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和文芳谈话的地点是一个叫做“丑乌”的酒吧中,“丑鸟”是一个建在地下的酒吧,里面曲曲折折的,由许多很特别的陶艺装饰,文芳说这里是她和朋友常常聚会的地方,很熟悉。我们来到一个有秋千式椅子的房间里开始了我们的谈话。文芳的形象和我想象的有些差别,可我又觉得她本应该就是这样的——染成栗色的有些卷的头发,大红色的上衣和卷了裤脚的牛仔裤,很精神也很时尚。话题是由蚁盟开始的。  相似文献   

2.
7月21日,刚刚入伏的夜晚很是闷热。拨通姜凯文的电话,听筒里马上传来一片巨大的嘈杂声,“我在深圳健力宝俱乐部酒吧,正和朋友在看中国队比赛”,他尽力大声说。看来这个SP老总蛮会安排闲暇生活的,我正沉吟间他已经步出了酒吧,背景迅速安静下来。他略带兴奋地告诉我,就在当天,他代表东方商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商旅)和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成为深交所、上交所、香港联交所的移动增值服务业务的信息发布商。以后,深交所、上交所、香港联交所的即时信息将由他们的“EAST报媒无线移动增值服务平台”第一时间进行传播。作为一个起步不到两年的SP,这个协议实在是他们跨越的又一大步。我向他表示祝贺:“看来你又打赢了一仗。”“不对,应该是我们共赢。”放下电话,我的手机短信响起--是在8816定制的体育信息-中国VS印尼:五比零。中国足球终于赢了。  相似文献   

3.
同道俞晓群     
在电话里,聆其声,听其调,你会觉得,此人不会是一个太热情的人。我说,我迟早要写一篇关于他的人物杂写,他照样是不冷不热。他赠送过他写的个人著作《数术探秘》,书却我不大懂。一次刘杲同志跟我说,俞也送了一本这样的书给他,他也说他看不懂,好像一本天书。刘杲同志,在出版界何许人也,能经他提起的人,一定不是一个孬种。于是,这样一个远在数千里之外的人,长时间成了我心中的一个谜和一团悬念,我有了进一步观察和探究的兴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不记得与他是什么时候相识的。相识何必论迟早,反正都在出版界内做事,都有志于出版事业,是彼此都知道各自的名姓的。只记得最初的印象,很深的有这样两件。他从关外出差到了北京。从我们共同的朋友处,他知道我也要从长江边去那个地方。当我到达北京车站时他将到了机场,两人要错肩而过。为了和一个不曾谋面的朋友见上  相似文献   

4.
拉黑一年     
朋友王二波.我认识他有十多年了。十年前我们如胶似漆,十年后则聚少离多。他是我朋友圈里最最不靠谱的,没有之一,对于像我这样的水瓶座怪叔叔来说.能对一个同性朋友保持如此大的忍耐,堪称奇迹。  相似文献   

5.
步杜民  十月 《出版参考》2007,(12):19-20
繁忙的工作之余,邀几个朋友,到酒吧里听歌跳舞.是一种极好的娱乐活动. 在我国.酒吧毕竟是一种新兴事物。尚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6.
阿玛社长     
这次非洲之行,我在多哥停留的时间不长。访问了两天之后,中间去了一次贝宁,然后又回到洛美。前后加起来不到三天。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对多哥,只能说有一个浮光掠影的印象。谈不上深入的了解。但出人意料的,也就在这来去匆匆之中,我却从一个多哥朋友身上,感受到一种真挚的友谊,看到了黑非洲一颗纯朴而又灼热的心。我的朋友阿玛,是多哥通讯社的社长,也是这次接待我的主人。他今年四十岁,沉默寡言,性格有点内向。高高的个子,瘦削的脸颊,两只大眼睛里经常布满了红丝。去年,他接受新华社的邀请访问过中国,我们  相似文献   

7.
与足球争宠     
女友恶狠狠向我抱怨:“这日子没法过了。”难得一个大好周末,阳光正好,她在网上搜索了周边游的线路,男人却说:我已经和朋友约好了,去酒吧看球……  相似文献   

8.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10,(6):28-29
酒鬼和警察一名警察把自己的警车停在一间臭名昭著的酒吧外面,准备随时逮捕那些酒后驾车的小混混。突然,他看见有一个年轻人摇摇晃晃地从酒吧里走出来,费了不少劲才找到自己的车钻了进去,然后开始发动汽车。警察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那个年轻人的身上,全然没有发觉酒吧里陆续有人出来开车走了。  相似文献   

9.
我有一位做企业家的朋友,他曾是省城一家大型国企的老总。他为人真诚、热情、随和,朋友颇多。在做老总的日子里,有许多朋友不停地找他,在经营中遇到困难,朋友们也倾力相助。几年下来,企业也确实搞得旺旺火火。不过,去年他调整了工作,不当老总之后工作似乎清闲了一些.但朋友之间的友情依然如故。  相似文献   

10.
女球谜     
朋友相约到酒吧里看球,本以为是男人的世界,到了以后才发现,女球迷的人数反而更多。女人们一边呷着啤酒,一边跟人讨论小罗、卡卡的落选对巴西队实力的影响。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法国剧作家尤涅斯库笔下的一个荒诞喜剧:某地人喜欢变身犀牛,人们都狂热参与其中,唯一不玩的人,就成了—个新的异种。  相似文献   

