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人单位期待的"更精、更专",与学校的"面面俱到""通用"外贸人才培养存在着供需矛盾,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运用市场细分战略,从剖析外贸人才"细分化"市场需求出发,结合应用型高校的自身定位与资源优势,在此基础上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方案,包括基础课程设置、专业模块化课程设置、模块化实训项目建设、专业化教师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2.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贸专业学生就业率在各专业就业上排名居后,成为红牌警告专业。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中国对外贸易额下降;二是传统的国贸专业课程只关注外贸流程的学习,忽视了行业课程的学习。地方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改革。本文从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建设出发,对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培养具有外贸技能的人才为目标,通过实施"赛教融合"模式,在鼓励学生参加POCIB竞赛的基础上,设置POCIB实训课程,开辟教学方式多样化,实现教学内容实用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外贸操作技能,增强师生团队凝聚力,为学生日后走向外贸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以POCIB竞赛为例,探索赛教融合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的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4.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为应用主导型,学习好计量经济学对于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工具性作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着力于如何凝练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特色,探索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以推动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教学体系的良性构建。笔者以湘南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和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高职国际商务岗位群分布值较大的岗位是外贸业务员和外贸助理,可以作为国际商务专业群的核心岗位;湖南省外贸分布值较大的产品是机电类产品和纺织类产品,应该作为国际商务专业群教学的主要考察对象;国际商务专业群的核心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其他成员专业有9个,基本覆盖了国际商务链;国际商务专业群课程模块设置的方法是:"底层"共享课程由专业群的核心岗位确定,"中层"分立课程由不同专业相异岗位确定,"高层"互选课程由外贸产业分布及"一带一路"战略需要确定。  相似文献   

6.
BIM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嘉兴学院以BIM技术应用为主线,重构土建类BIM技术人才培养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通过将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大学生科技竞赛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个性化培养项目和职业技能训练进行有机的结合,构建包括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工程素质的人才培养系统工程,融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打造教师和学生两支"BIM+专业"团队;创建实践教育平台;与建筑企业合作,探索企业工程师、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真实工程项目;探索实施"1+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其实践成果为同行提供了成功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经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和安徽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指出当前经贸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课程间缺乏统筹规划、学时短、课程结构不完整、课程联系不紧密等问题.提出应结合外贸发展形势,调整外语课程设置、构建专业课程群、增设特色选修课或第二课堂培养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对国际化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广西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专业之一,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作为新建本科院校,贺州学院从2008年开始设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的实践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实际的人才培养工作出发,探讨贺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作为对俄贸易的主要人才培养地区,主要有以下两种人才培养方案:1.俄语专业+选修各专业;2.各其他专业+选修俄语课程。通过对俄语专业和经济贸易类专业学生进行对俄语语言态度调查,可以明确学生对俄语的认可程度,从而为比较两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俄语专业学生对俄语的态度确实更加积极,而经济贸易类学生更倾向于学习英语。由此,从语言态度方面判断,俄语专业学生加修经济贸易类课程这种模式可能更适合的校大学生。但俄语专业学生对经贸课程的需求度还有待续调查。  相似文献   

10.
结合高职外贸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当前高职外贸英语专业发展的困境,而要突破这一困境,就要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架、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将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与外贸职业技能的培养并重,将行业和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充实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强化学生职业岗位技能锻炼,体现外贸英语"语言+外贸"多学科交叉特色。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滁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以"专业认知"、"授课满意度"及"实践教学模式"为指标,调查学生对实践教学体系的认知情况.从在校生和毕业生两个层面对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新建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探索建立一种融合课程教学、实验实训、科学考核指标体系以及产学研互动的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提供现实依据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外贸函电》课程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学生顺利从事外贸业务直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十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为基础,试图在教学法的层面上探讨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以期对国贸专业的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葛涛  陆萧雅  马莉 《大学教育》2023,(19):53-56
新文科建设的核心是在传统文科的基础上,将各学科专业课程进行交叉融合,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的途径,以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习内容广泛,是新文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新文科建设的提出,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外贸人才。文章以N大学国家一流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建设为例,深入剖析其教学改革整体思路、总体目标、具体措施与主要成效,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模式创新,为新文科人才培养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职业技能;二是职场应变能力;三是专业创新能力。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根据市场调查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外贸岗位需求为依托并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实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育,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  相似文献   

15.
外贸人才紧缺是外贸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培养行业性的外贸人才是适应市场需要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的实践出发,结合我国外贸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了"以行业为依托的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其课程体系设置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步入21世纪以来,国际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国际间贸易的密切所急需的人才,不仅是单纯熟悉专业或外语的人才,而且是"外语+专业"的实用性人才。试以国际商务专业,俄语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侧重探讨如何构建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俄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外贸工作室教学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着大都停留在模拟操作上,校企合作缺乏"长效、双赢"机制,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等诸多问题。探索外贸工作室教学,把教师、学生、企业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学习性外贸工作任务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职业能力,有助于推进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际国内经济与贸易形势变化的背景下,针对地方院校经贸人才培养定位的特殊性,以梧州学院为个案,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障碍,并提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这一偏差的主要原因是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一直都是以学科课程占主导、学生对传统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不适应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不合理。根据技能型外贸人才培养要求,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应改革课程体系,实施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导向教学改革,并且构建与项目导向教学改革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和机制,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引入网络C2C交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勇 《高教论坛》2010,(9):60-63
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提高,但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目前开设实践课程仍存在许多问题,将网络C2C交易引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