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作家连线] 刘畅,本名刘永泉,河北保定人.儿童文学作家、著名儿歌作家和诗人.系中国音乐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 在《中国少年报》、《中国儿童画报》《中国校园文学》《娃娃画报》《幼儿文学》等百余家报刊发表以儿歌为主的各类儿童文学作品、理论辅导和点评文章千余篇(首).曾获中宣部等五部委联合颁发的全国优秀童谣奖、 河北新童谣奖、湖北省优秀童谣奖、2010年十大网络民谣奖、2010年十大精彩民谣奖等奖项.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前期,我国儿童文学理论文体研究中“诗歌”所纳的范围很宽,包含儿歌、民歌、童谣、谚语、旧诗、新诗、词曲、其他等,理论研究的重心在儿歌与童谣。1914年周作人的《儿歌之研究》、1923年冯国华的《儿歌的研究》、1926年褚东郊的《中国儿歌的研究》堪称这时期儿歌研究的三个标志成果。对这三个成果笔者另有专文论述,本文详细梳理论述的是除此之外的其它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3.
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儿歌童谣“同一关系”论和以魏寿镛、周侯予为代表的儿歌童谣“并列关系”论,是现代儿歌童谣逻辑关系理论的两大传统主流观点。其生命内核均是指向民间的,未能涵盖现代儿童文学视野下的文人创作儿歌是其“硬伤”。就当下儿歌、童谣的存在现实而言,儿歌、民间儿歌(童谣)、文学(创作)儿歌j者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以儿歌为“母集”、以民间儿歌和文学儿歌为并列“子集”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生在农村,婴儿期就受口传心授的民间文学的熏陶,熟记江南传统童谣。因此,我学习儿童文学,是从写儿歌开始的。如被选入幼儿语言教材的《小蚱蜢》,和被收入多种儿童文学作品选的《夏天到了虫虫飞》,都是儿歌。  相似文献   

5.
最早的儿歌集,是明代吕坤(153-1618)的《演小儿语》。全书收集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等地流传的儿歌46首。文字浅近,内容生动,便于口头传诵。编者在每首儿歌下面加上评语,在序和跋中还提出了一些关于儿童的理论问题。它为以后儿歌创作提供了借鉴。最早的儿歌集──《演小儿语》  相似文献   

6.
编后话     
这一期我们编发了几篇较有份量的稿件,稍感欣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保初的《论叶君健先生的儿童文学观》,虽说只是对叶君健的研究和评价,但可以相信它对我国正在变化发展着的儿童文学事业也会有所裨益.当前,有志于儿童文学创作的人正日渐多起来,我国三亿儿童无书可读无歌可唱的局面正在改观.而关心这事业研究这理论的工作,不仅不能落后,还应当超前并成为其先导.希望这方面的学术研究活动也能活跃起来才是.  相似文献   

7.
<正>板块一:回顾共读时光,温习诵读方法(课前播放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和大人、小伙伴共读童谣儿歌的视频。)师:我发现你们刚才一直盯着大屏幕笑呵呵的,看到你自己了吗?看到你们在干什么呀?生:我们在跟着老师念童谣和儿歌。生:我在和妈妈一起读《剪窗花》。师:短片记录了你们上个学期和大人、小伙伴一起读童谣儿歌的美好时光。我们在课本中读了很多童谣儿歌,这三首还记得吗?(出示标题《剪窗花》《谁会飞》《春节童谣》)  相似文献   

8.
潮汕方言童谣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无论对于过去、当下还是将来,其研究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潮汕方言童谣的研究已然开展,但在研究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首先要给予童谣以清晰的界定,不能混同于歌谣和儿歌;其次要搞清楚是在哪个领域里做研究。在儿童文学的视野中,童谣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养料,必须考虑它的儿童观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9.
按作者对象和呈现方式可把儿歌分为民间儿歌(或称童谣)和创作儿歌(或称文学儿歌)两类。童谣作为民间文学与儿歌文学的边缘性体裁,它的主题是宽泛的,是没有限制的,而文学儿歌服务儿童的目的性决定了其主题总是表现出向善性、单一性、针对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郎丽青 《教师》2012,(19):108-108
童谣,自古有之,最早记载于《诗经》。百度百科对童谣是这样定义的: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音节,和谐简短的歌谣。它的叫法很多,在古籍中有“儿谣、女谣、小儿谣、婴儿谣、孺子歌、童儿歌、儿童谣、孺歌、小儿语、女童谣”等称谓。名称虽不同,但童谣的两大特点是亘古不变的: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是有趣、好玩,孩子们感兴趣。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童谣》的教学实践中,我真切地体会到新童谣的价值。首先,新童谣是对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形式的发展和创新。新童谣把富有时代特点的新内容与古老的儿歌创作结合起来,使其符合当代儿童的认知特征。这学期,我班召开了《礼仪花香飘四方》主题班会。我组织学生找自己在家庭礼仪方面哪些地方做得不好,然后创编一首童谣,说出正确的做法。学生们通  相似文献   

