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追问",顾名思义是追根究底地问。《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是这样定义的:"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追问"是有效课堂的催化剂,能让教学走向"对话",走向思维的纵深,走进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追问,即对某一问题或某一内容,在一问之后又二次、三次等多次提问,"穷追不舍",它是在对问题探究的基础上追根究底地继续发问.追问不是一般的对话,对话是平铺直叙地交流,而追问是对事物的深刻挖掘,是逼近事物本质的探究.就教学来说,追问就是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一系列问题,将系列问题与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进行整合,巧妙穿插,进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提问,以形成严密而有节奏的课堂教学流程.但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追问或没有考虑学生的内在思维需要,或无视学生的真切感受.  相似文献   

3.
在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提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然而对于数学课堂中的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仅有一问是不够的,需要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二度或深度的追问,直到学生能领会数学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思维品质.一、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的意义"有效追问"是教学过程中教授者(教师)为使学习者(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把握学习内容所作的再一次或更多次的提问,是一种为使学习者更好地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问题式教学方法.它可以是建立在教  相似文献   

4.
<正>教育家保罗指出,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对话性、智慧性的活动。有效的课堂对话,能够张扬个体的生命,生成智慧!在有效的课堂对话中,师生双方享有真正的精神平等与沟通,各自向对方敞开心扉,彼此接纳,不断地批判、反思、重构,徜徉于一场真正的智慧对话之间。一、"追问"是对话生成智慧的源泉追问,让课堂对话生成智慧。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课堂对话中,有效追问,尤其是教师的有效追问,能够让  相似文献   

5.
<正>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课堂追问是师生课堂对话的主要形式,它不仅是课堂预设的生成和重新建构,也是课堂有效性的关键所在.那么何为"追问"?"追问"是追根究底穷追不舍地问,是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在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直到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它是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程下的每一位科学教师都知道科学课堂是由许多提问串联而成的,课堂提问既是学生思维的向导和路标,又是学习知识、掌握方法的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但如果提问仅仅停留在表面,那么即使看起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质量也是不高的。而运用"追问"教学手段,则会弥补这一不足。课堂"追问"是在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是为了使学生理解掌握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无论老师预设得多么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灵动的课堂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也孕含了丰富的生成性。所以课堂追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精妙的教学艺术。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为教师所运用。《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是这样给"追问"下定义的:"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它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组成部分。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对主体学习过  相似文献   

8.
<正>追问,是追根究底地问,即对某一问题或某一内容进行深层次提问,穷追不舍,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本文通过教学实例,谈谈如何进行课堂有效追问,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追问知识网络的交叉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相似文献   

9.
正"追问",简单地说,就是追根究底地问,即对某一问题或某一内容进行多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应该说,一次成功的追问能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暴露真实的思维进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也便于教师把握教学,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追问是紧接前一次提问实施的,有着随机的、临时的外在特征。也有着指向学生思维的过程,要求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个好的追问往往能让我们的课堂魅力四射。因此教师如何把握好这个特性,实现追问的价值,体现教学的有效性,在何时追问、在何处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堂中的追问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为教师所运用。它是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是为了使学生吴懂弄通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深入理解、沟通联系。它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适当地运用追问的策略呢?  相似文献   

11.
陶芳 《海南教育》2013,(10):59-59
<正>追问,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是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深入理解、沟通联系。一、开门见山,追问为思维导航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数学教学关键在于让学生找准思维起点。教师不妨开门见山,针对  相似文献   

12.
追问,是追根究底地问,即对某一问题或某一内容进行深层次提问,穷追不舍,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本文通过教学实例,谈谈如何进行课堂有效追问,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就"追问"的内涵做了这样的表述: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有效的课堂追问,反映出教师能否充分解读文本,对课堂提问及生成进行充分预设,也反映出教师能否得心应手地关照每一位学生,能否驾驭课堂中即时生成的各种因素,能否有敏锐的课堂捕捉能力和极强的教学组织能力.有效的课堂追问,也反映出学生能否追随教师的步伐渐入佳境,在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有效的课堂追问,也直接决定了课堂能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决定了课堂是否有效、高效.  相似文献   

14.
追问是课堂提问的形式之一。对于追问,《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是这样解释的: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笔者认为,只有真正有效的追问才能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才能体现出追问的价值,才能让英语课堂有效乃至高效。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追问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就结合著名特级教师沈峰老师的课堂实例,谈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进行有效追问。  相似文献   

15.
所谓“追问”,顾名思义,是指追根究底地问。具体而言,它指的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在动态的品德课堂中,往往会出现答疑、讨论等各种形式的追问契机。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契机进行适时、有效地追问,品德教学就会呈现出理性交锋、心灵碰撞、情感交融的情境,从而将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6.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对话,而追问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是在提问的基础上进行的.所谓"追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追问",顾名思义就是追根究底地问.<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是这样给"追问"下定义的:"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  相似文献   

18.
苏志聪 《新教师》2019,(12):34-35,2
追问是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再次补充,或者说是深化了的"二度提问"。课堂提问的广度和深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好智慧的"追问者"角色,及时捕捉学生的课堂表现,实施有效追问,启迪学生思维,引领学生更好地与文本对话,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从而提高课堂实效。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课堂追问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俞秀美 《广西教育》2014,(41):48-48
正"追问"就是追根究底地问,它是课堂提问的一种有效方式。追问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追问还可以引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阅读分析和思考,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开阔。由此,把握课堂追问的时机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在问题简单处追问由于学生思维的惰性或者自身知识储备有限,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时难免较肤浅,表面上看,课堂议论纷纷,学生发言积极,但是由于回答过于简单,往往不  相似文献   

20.
孟德林 《考试周刊》2014,(77):51-52
"追问"是一种提问技巧,是课堂上教学内容的"二次提问",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是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深入理解和掌握。层层追问不仅是课堂教学最真实的表现,而且是新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