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知识体系】6个物贸的检验、鉴别与推断7.物质的分离与杂质的除去【内容辅导】一、常用仪器及实验基本操作(一)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1.加热用的仪器(1)试管可盛放少量固体、液体和收集气体,以及作反应容器。可用于加热固体和液体。(2)烧杯用于固体溶解和作反应容器以及加热液体,加热时要放在石棉网上。(3)烧瓶常用作反应容器,可加热,加热时要放在石棉网上。(4)蒸发皿用于液体蒸发、浓缩,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容积2/3。(5)燃烧匙用于盛放少量固体可燃物作燃烧实验。(6)对损用来灼烧固体。2.取用液体的仪器问)星商用…  相似文献   

2.
一.实验装置实验装置见下图.1.蘸乙醛的脱脂棉,2.附着试管内壁的氧化铜,3.石蕊试液二.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研细的硝酸铜晶体,加热使之熔化,轻轻转动试管,使熔化的硝酸铜均匀附着试管内壁上,继续加热,使硝酸铜分解,在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黑色氧化钢.2.在另一支试管中装入一团浸有乙醛溶液的脱脂棉,并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3.先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1分钟,然后用另一酒精灯小火加热脱脂棉,使乙醛挥发,与氧化钢发生反应,即可得到光亮的铜镜.4.尾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色,说明有乙酸生成.三.反应原理四…  相似文献   

3.
微波辐射下NaHSO4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固体催化制作用下高酸值脂肪酸和甲醇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过程;方法:在微波辐射条件下,研究硫酸氢钠催化脂肪酸和甲醇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微波反应时间、醇油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结果:实验表明,该反应最适宜的操作条件为微波输出功率160W.微波反应时间60min,醇油物质的量比6:1,催化剂用量5.0g(相对于100g的高酸值脂肪酸),在此条件下反应产率达到92.34%;结论:固体硫酸氢钠作催化剂可以达到较高的酯转化率,且硫酸氢钠难溶于反应体系易于分离.与传统的水浴加热相比,采用微波辐射加热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速率快、耗能少、产率高。  相似文献   

4.
以棕榈酸化油为原料微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在微波辐射下,棕榈酸化油在催化剂作用下和甲醇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最适宜的操作条件为微波输出功率160w,微波反应时间110min,醇油物质的量比7:1,催化剂用量2.50g(相对于100g的棕榈酸化油),在此条件下反应转化率达到98.78%。与传统的水浴加热相比,采用微波辐射加热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速率快、耗能少、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5.
微波辅助苯偶姻合成反应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微波辅助加热下合成苯偶姻.通过设计正交实验,研究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反应体系温度和催化剂VB1用量对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功率对收率的影响依次降低,最佳反应条件是,催化剂用量为1.5g,反应体系温度为80℃,反应时间25min,微波功率为900W,平均收率为85.5%.产品熔点与标准样相符,其IR谱与标准谱图一致.  相似文献   

6.
制取氨气的实验改进淄博市山东省冶金学校(255070)赵亚玲,陈久标实验室制备氨气,通常用消石灰和氯化铵加热来制取.由于反应有水生成,加热反应完毕试管底部骤冷,所用大试管极易破裂,特别是学生实验,试管破损率达70%以上.浪费十分严重.我们改用氢氧化钠...  相似文献   

7.
一.反应仪器 1.试管 (1)用途:①在常温或加热(可直接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用于少量物质的溶解或收集少量气体,可作简易气体发生装置。  相似文献   

8.
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若按教材(人教版必修本)中的装置和操作难以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为了使这一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我设计了如下实验.一.实验装置二.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1.按图示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试管和烧杯中加入相应药品,连接好装置,使止水夹处于开启状态3.用酒精灯加热试管I3分钟左右后停止加热,待伸进烧杯的导管中溶液要回流时关上止水夹a和b.实验现象:加热片刻后钢片表面逐渐变黑,同时有气泡产生;继续加热,反应变剧烈,黑色固体基本消失,溶液逐渐变混浊;品红…  相似文献   

