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小图片成倍放大。图片质量不失真 在课件制作中,教师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精心选中的图片太小,置入课件中放大后,图像失真得很厉害,成了马赛克。我向大家介绍一种“能够把图像成倍放大,但看不出图像质量降低”的高招。  相似文献   

2.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讲述两种放大像:一种是放在凸透镜的焦距一两倍焦距之间,另一种是放在凸透镜焦点之内.虽然这两种像都是放大的胆它们之间却有几方面的不同:1.俗的虚实不同前一种放大像是实像,后一种放大像是虚像;2.像的倒正不同前一种放大像是倒立的,后一种放大像是正立的;3.像跟物的位置不同前一种放大像像与物体位于透镜的两侧,后一种放大像像与物体位于透镜的同一侧;4.你的大小,保距随物距变化规律不同前一种放大像的大小,像距随物距的减小而增大,后一种放大像的大小,像距随物距的减小而减小;5.成像光路图…  相似文献   

3.
背景: 一位教师在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执教“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我有幸参与了她的两次试教.事后,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学生会了怎么办?课堂真不容易出彩吗? 实录: 教法(一) 师:你知道“放大”和“缩小”这两个词吗?根据你的理解,请你说说什么是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生1:把图形变大或变小. 生2:按一定的比把一个长方形放大或缩小. 师:作业纸上有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放大或缩小这个长方形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教师巡视,辨析错误,发现全班只有两个学生画错了,导致下面的教学因学生会了而背离原有的教学设计,教师有点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公开课活动中听了一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颇有感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图形与变换”方面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为下节课教学“比例”打好了基础,在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先让学生直观感受,再动手测量、画图,理解意义后又组织练习,学生对什么是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认识较深,可其中一个环节由于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造成一定障碍。影响了学生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实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教材因为篇幅的原因,往往压缩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常常在情景图后以一个问题、一句提示揭示结论。教师对于压缩文本的教材要善于解压缩,还知识以鲜活,让学生经历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本文试就苏教版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放大和缩小”一课来谈谈如何进行“解压缩”: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38、39页。教学过程:1.认识“放大”和“缩小”。师:(出示图1)这节课,我先请大家看一张贲老师的照片。师:能看清吗?生:看不清。放大一些!(师把图1分别“放大”成图2、图3、图4)师:如果按照我们平时的想法,这三幅图都放大了。不过。三幅图中,只有一幅图符合数学意义上的放大。你认为是哪一幅呢?  相似文献   

7.
视频展示台在各类大中小学的教学过程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的许多演示功能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诸如正负片转换功能将照相底片和幻灯片一起纳入了演示范围,图像冻结功能可以将动态的实验现象捕捉下来详细讲解和剖析,尤其必需的是变焦功能。也就是图像的放大和缩小功能,是教师讲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例如对于一页讲稿,教师必须使用放大键将文字和图像放大,才能使学生看得清  相似文献   

8.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设计思路特级教师卢专文一、导入新课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和直尺。教师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学习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二、新课展开1.引导学生观察,初步认识厘米。让学生拿出直尺,教师揭示放大的米尺图,引导学生观...  相似文献   

9.
“新基础教育”研究在开展区域性研究的过程中,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创建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型自主发展机制,从微观到宏观包括:教研组层面的梯队发展机制.日常性教研与专题式教研的互补机制和教师个体的研究性变革实践机制:学校层面的动力机制、行动机制、导向机制和动力更新机制,以及区域层面学校间的高端互动机制、核心辐射机制和网络互动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为教师营建了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发展空间,放大了教师发展的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地图是地理教学常用的教具,小学地理教学,教师最好自制地图。因为自制的图,能够把自己要讲的问题更突出的表现出来。自制地图,我们一般用打格子放大的办法,放大一张最快也得1——2点鐘,要多画两张,就势必影响备课。后来有人告诉我去文具店买放大尺,放大一张只要5分鐘就够了,店里出售  相似文献   

11.
流行的评语.失去了什么 按:如果留心观察.会发现一些教育网站上“教师评语”早已成为热帖。各种各样的评语,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评语世界,它们一改过去“该生思想进步,遵守纪律,团结同学”之类的八股文式,而是以一种肯定、赞扬、激励的语气,来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而在这些华美的措辞之后,教师们旋即发现了问题:自己费劲心力所写的评语只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学生的兴趣:没有否定的操行评价导致学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已经开始建立自我评价标准的学生对教师给予自己的评价表示怀疑……这些流行的评语.到底失去了什么?怎样的评语才是最好的?许多教师提出疑问。本期,我们的话题将从“流行的评语”谈起。  相似文献   

12.
成功蜕变     
夜深人静,沏一杯浓茶,信手拿起儿子新买的书籍翻阅,其中一篇名为《放大你的优点》的文章引起了作为教师的我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是说,能成就天下大事的必须从小事做起。我们还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说,所以细节决定成败。一堂成功的英语课必定是每个细节的融会贯通。而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一个有经验的智慧型教师,必然能够把握课堂的每个细小之处,抓住机遇。把这些微小的细节放大成课堂的精彩之处。  相似文献   

14.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民主教育观,确立学生在数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对学习内容、方法的正确选择:然而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就不能拘泥于“教师讲,学生昕”的教学模式,而应放大胆子,积极营造氛围,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拓宽自主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基于带一个形状参数的二次三角函数插值的图像放大算法,给出了插值运算的数学公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应用于数字图像的放大处理,得到的图像轮廓清晰,有效地抑制锯齿现象,放大后的图像满足视觉要求,且不会产生其它明显的人工痕迹,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图像放大算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两道高考等效平衡习题的详尽解析,指出了高考中等效平衡题型的解题技巧:用先缩小,后放大的思想建立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实践中大量事实表明,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一部分成绩差或有道德和行为问题的学生,他们就是教师眼中“的后进生”。后进生因功课不好,或屡犯错误而长期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冷落、家长的责骂,渐渐地,他们失去了自信,对学习和各种活动失去了热情和兴趣。如果教师忽视他们或随意地视他们“为扶不起的阿斗”,那么将影响他们的一生。热爱孩子,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该重视后进生,为他们架起一座座走向成功的桥梁。一、放大学生优点近期在《读者文摘》上看到一篇文章《放大你的优点》。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教学的评价,主张从每个学生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内在需要出发,将评价渗透到他们各自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引导他们向着更高、更美、更远的方向努力。课堂教学中,挖掘、发现、放大、欣赏每个孩子的优势和长处,通过教学评价放大这些优势和长处,让他们充分自主和合作,让每一张小脸都充满自信和微笑:  相似文献   

19.
【片段一】出示例2:先按3:1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再按1:2的比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放大后的图形长、宽各是几格?缩小后的图形呢?学生画图。师:把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生1:放大后图形的长是原来长的3倍,宽也是原来的3倍。生2:放大后图形的长、宽与原来图形长、宽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聚焦高三英语复习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梳理分析了制约复习教学效益放大的瓶颈因素,为教师科学有效地组织高三英语复习提供了可行性的建议,以期冲破复习教学中的樊篱,放大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