12.
儿歌刍议     
儿童一出生,最早接触的文学便是儿歌。没有儿歌的童年几乎是没有的。 但是我国儿歌的发展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根据现有的资料,我国儿歌的搜集,最早见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在《左传》、《战国策》等古代史书中略有记载。日本的学者认为我国最早的儿歌是《国语》中的《郑语·周宣王》:“(?)弧箕服,实之周国。”我们一般认为《左传》中的《卜偃引童谣》是目前见到的最早记载的儿歌:“丙之辰,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龙尾”、“鹑”、“天策”都是星名,在这里都是指的星象,它反映了当时晋候灭虢的情景。  相似文献   

13.
儿童文学是主要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儿歌、童谣、儿童诗、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童话、寓言、儿童戏剧、成语故事等。具有儿童本位、传递人生价值和引领学生言语的特点,它能  相似文献   

14.
正儿歌、童谣,因其朗朗上口、富有情趣,历来被儿童所青睐。翻阅《品德与生活》教材,可以发现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内容,共计有三十余首,几乎每个单元都加入了1~2首儿歌。这些儿歌、童谣,在编排上符合儿  相似文献   

15.
<正>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读者对象,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艺术价值,适于儿童阅读理解和欣赏,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的总称。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学生的阅读作了明确的规定:"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为使儿童文学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提高课  相似文献   

16.
儿歌是儿童文学百花园里的一颗明珠,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婴幼儿专用的精神食粮",是最具"人之初文学"意义的文体,学会创编儿歌是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的要求,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备的专业素养。本文旨在通过一些优秀儿歌的赏析、结合学生创作的作品评议,引导学生学会儿歌创作。那么如何创编儿歌呢?本文结合课堂教学欣赏儿歌、指导学生创编的实践,谈谈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7.
《文学应给孩子什么?》等4篇论文是2005年最为重要的儿童文学理论文章,它们带给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实质性的思想启示与学理建设意义。在“2005安徒生年”中,新的研究成果有力回击了当今文坛某种企图否定安徒生、质疑传统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的现代价值的倾向,这使得该年成为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批评与思想建设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年。《中国儿童文学的走向: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讨会论文集》是近年来我国儿童文学理论界发出“呼唤原创”的强音。同时,在对儿童文学创作现象批判,作家作品、儿童文学史以及地域儿童文学的研究等方面,2005年也是收获颇丰的一年。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茅盾文学创作活动全过程的时候,人们不能不惊奇地发现:这位闻名中外的文学大师,居然是从儿童文学开始,迈开他创作生涯第一步的。 1916年,年青的茅盾译出他一生的第一部作品《衣》。这是一本科学通俗读物,它的主要对象是中学生。1917年,由他编纂的《中国寓言初编》出版。这是一部“开风气的书”,它将中国寓言第一次正式地引进中国儿童文学园地。同时他又开始翻译改写外国科学小说,《三百年后孵化之卵》正是其第一篇。从1918年起,茅盾又根据中外神话、传说,编写儿童文学作品,到1923年,共28篇,其中的《寻快乐》、《书呆子》、《一段麻》、《风雪云》、  相似文献   

19.
初中补充教材《十月里的春天》一文,有关的教学参考文章对它的主题的说法不一。《十月里的春天》的作者葛翠琳同志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新中国建立后,她就开始了儿童文学创作的生涯,一直致力于为孩子们创作。祖国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为祖国的孩子创作,就是为祖国的未来创作,这是葛翠琳从事儿童文学事业的动力和目的,也是本文在立意上的基本出发点。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形散神聚的散文,文中的材料都紧紧围绕着“为了祖国的孩子,为了祖国的未来”这一中心,其主题可以表述为:本文回忆了作者40年儿童文学创作的经  相似文献   

20.
《重绘儿童文学地图》这部三十万字的理论专著,收集了作者谭旭东多年来儿童文学研究的成果,全方位地勾勒了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创作发展进程,堪称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全景式的画卷。它体现了著者挚诚的儿童情怀、强烈的使命感、执著的学术勇气和开阔的学术视野及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