9.
苯甲酸制备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一种高锰酸钾氧化甲苯制苯甲酸的新工艺:高锰酸钾配成饱和溶液全部投入反应器。以氧化铁为催化剂,n(甲苯):n(高锰酸钾)=1:1,分段加热反应4h(75℃加热1.5h、85℃加热1.5h、95℃加热1h),产率可达74.32%。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教材“氧气的制法”中,提出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介绍了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并放入少量二氧化锰来加速反应的进行.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起着催化作用.教学中一般采用先单独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观察反应结果,再加热二者的混合物观察反应结果.这对于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牢固的概念很有必要。但如果实验条件控制不好会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在此我们将有关实验的条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的方法,对大鳍鱯繁殖期的性腺、肝脏、肌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鳍鱯雄性亲鱼精巢、肝脏和肌肉中,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最高,为40.90g/100g;其次是精巢,为26.38g/100g;肝脏中含量最低,为18.38g/100g。从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来看,精巢最高,占53.41%;其次是肌肉,占52.93%;肝脏中最低,占51.96%。雌性亲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最高,为40.61g/100g;其次是卵巢,为22.42g/100g;肝脏中含量最低,为17.04g/100g。从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来看,卵巢最高,占52.85%;其次是肝脏,占51.76%;肌肉中最低,占49.OO%。从脂肪酸组成来看,雌雄亲鱼均为MUFA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SFA,PUFA比例最小。雄鱼与雌鱼的三种组织器官中,所占比例较高的脂肪酸相似,它们是C18:1n.9(油酸)、C16:0(软脂酸)、C18:2n-6(亚油酸)和C16:1n-7(棕榈酸)。研究揭示了大鳍鱯繁殖期雌、雄亲鱼主要组织器官在物质构成上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首次把潜科学应用于化学教学,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对化学进行潜科学分析,把潜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化学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起到了开发潜能、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培养素质、揭示规律、提高能力的作用,教学效果显著,创造性地给出了一套把潜科学溶入化学教学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3.
阿司匹林-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阿司匹林-β-环糊精包合物(ASP-β-CYD)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包合率、包合物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初步研究饱和水溶液搅拌法、超声波法和研磨法包合阿司匹林的最佳工艺。结果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的最佳工艺为阿司匹林的质量与β-环糊精的质量的比为1:8、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2h、干燥温度50℃。包合率可以达到79.61%,包合物收率为76.19%。超声波法的最佳包合条件为阿司匹林的质量与β-环糊精的质量的比为1:8、超声时间为40min、干燥温度为50℃。包合率可以达到73.18%,包合物收率为79.26%。研磨法的最佳包合条件为阿司匹林的质量与β-环糊精的质量的比为1:8、研磨时间为20min、干燥温度为60℃。包合率可以达到84.41%,包合物收率为74.35%。结论超声波法制备包合物得到的包合率、综合评价均比其他两种方法高。  相似文献   

14.
质是事物内在的规定性,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内在的规定性,是实质和核心;社会主义不仅具有历史必然性,体现了自身历史本质的规定,而且具有目的性,体现着自身价值本质的规定;研究社会主义本质的目的,一是要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二是要搞清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理是天地万物存在的基础。它好比种子,是存在的本体。它具体为性。万物不仅出生于理,而且来源于气。气是万物的具体的、形式的存在,是现象。尽管理气似乎都是万物的发源地,但是朱熹认为,从逻辑上来说,理先于气,因此,只有理才是万物的真正发源地。气是万物的现实形式。尽管这种现实的存在者,在朱熹看来,有善有恶,但是,朱熹并未因此而否定了它的存在合法性。理气合成便是道。道是体用的综合。体表现在道有理、性。用表现在道是物、气。作为本体的理、性和作为现象的气、物合作构成道。性来源于心。心包含着两个内涵,即性和知(意等)。这两个内涵使心具有了双重性:性的内涵使心是善的,知(意等)的内涵使心有恶。  相似文献   

16.
古典的公民教育是德性教育,公民德性的养成是古典公民教育的终极目的。对于这一特质,可以从两个命题——人是理性的动物与人是政治的动物——去理解。首先,当古典政治哲人从本体论的角度说"人是理性的存在"时,亦是从功能论的角度说"人是德性的存在";德性又不是"天生的",它是"潜在的",所以"德性的教育"就成为可能和必须。其次,当古典政治哲人说"人是政治的动物"时,其意是说好人之德性并不是抽象的、孤立的存在,好人之德性的实现离不开公民城邦的教化。在这个意义上,公民教育就是为了德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自然景色是美的,音乐欣赏是美的,绘画艺术是美的,这些美原本就呈现于外在,人们非常自然就能想到。从美学的角度讲,另一种美体现在事物内在的结构和谐统一上,需要大脑经过加工才能形成美的意识,这种美就比较抽象。科学美就是这样一种美,而物理学的美就体现于科学美之中。通过物理课堂对学生进行美学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求,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也是教师综合能力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谈图案教学     
在图案教学中要重点讲清写生与变化的关系,集中与概括的关系;还应重视图案的色彩,图案的构图.写生是基本功,而变化则是创造,创造的灵魂是感悟.集中是想象的升华,概括是形象的简化,简化的形象中必须富有神韵.图案的色彩为渲染气氛,图案的构图重在巧思.  相似文献   

19.
马立智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他善篆隶楷行草,著述颇丰。可以说,“活”是马立智先生书法的第一大特点,其书法讲究动态鲜活;“变”是其书法的第二个特点,他的书法讲究字间的有序变化,融书、情、理、趣于一体,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畅”是其书法的第三个特点,也就是自然表现出动态的、流畅的美感来;“达”是其书法的第四个特点,也就是做到达其形、达其情、达其意、达其神,也就是艺术之“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20.
“乞讨权”的法理分析——从人权和自由的角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乞讨权"的提法不甚科学,乞讨不是人权或权利,而是一种"自然自由"和实现"救济权"的手段。自由的行使都是有限度的,即不能侵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手段的行使也有合法与非法之别;这为政府"限制乞讨"提供了道德基础和法律基础。乞讨不是人权,也不是目的,但以乞讨为手段实现的社会"救济权"却是人权。容忍"乞讨"是行善和文明的表现;适度地"限制乞讨"则是一种更大的文明,而且也符合国际人权公约的原则和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