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熊淑芳 《亚太教育》2021,(2):179-18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一直备受争议。从双方角色定位的演变过程和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现实挑战角度出发,提出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金钥匙”,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方案。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前提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也要注重学生主体性作用实现,审视把握好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基本原理,科学分析实现知识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锚定好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认识思政课教学改革适应性这一关键环节。在实践中探索有效路径的着力方向,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实效性,实现铸魂育人的时代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具备理论性与社会实践性相统一、主导性与多元互动性相统一、价值导向与利益导向相统一、政治立场坚定且追求个性表达的特点。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媒介的不断发展,信息的多元化、辅导员自身专业限制、话语交往阻滞与学生多元的价值观都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产生影响。为实现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的优化,应增强其话语说服力、提升专业化能力、更新话语理念、提升话语感染力,以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与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密切相关。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关键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帮助大学生实现向"社会人"过渡、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实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统一、教学方法与学生认知能力的统一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主体性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在讲话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如何落实讲话精神,我在高三复习课中进行了有益尝试,下面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例予以说明。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6.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文章认为,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为重要依托,重视激发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意识及能动效应,强调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互动交流,注重教师引领效应及主导性的有效发挥,实现教育主导性与接受主体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和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科学认识学生主体性内涵,正确处理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教师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问题探究,引发学生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8.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由偏重工具理性话语转为工具理性话语与价值理性话语相结合,坚持工具理性话语的灌输性、主导性、显性教育和价值理性话语的启发性、主体性、隐性教育相统一;需要由侧重静态性话语转为静态性话语与动态性话语相联合,坚持静态性话语的统一性、典型性、稳定性和动态性话语的多样性、变化性、生成性相统一;需要由着重理论性教材话语转为理论性教材话语与实践性教学话语相融合,坚持理论性教材话语的理论性、抽象性、建设性和实践性教学话语的实践性、现实性、批判性相统一;需要实现意识形态话语和学术话语的统一,坚持意识形态话语的政治性、价值性、规范性和学术话语的学理性、知识性、逻辑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9.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实践的重要环节,在网络空间中呈现出数字化与虚拟性相统一、开放性与平等性相统一、丰富性与多元性相统一、主体性与交互性相统一的特征。面对话语失序、“圈层化”加剧等现实困境,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应当聚焦传播主体培育、传播内容需求和传播受众需求,拓宽创新路径,优化教育环境,更好地把握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已在全国高校全面铺开。要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发挥合力作用,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理论素养、坚定其政治信仰,就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特点,明确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动性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统一的课程思政建设原则,严格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标准,切实做到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各门课程中,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任。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这种作用,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和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能力,努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重心转移的创新、教学功能拓展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明确要求“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每个专业建设好课程思政势在必行。专业课教师是影响大学生思想言行和道德发展的最大因素。工程管理教育与课程思政改革在育人目标、价值引领、教育理念方面存在内在契合的一致性,有利于教学双方的政治素养提升和道德人格养成。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创新需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设定专业思政目标、搭建课程思政平台、优化思政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思政素养、提升思政教学管理。课程思政的终极追求,是勉励每名学生拒绝做“才胜德”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并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燃灯者”。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课堂教学关系、学生需求、开放教育特征的认识,开放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以问题为纲,实施问题教学,必须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保障上下功夫,确保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不断推动开放教育思想政治课由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教育改革大背景下,湖北文理学院提出“211”人才培养模式,应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顺利实现教育内容与对象的对接、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具体实际的对接、思政课与专业素质课的对接,贯彻学科交叉、大类培养、淡化专业、增强交互、鼓励创新等思政课改革理念,从人才培养理念、培养规划、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课程建设、能力素质考评等方面实施全方位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基础性、通用性的富有地方特色的高校思政理论教学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制耦合,从而构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课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误区是教师对挫折教育重视不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加强挫折教育是基于时代发展需求、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等方面考虑的。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挫折教育,首先应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有关挫折教育的理论知识;其次应改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挫折教育的实效功能;再次应针对不同阶段,实施有效的挫折教育;然后应重视生命观教育,促进正确挫折观的形成;最后应提高教师对挫折教育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改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深化,培养和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着以教师讲为中心,学生主体性缺失的现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严重不足。现就这一现象谈谈思想政治课堂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困境表现在教材和教学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目标和效果之间等方面,与之相关的考核模式也呈现形式多样而实效欠佳、降低要求而随意性大、异化考核而为改而改等问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衰微、教师岗位职业化和学生自我追求职业化的冲击、大学自我定位中实用性的侵入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殊性的遮蔽是造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和问题的主要原因。构建交互式微环境教学模式、碎片化和整体性考核相统一、第三方参与、培育话语权意识等措施,彰显出本课程的特殊性,是解决目前问题和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以往的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强调教的方面,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受众的反应。新时代,为适应主要矛盾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更加强调受众的感受与体验。为此,在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以提升受众的满意度作为切入点,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体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以受众需求作为施教的出发点,使教育活动有贯穿始终的线索;以改善受众体验度作为施教过程的重点,使教育过程的主要任务得以明确;以增强受众获得感作为施教的落脚点,使施教活动的努力有处安放。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离不开传播媒介。在当今意识形态媒介化、网络化的特征日益显明的背景下,新媒体引发的信息传播革命深刻地改变着媒体生态,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它冲击了传统的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导、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的“灌输式”教学,消解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优势,同时又拓展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剧烈变动,高校“思政课”必须顺应时代变革的趋势,积极探索网络教学形式,不断完善隐性教育模式,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