11.
程实 《报林求索》2012,(8):60-60
<正>朋友有一个习惯,约我吃饭,到时候总是会看到饭桌上有一堆我不认识的人,朋友的朋友们,当然,这些朋友们之间,很多时候也不太熟悉。朋友很自豪,因为作为一个饭局高手,在他看来,是在把自己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也确实,他的朋友们,也确实有些因为这些饭局而熟络起来,成为了朋友。不过,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样,至少对我来说,这位朋友再约吃饭,我总是会找理由推托,因为和陌生人吃饭,即便中间有共同的朋友,还是感觉辛苦。吃饭,原本是朋友之间叙旧的场合,结果变成了社交场所。这样,我就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样的社交生活,自己是否需要。  相似文献   

12.
这源于我写的一篇通讯的争功事。它过去了好多年,但却仍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我动笔时,便为我敲响了警钟—一定要认真细心。那是1997年的一天晚上,我去同厂的一位朋友宿舍里玩。他是一个动力员,主要负责设备的维修、改造。寒暄过后,我便问他关于厂里新进的进口设备怎么样了,能不能用。于是,他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无锡市档案局的朋友托我打听在江南大学退休的梁家佑老师,朋友告诉我梁先生曾经是中国远征军的一员。我当时就一阵激动,心想在我们身边居然还有中国远征军的老兵。几经周折,我终于电话联系上了梁家佑老人。电话里传来的声音非常热情,他虽然已90多岁,但思路清晰,反应敏捷,更让我高兴的是,他还和我一样都是九三学社的社员。几天后我们如约来到梁老师家中,他住在江南大学青山湾校区一栋普通的教工宿舍楼里。为了接待我们的采访,他特地早早将房  相似文献   

14.
我在青海有十六年的工作经历。时至今日许多青海朋友仍与我保持着深深的友谊。青海XX县的藏民朋友扎西,就是众多朋友中的一个。当初我认识他是因为先认识他的父亲,那时他也就十岁出头。扎西如今四十岁了。几日前来京旅游,看完景点打算要回去了,我自然要接待一下。谁知这一接待,竟让我经历了一个令人十二分震惊的不眠之夜。  相似文献   

15.
很多人的心里都有过酒吧梦。 当我还是一个中学生的时候,就想将来有一个酒吧,想象中它是灯红酒绿糜烂的。而我,一袭白裙,仿佛出污泥而不染。 之后很多年,我在不同的城市间游走,在不同的酒吧窜来窜去。有时候电奇怪地问自己,为什么要特别在意每个地方的酒吧,仿佛是通过那些酒吧来认识那些不同的城市。酒吧成了城市的代言符号,在我的心目中,不同的酒吧透露着不同的气息,这些不一样的气息从酒吧的色调、整体设计的基调、饰物、挂件、吧台的形状、来酒吧的客人、灯光、音  相似文献   

16.
朋友从国外打电话来,以发现新大陆般的口吻告诉我:"罗纳尔多退役了,你知道吗?"我怔住了,没想到他竟然在国际长途里跟我说这个,隔了一会儿才悻悻答道:"他退不退役与我何干?"朋友在电话里责怪我对世事冷漠,  相似文献   

17.
正去年的一个周末去了趟徽州,那里粉墙黛瓦,路边的田地里是一片片嫩黄色的油菜花。眼前摆了一堆获安徒生奖的童书,从中单单挑出了这本《少年斯特法诺》,因为我有个意大利朋友叫斯特法诺,后来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阿根廷女作家玛丽亚·特蕾莎·安德鲁埃托的父亲也叫斯特法诺,也是意大利人,这本书就是献给他的。如果可以借花献佛,我也想把这本书献给我的朋友斯特法诺,他会用中文说"你好吗",他的二儿子,十岁的加布里埃莱也在学中文。有一天去他家吃饭,还给加布里埃莱上了堂课,这个孩子漂亮聪明,还认真得不行,临走前,我把刚读完的一本路内的小说《云中人》送给了他,对他说,"现在读不懂,我相信,早晚有一天你会读懂的。"这本《少年斯特法诺》也是,如果感觉读不懂,长大了就会明白。  相似文献   

18.
等待     
忆澜 《出版参考》2005,(1):13-13
我在街口等一位朋友,见离相约的时间还早,我便买了瓶饮料慢慢地喝着,打发着等待的时光。也许是有事耽搁,朋友久久不至。瓶子里也只剩下了最后的一小口。街上车辆和行人川流不息,我开始漫不经心地扫视着四周。我看到不远的街边坐着一位蓬头垢面的老人,身边搁着一个庞大的塑料袋,依稀可见里面装满了各样的瓶瓶罐罐,他正平静地看着我,就在我的目光快要离开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与关山见面,地点约在了阜成门的麦当劳,时间是晚上不到7点,正是一天中快餐厅生意最好的时候。我看着从面前走过的人,猜测着一个不满30岁就独自一人用一年时间走遍了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78个地区,寻访了200多个普通老百姓的人,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但我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站在我面前的这个人会是如此的瘦弱。令我诧异的还有他那看起来与其经历不相称的年轻。 麦当劳里过分喧嚣,我们最终将谈话地点改在了附近一家不大的酒吧。在这  相似文献   

20.
美化回忆     
去采访一个纪录片导演时,我向他转述他一个大导演朋友的一段回忆。因为回忆里有他,说的是炖牛肉的香气里,几个年轻人狂热的畅想,于是,中国电影史上的某个瞬间诞生了。我兴奋地等着他继续往里填东西,脑子里想着接下来一篇好稿子要诞生了。不料,他鼻孔里一声轻笑。“没那么文艺吧?当时我正满屋子看他的大房子呢,羡慕啊,我一个租房子的人,一下看到那么大的房子——还是自己的。艳羡地四下寻摸……”——他毁了我的好稿子,一篇又文艺又伤感,内里还有热腾腾梦想的好稿子。但他让我知道,不是所有的回忆都可靠,不是所有的叙事都贴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