有一个很有钱的父亲,他希望让儿子明白到人可以穷到什么地步,而他们这么有钱又是多么幸福。于是这位父亲带着儿子到农村,让儿子看看农村是什么样的,住在那里的人又是怎样的。他们在一个贫穷农家的农场里住了一天一夜。  相似文献   

12.
<正>马云小时候,通过电视认识经了比尔·盖茨和李嘉诚。那时他就确定目标,要以他们为榜样,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上中学时,马云第一次练摊儿,虽然没一点经验,但一点也不怵,他脑袋里满是李嘉诚和比尔·盖茨的形象。现实并不乐观,一连几天,马云一无所获。他的同学则比他幸运,收获颇丰。马云垂头丧气到了家,脸上写满了失望和沮丧。父亲忙关切地询问:"儿子,怎么了?"听到父亲的  相似文献   

13.
香港巨富李嘉诚 ,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见地。他非常注意对孩子人格与品性的培养。他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长到八九岁时 ,李嘉诚就让他们参加董事会 ,不仅让孩子们列席“旁听”。还可让他们插话“参政议政” ,主要是学习父亲“不赚钱”、以诚信取胜的学问。后来 ,两个儿子都以优异的成绩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了 ,想在父亲的公司里施展宏图 ,干一番事业 ,但李嘉诚果断地拒绝了 :“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 !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 ,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兄弟俩去了加拿大 ,一个搞地产开发 ,一个投资银行 ,他们克服了难以想像…  相似文献   

14.
香港巨富李嘉诚,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见地。他非常注意对孩子人格与品性的培养。他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长到八九岁时,李嘉诚就让他们参加董事会,不仅让孩子们列席“旁听”,还让他们插话“参政议政”,主要是学习父亲“不赚钱”,以诚信取胜的学问。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的帕格尼尼是一个音乐天才。童年时代,帕格尼尼的父亲以开杂货店谋生,收入微薄,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帕格尼尼喜欢音乐,便开始不顾一切地训练他,发誓要把他培养成才。他先教小帕格尼尼吉他,之后又教他管风琴和小提琴。大量的学习任务犹如从山上滚滚而下的巨石,每天砸在小帕格尼尼稚嫩的身躯上。在父亲的威逼下,他从早到黑拼命练习。即使这样,父亲仍觉得他不够勤奋,甚至无限制地加长他的练习时间,严厉的指责和冷酷的体罚是小帕格尼尼童年生活的家常便饭。  相似文献   

16.
李嘉诚有一次从酒店出来,准备上车时,不小心把一枚硬币掉在了地上。硬币咕噜噜地向阴沟滚去,他便欠下身去追捡。旁边一位保安见状,立即过来帮他拾起,交到了他的手上。李嘉诚把硬  相似文献   

17.
沈括生平沈括,字存中,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生于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一官僚家庭。他的父亲沈周(字望之)曾在泉州、开封、江宁做过地方官。母亲许氏,是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妇女。沈括自幼勤奋好读,在母亲的指导下,十四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后来他跟随父亲到过福建泉州、江苏润州(今  相似文献   

18.
差别只因5%     
一位内地企业家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谈到了他去李嘉诚办公室拜访李嘉诚的经历——李嘉诚是和儿子一起接见他的,李嘉诚的儿子说着说着就讲起了白话,会谈过程中李嘉诚好几次要求儿子顾及内地朋友可能不太听得懂白话的实际,改讲普通话。会谈结束之后,李嘉诚还特意从办公室出来,送他到电梯口。最让人惊叹的是,李嘉诚不是送到即走,而是毕恭毕敬地鞠躬,直到电梯门合上。  相似文献   

19.
猜猜看     
《老年教育》2011,(8):37-37
一次,李嘉诚正要迈进汽车时,裤袋中掉落了一枚2元硬币,硬币滚到了车底。他想:汽车如果一开动,硬币没准会掉到路旁的下水道里。于是,他便俯下身去捡取。此况恰被一名印度籍的值班看到,立即上前代他捡起。李嘉诚收回2元硬币后,竟付给了那位值班100元酬谢费。  相似文献   

20.
十年前,父亲走了,给我们兄弟留下一句话:这几年,我和你母亲老生病,仅有的一点积蓄都花光了,没有给你们留下一点财富,让你们受苦了。父亲对我们的教育非常严格,近乎苛刻。那时候,家中一年到头难见荤腥。一次父亲买了一大块肥肉,少不更事的我朝肉碗里多伸了几下筷子,便被父亲训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